糖尿病日常保健的中医科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糖尿病日常保健的中医科普

陈凤燕

(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而引起的慢性代谢疾病。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糖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阻,导致血糖无法有效被细胞利用,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产生损害,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中医的日常保健方法能够辅助控制病情,降低血糖水平,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那么糖尿病的中医日常保健有哪些呢?对此,本文就糖尿病中医的日常保健进行简要科普。

一、中医辩证食疗保健方式

中医辩证食疗,是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中医理论和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合理的饮食调理,达到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对糖尿病患者,中医辩证食疗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 根据体质调理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半属于阳虚体质或者阴虚体质。对于阳虚体质患者,应该多食补阳的食物,如鸡肉、瘦肉、虾、蟹、羊肉等;对于阴虚体质患者,则应该多食补阴的食物,如绿豆、菊花、银耳、百合等。

2. 根据脾胃状况调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脾胃功能弱的情况,容易导致消化不良。此时,应该少食寒凉、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多食易消化、温热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鸡蛋、鱼肉等。

3. 合理控制饮食总量与比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每天的总热量,合理安排三餐的比例。应该多食用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少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油炸食品等。

4. 根据辨证加减药膳: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中医可以配合中药药膳来辅助治疗糖尿病。例如,对于肾虚型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枸杞糯米粥、龟肉山药汤等药膳来调理。

总之,中医辩证食疗可以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理饮食,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患者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疗和用药。

二、糖尿病的中医日常保健

(一)合理饮食

前面说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的“气”、“血”、“津液”失调有关,因此在饮食调理上主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是控制糖分的摄入,尽量减少吃糖和添糖的食物,如糖果、甜点等。其次是合理的饮食结构,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此外,尽量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如杂粮、豆类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辅助血糖控制。在中医调理中,还会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针对糖尿病不同类型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理,达到平衡体内“气血津液”的目的。

(二)精神调理

中医强调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统一的整体,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精神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压力大等因素会影响体内的“气”和“血”流动,进而对血糖的调控产生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重视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通过中医的心理疏导、针灸、按摩等手段进行调理,达到舒缓压力、稳定情绪的效果。

(三)中药调理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中药调理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津液”平衡,改善胰岛功能以及促进血糖代谢等途径起到治疗作用。根据病情不同,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黄芩、黄芪、黄精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中药的应用是根据体质特点、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中药。

(四)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内脏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因此,中药调理在糖尿病的日常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师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桑叶、山药等,可以起到调理气血、养阴清热、降糖等功效。但是使用中药调理糖尿病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滥用或不合理使用中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五)经络疗法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糖尿病与体内经络的调理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按摩或针刺经络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起到调节病情的效果。常见的经络疗法包括推拿、针灸、艾灸等。这些疗法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缓解糖尿病相关的症状,如麻木、尿频等。但是,在进行经络疗法时,也需要找正规的医师进行操作,并注意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六)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保健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医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在生活中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起居、精神调节等方面。推荐糖尿病患者食用富含纤维、低糖、低盐、低脂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适度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绪。这些方法都有助于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较稳定的血糖水平。

三、糖尿病的中医预防保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患病前进行中医预防保健。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中医预防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的调节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建议食用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甜食、高脂食品和精制食品。可以适量食用苦味食物,如苦瓜、黄花菜等。

2. 节制情绪:中医认为情绪不稳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疾病,包括糖尿病。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冥想、运动、适当休息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3. 适量运动: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从而预防糖尿病。适量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等,避免过度运动,有助于提高体内能量代谢水平。

4. 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中有许多能调节血糖、保护胰岛细胞的药物,如黄芩、黄芪、丹参、当归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

5. 定期体检:中医认为早期发现病变、进行治疗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因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检查血糖、尿糖等相关指标,尽早发现潜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在预防糖尿病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在有需要时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的来说,中医的预防糖尿病工作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精神调理等方面,通过综合调理个体的体质、气血和心理状态,以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预防保健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如果出现糖尿病症状或有家族病史,仍需及时就医并遵循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接受中医预防保健时,也要与医生沟通并确保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