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的作用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的作用及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李鑫

遵义市播州区妇幼保健院 贵州 遵义 563100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结合少腹逐瘀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86例,按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疼痛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腹痛、畏寒及腰骶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应用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可缓解疼痛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针灸;少腹逐瘀汤;中医证候积分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临床多见妇科病,患者可存在痛经、月经异常和不孕等状况,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临床针对该病多以药物、中医干预[1]。少腹逐瘀汤含有多种中草药,其中的川穹、赤芍有养血活血之效,桂枝和小茴香可止痛通经、温经散寒,诸药合用有散寒止痛、活血之效。针灸则能对患者特定穴位进行刺激,通经活络,实现缓解疼痛的效果[2]。本研究选取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86例,探讨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的效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86例,按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范围在24-31(岁),其均值在(27.13±0.76)(岁);病程范围在0.7-4(年),其均值在(2.32±0.24)(年)。观察组:年龄范围在24-31(岁),其均值在(27.11±0.78)(岁);病程范围在0.7-4(年),其均值在(2.34±0.26)(年)。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选取标准

(1)纳入:①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②存在痛经症状者;③对本研究所用中药材无过敏者。

(2)排除: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难以沟通者;③合并心肝肾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药方构成:小茴香10g、川穹9g、当归15g、续断15g、延胡索15g、吴茱萸9g、蒲黄15g、五灵脂12g、桂枝9g及肉桂6g等中草药。水煎服,取汁100ml,等分为二。早晚各一次,温服。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实证需以散寒逐瘀、止痛通经作为治疗原则,可取地机、中极等穴位,虚证需以温养冲任、养气血为主,穴位取足三里、关元、气海、太溪、三阴交及肾俞等。每次留针20-30min,1次/d。

1.4  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分级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

(2)中医证候积分,采用我院自制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估,分为腹痛、畏寒及腰骶痛,分值在0-6分,得分愈高,状况愈差。经预试验,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9,重测信度为0.84,内容效度为0.9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3

5.12±0.54

2.15±0.52

对照组

43

5.09±0.49

3.18±0.46

t

0.270

9.729

P

0.788

<0.00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观察组腹痛、畏寒及腰骶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腹痛

畏寒

腰骶痛

观察组

43

1.56±0.14

1.51±0.16

1.45±0.14

对照组

43

2.34±0.25

2.34±0.19

2.28±0.18

t

17.851

21.911

23.868

P

<0.001

<0.001

<0.001

讨论

一般而言,子宫内膜覆盖在子宫体腔面,但如果在身体其他位置也有增长状况,则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属于月经期间或行经前后产生的下腹坠胀、痛感或者腰酸等诸多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其日常生活。该病症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种,而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则是原发性痛经[3]。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西医以止痛为主,简单方便、见效迅速,但病情易反复。中医上以标本兼治为主,达到活血化瘀、养血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腹痛、畏寒及腰骶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该治疗方式可缓解疼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盆腔为血瘀、寒湿交集之地,故需逐少腹之瘀,温经散寒,少腹逐瘀汤药方内含有小茴香、桂枝可入下焦,散寒温经,川芎、当归可养血活血,五灵脂、蒲黄可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形成散寒温经、气血通畅之效

[4]。针灸可激活人体皮质、皮质下及小脑和疼痛有关区域,且能平衡和疼痛相关的中枢网络,缓解疼痛。痛经对应实证,取中极、地机穴位,调节冲任,止痛祛瘀,散寒气。针对虚证,以气海、关元暖下焦,温养冲任;三阴交调理气血,足三里补养胃气,通过针刺上述穴位,实现冲任自调、气血充沛之效,改善中医证候[5]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应用针灸结合少腹逐瘀汤,可缓解疼痛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

参考文献

[1]  刘双萍,权海霞,王磊等.少腹逐瘀汤合药组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8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0):98-99.

[2]  崔宇红,吴晶,蔡玮等.基于GPER2/MAPK/STAT1轴研究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分子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6):3362-3367.

[3]  邹金梅.少腹逐瘀汤联合温针灸八髎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2):56-58.

[4]  余文婷,蒋贵林,王鹏等.加味少腹逐瘀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10):1954-1958.

[5]  罗艳芳,郑衍庆,罗捷玲等.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服用少腹逐瘀汤中药颗粒与针灸配合治疗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2,35(5):11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