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曾芳媛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WT、MLHFQ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6MW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LHFQ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赋能理论;康复训练;运动耐力;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多种心脏疾病所导致的心脏功能衰弱,患者症状多为疲乏、呼吸困难、无力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CHF,同时建议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大量运动,但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降低患者运动耐力,忽略了其对康复运动的重视,导致病情反复,生活质量低下[2]。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和运动方案对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3]。赋能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着重于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环境中拥有自主权、控制权和自我决策能力的程度。通过提高个体或群体的自我效能感、自尊和自主性,赋能理论可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和实现自身目标的能力[4]。本研究将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4例。纳入标准:①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②病程>1年;③无精神病史者;④生命体征稳定者;⑤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源性休克或致命性心律失常者;②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④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评估:评估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身体机能等,对患者提出开放性问题,并以此确定其性格特征、心理需求等,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训练计划;鼓励患者表达自我情绪并寻求自身问题。(2)设立目标:将患者作为赋能中心,与家属共同构建康复目标,协助患者形成乐观情绪,并提高参与康复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阶段性目标实现物质奖励等,提升干预配合度。(3)热身期:进行5~10 min低强度有氧运动或简单拉伸。(4)训练期:①NYHAⅡ级患者采用弓步前平举、单臂弯举、俯卧腿弯举、提膝腿外展、腓肠肌抗阻训练,每组动作20~30次,30 min/次,3次/周。②NYHAⅢ级患者采用站姿腿外展、单臂弯举以及腓肠肌抗阻训练,每组动作10~20次,20 min/次,2次/周。训练强度为上肢从30%单次运动完成的最大重复量,后续提高至60%;下肢从50%单次运动完成的最大重复量,后续提高至70%。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运动时间。训练期间指导患者用力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患者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停止训练。(5)教育指导:康复训练不仅需要进行身体上的训练,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培养患者梳理正确认知行为,如正确的训练方法、使用药物的方法、避免危险因素等。(6)记录及反馈:护理人员需记录每次训练的具体情况,如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并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医生,调整训练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7)家庭关注: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在家庭中也需进行相关的训练和维护。护理人员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和协作,指导家属正确地协助患者进行训练,使其提高个人幸福感,改变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1.3观察指标运动耐力: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患者需穿着适合步行的鞋子,在30m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的往返行走,记录6min内的行走总距离。走廊每3m处作一标记,折返处标有相应提醒。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总分105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运动耐力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6MW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6MWT的比较  (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4

336.11±25.49

426.71±31.09

25.115

0.000

观察组

44

335.89±25.62

456.37±23.84

32.485

0.000

t

0.185

4.817

p

0.763

0.000

2.2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LHFQ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LHFQ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MLHFQ的比较(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44

70.81±5.52

50.52±3.42

38.472

0.000

观察组

44

71.76±5.63

43.31±3.08

52.603

0.000

t

0.562

10.715

p

0.715

0.000

3讨论

CHF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综合治疗为主,虽然可有效缓解症状,稳定血流动力,改善患者心功能,但在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上效果欠佳,需辅以其他康复训练方案干预[5]。本研究将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的6MW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LHFQ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婷,贾美君,刘永明.慢性心力衰竭心脏运动康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0):46-49.

[2]文军,杨建全.运动康复疗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4):37-41.

[3]高苗苗.康复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10):1246-1248.

[4]郭晓东,王艳,李平,郭丽.基于赋能理论的改良护理模式在甲状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6):745-748.

[5]陈才伟,冯翠屏.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用效果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06):69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