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究

王小涵

610431199103180042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建设改进,环境保护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了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生态环境改革得到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并紧抓环境建设。本文针对环境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研究,对优化环境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措施建议,现将促进建设发展,改革环境工程建设提出以下优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工程建设;生态环境

引言

生态环境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是大众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大众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支持。但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被污染、被破坏的现象,因而有必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复,让科技助力生态环境的建设,配合环境工程手段,根据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污染与破坏进行修复,让环境工程能够促进环境生态效益的提升。

1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联系

从生态角度看,环境工程与生态环境二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从根本目标来看,环境工程建设的基本宗旨是保护生态。同时,环境工程也综合运用了多学科的根本原理,如生物学、环境科学、社会学以及工程学。由此可见,二者有着多层次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探析时应当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来探究。环境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二者具备共同点,同时也表现出差异性。这是因为,环境生态工程的着眼点在于长久性的生态改善,但环境工程建设相对更重视治理末端的生态污染,它的目标是更详细且更具体的,虽然见效更快但却缺乏长久的成效性。与此相比,环境生态工程更重视确保平衡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重点是消除累积性的生态污染。由此可知,环境生态工程虽然历时较长,见效也相对较慢,但是这类工程却能收到长久性的治理实效。只有加强整治,才可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2工业文明下的生态环境现状

2.1污水治理滞后

水资源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中国现今城乡工业化水平逐步提升,大量的污水被排放到了周边的溪水和湖泊中,排放的污水与淡水河流相汇,导致人们生活可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同时,工业污水排放对淡水资源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另外,在中国,针对工业污水排放处理也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管,在很多偏远地区,没有处理过的污水会直接排放到河湖中,很多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的企业没有对污水进行处理直接排出,这些情况都会带来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现今,各地的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并不完善,污水处理后的水资源也达不到相关的排放标准,很多偏远地区没有购置污水处理设备,甚至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也没有污水处理的意识。

2.2固体废物泛滥

垃圾主要是由人产生的,虽然固体垃圾在人们眼中微不足道,但对于自然环境而言,却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在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工业品的消耗与更新速度都明显提升,固体废物垃圾泛滥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垃圾围城”更是可见的事实。中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固体废物垃圾和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逐年增长,若固体垃圾没有得到有效、正确的处理,在不久的未来废物垃圾就会占据更多的土地,原本干净整洁的街道都会被固体垃圾所占用。另外,很多无害垃圾处理技术也不完善,在固体垃圾处理期间,无法高效地利用垃圾分辨技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3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环境工程建设方面的应用不足

目前我国在环境工程建设方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院和高等教育机构,这让环境工程建设研究的一些成果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之中,许多的研究成果出现了闲置、浪费的现象。这就有必要借助项目,将相关的环境工程建设上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之中。比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湿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域面积的缩小、森林覆盖面积率的降低、海平面的上升、温室效应的增强等,都向人们显示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因而有必要进行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上的具体分析,进而探析出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上方面的路径探析。

3环境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修复与提升的措施

3.1注重循环利用,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的利用需要人们有循环利用的意识,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相关的材料与物料上的不充足,需要在资源的利用上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因而有必有通过环境工程建设来提升,比如按照环境工程建设研发的BIM技术进行资源的分析及成产废弃物方面的处理,从而切实提升工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据研究显示,我国工业废弃物在首次生产中被利用的比例只有30%,剩余的70%并没有得到开发利用就进行丢弃。基于此,有必要加强二次资源的利用,减少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可以通过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手段来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从而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垃圾变废为宝,切实落实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生态环境效益

目前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修复上,明显存在着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因而要结合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技术手段,同时借鉴其他行业的专业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比如利用BIM技术,可以对环境实现动态化的监控,从而在各个污染物的处理环节中能够做到自动控制技术的实现。同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做到对生态环境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能够准确全面地进行污染面积、范围上的把握,从而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再比如利用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技术,对污染源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然后精准找到污染的源头,进行污染溯源上的处理。

3.3测试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环境工程建设的提升

环境工程建设的基础就是对生态环境本身的一种提升与促进,因而在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与促进。这就需要在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上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监测监控体系,将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位,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收据的收集,使得生态环境上的信息尽可能齐备。其次,建立生态环境信用档案,对企业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信用等级评定,将评定的结果与政府的优惠政策进行挂钩,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污染物与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减少排放,从而提升生态环境的美化度、干净度。

3.4加强区域协同与配合,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建设不是某一个区域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事情。这就需要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修复中尽可能地加强区域间的协同与配合,整体性、全局性地保护生态环境。在这之中,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项目的形式或市场准入的方式,建立政府+企业模式的互动,进而规范企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行为。另外,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共享,建立生态环境相关数据库,打造信息交流平台,同时也应该加强各区域对于遥感技术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评价的模式实现好生态环境的调查与监测,做好区域规整化、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从而切实让生态工程建设助力生态环境的发展,让大众生活在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之下。

结语

建设环境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防控范围更广的环境污染,改进全面的生态。在目前状态下,环境质量正在受到更广的重视。环境工程应能促进生态和谐,优化现有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优化调配环境工程所需的资源,慎重防控环境遭受损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勇君,彭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2018(14):107.

[2]古丽美热·斯热依.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