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研究

杨晓琴

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体检人员72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2组,每组36例,将参照组体检人员5ml血样置入肝素管,将研讨组体检人员5ml血样执行人工溶血,对两组体检人员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研讨组体检人员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与参照组体检人员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极为显著,为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当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尽量避免发生溶血现象。

关键词: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观察;预防研究

溶血现象指的是人体血流内部红细胞出现破裂,红细胞内溢出血红蛋白,这是由于多种理化因素而导致,如突然低温冷冻、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等体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均会引发溶血现象[1]。临床中,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极为常见,对于生化检验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准确性变差,从而干扰治疗方案的实施[2]。为进一步明确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结合我院近1年间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分组实施对比探究,并提出积极的预防策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体检人员72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作2组,每组36例,将参照组体检人员5ml血样置入肝素管,将研讨组体检人员5ml血样执行人工溶血。纳入标准:所选体检人员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做到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体检人员,具有心脏、肝脏、肾脏等严重缺陷性表现的体检人员。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年龄处于31-63岁范围之内,均龄为(46.21±13.52)岁,男女比例22:14。研讨组:年龄处于30-64岁范围之内,均龄为(46.69±13.83)岁,男女比例23:13。从基线数据来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通知所有体检人员需于早晨空腹进行静脉血抽取,抽取量为5ml,然后由护理人员将抽取的血液样本分作2份,均放置在真空试管中备用,注意保持清洁与干燥。

参照组体检人员的血液不做溶血处理,研讨组体检人员的血液接受溶血处理。将血液样本在低温环境中静置半小时,然后于温水中溶解,直到检测血液血红蛋白水平高于4.5g/l时,说明样本已成功溶血。

全部血液样本均需进行离心处理,确保在相同环境下进行,3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分离上层血清与血浆后备用。需同一人进行血液的各项指标检验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体检人员的血液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并记录,主要包括肌酐、丙氨酸转氨酶、血尿酸、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三酰甘油、尿素氮、总胆固醇、白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移酶、总蛋白等12个指标。

1.4数据处理

将研究采集的指标数据纳入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达,经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达,经x2值检验,进行P值判定,P值<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录生化指标

下表所示,研讨组体检人员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与参照组体检人员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记录生化指标[(±S),n=36 ]

组别

参照组

研讨组

t

P

肌酐(μmol/L)

65.49±7.68

83.43±7.32

10.1455

0.0000

丙氨酸转氨酶(U/L)

53.54±5.31

68.42±6.79

10.3576 

0.0000

血尿酸(μmol/L)

351.85±21.07

364.58±22.37

2.4855

0.0153

直接胆红素(μmol/L)

5.24±1.93

2.13±1.34

7.9419 

0.0000

总胆红素(μmol/L)

12.89±2.28

7.12±1.42

12.8889

0.0000

三酰甘油(mmol/L)

5.06±1.47

5.78±1.15

2.3146

0.0236

尿素氮(mmol/L)

5.93±1.26

5.04±1.07

2.8675

0.0055

总胆固醇(mmol/L)

4.87±1.38

7.98±2.16

7.2800 

0.0000

白蛋白(g/L)

33.79±5.48

45.31±6.40

8.2036 

0.0000

肌酸激酶(IU/L)

175.10±10.21

128.59±10.17

19.3646 

0.0000

天冬氨酸转移酶(U/L)

43.17±4.43

56.43±5.47

11.3029

0.0000

总蛋白(IU/L)

36.23±4.54

66.65±6.98

21.9202 

0.0000

3、讨论

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关系到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的准确性,而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极大程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加强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总结以往工作内容,发现血液标本溶血现象的出现与标本采集后运送、保存环节的操作是否规范具有直接联系,因此预防对策应从以下方面予以落实[4]。一是进一步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存储、运输等流程,执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二是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经常性进行业务能力、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增强规范性意识;三是医疗器械的选择、购买应当以高质量作为标准[5]

研究结果所示,研讨组体检人员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与参照组体检人员血液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极为显著,为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当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尽量避免发生溶血现象。

参考文献

[1] 鲁艳梅.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探讨[J]. 医药前沿,2020,10(33):115-116.

[2] 张烨丽. 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9):210,218.

[3] 钟美梅. 研究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5):266,268.

[4] 牛婷婷,单雪娇. 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与预防措施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9):129,132.

[5] 邱玉萍,潘广娣,黄明珠,等. 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与预防策略探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