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4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及应用

李春雷 燕香宇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齐鲁频道 山东济南250062

摘要: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之一。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时代下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流行时尚性、简约新颖性、短暂易逝性等特征。网络流行语之所以可以如此盛行除了其本身语言魅力和互联网的环境以外,还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原因。[1]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交、沟通的重要一部分。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原理,对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传统媒体如何运用网络流行语来增加观众参与度和传播效果。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互联网文化;传播机制;发展趋势;融合应用

一、网络流行语现象概述

(一) 网络流行语定义和特点:

1.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被广泛传播、引用、转载的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它通常以独特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境而赢得大众的喜爱和使用。

2.网络流行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短小精悍、幽默诙谐、易于传播和接受,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娱乐性和社交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也愈加频繁,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但是网络流行语的演变是一个不断更新和替代的过程,不断有新的词汇、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出现,同时旧的网络流行语逐渐消失。

(二)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和来源

1.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主要是新闻事件。这些些事件经过新闻媒体曝光后,当事者的言论和陈述引发网友激烈讨论仑,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

2.来自于大众媒介,包括电影、电视剧电电视节目、音乐、广告等。这类网络行语有些是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如电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元芳,你怎么看”、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中的“躺着着也中枪”等。如今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目广受欢迎,参与者的一些另类、有趣的言言语也受到网友的追捧,成为网络流行行语。比如,“ we are 伐木累”出自户外竞技节目《奔跑吧,兄弟》。网络流行语还有一部分来自流行歌曲。如“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出自蔡依林林《布拉格广场》的一句歌词。2012年韩韩国歌一首《江南 style )红遍全全球,广告作品也催生了一些网络流行语。

3.源于青少年亚文化群体,这类网络流流行语主要是在青少年活跃的社交平台(微博、 QQ .微信、贴吧、论坛等)和热衷的二次元世界(动画、漫画、游戏)产生。比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YYDS(永远的神)”,“佛系”“躺平”“666”等。

4.来自于权威人士或意见领袖,包括名人、明星等。他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响力也不同凡响。当红明星和名人粉丝无数,他们的只言片语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比如,"绳命是入刺的井猜"出自对延参法师沧州口音的戏仿。在"周一见"事件发生后,马伊刑发了一条微博,感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且行且珍惜"立刻就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5.来源于网友自创的新词。网民在自由的网络空间驰骋,他们往往不拘一格,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诸多让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绝的网络流行语。比如,物价上调后网友创造的"蒜你狠""逗你玩""苹神马"和"煤超疯",诙谐之中体现了人们对于涨价的种种无奈。还有最近广东省多地遭遇强降雨,这样的天气让不少网友感叹,出门就几乎要变成落汤鸡,一下子与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依萍大雨天要钱的场景联系起来,“广东人正式被确诊为依萍”应运而生,让人莫名地感受到很多种情绪,又无奈,又有点幽默,还似乎感受到了一点乐观。这样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网友的共鸣,迅速传播起来。

6.来源于现有词汇,包括一般词汇和地方方言。许多词汇存在很久却不为人熟知,网友赋予其新的意义后才一跃成为网络流行语。网络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许多地方特色的方言演变成了网络流行语。比如,"肿么了"出自山东枣庄的方言;"有木有"则是云南方言和普通话的综合体。

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以下列出其中的几种:

1.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平台是产生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重要场所,比如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这些平台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的空间,使得用户可以很快地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并迅速传播。

2.网络文化组织:一些文化组织或团体也会通过制作视频、图片、文章等方式来推广和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比如B站的UP主们经常会创作一些有趣的视频来推广自己的流行语。

3.名人、网红、达人:一些名人、网红、达人等也会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粉丝群来倡导和推广某些流行语和文化现象。比如很多网红们所使用的“皮一下”、“小姐姐”这类词语就被大量传播。

4.新闻事件、社会话题:一些新闻事件、热点话题、社会现象等也会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之一,比如“996”工作制度、佛系青年等。这些事件和话题通常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产生了一些新词或新概念。

5.科技创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AI和语音技术的应用,也让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比如最近很火的AI换脸技术,许多人都利用它来创作一些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另外像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等也已经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的一种。

总之,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和来源非常丰富多样,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和创意性。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感知和表达时代和社会的变化。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并被大量网民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们通常表达简短、幽默、有趣、夸张等情感和语气,以便迅速传播和传递信息。

第一个特征是富有表达力。网络流行语通常用简短、简洁、幽默、夸张等方式表达出来,能够快速引起人们的共鸣。比如,“吐槽”、“毒鸡汤”、“蒻”等词语,它们的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可以让人们快速理解和接受。

第二个特征是短小精悍。网络流行语往往采用简短的语言风格,通常只有几个字或短语。这些短语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易于传播和分享。同时,在微博、论坛、聊天群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由于篇幅限制,这些短语更加适合快速地传递信息。

第三个特征是具有时代感。网络流行语通常与时事、文化、科技等相关联,体现了当下的社会和文化氛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常见的例子包括“996”、“佛系青年”等词汇,它们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和人们的情绪,也反映了年轻人对工作、生活方式、态度等方面的关注。

第四个特征是强调视觉效果。网络流行语通常配以图片、动图、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共鸣。比如,“嘴巴变成八字形”的表情包,就因为其中的逗趣画面而广受欢迎。这些多媒体元素往往能够突出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并在传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后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和更新性。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变化,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新的流行语往往具有更大的表达力和创意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情感。同时,在不断的变化中,许多网络流行语也会逐渐淡出和被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快餐文化。

总之,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现象,早已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富有表达力、短小精悍、具有时代感、强调视觉效果,并且具有多样性和更新性。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和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一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年轻人把握时代脉搏、追赶潮流的年轻态度。

二、传播机制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性

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媒体具有很强的社交性,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重要途径。在社交媒体上,用户之间可以进行分享、转发和评论等行为,从而扩大流行语的传播范围。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流行语的态度和看法,使得流行语更具有社交性和互动性。

2. 内容优质

网络流行语的内容是其传播的基础,优质的内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进行分享和转发。网络流行语通常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搞笑又不失深刻的内涵,或是与当前社会热点相关的话题。这些内容吸引了用户的关注和兴趣,促进了流行语的传播。

  1. 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反响和利用有助于提高其传播效果和受众参与度。传统媒体可以在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广告等中灵活运用网络流行语,以增加观众的共鸣和兴趣。

4.平台推广

互联网平台也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推荐、置顶等方式来增加流行语的曝光率,进而扩大其传播范围。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平台,如微博、抖音等,通过推荐和搜索等功能来推广流行语,极大地提高了其曝光率和知名度。

5. 用户口碑传播

用户是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主力军,他们可以通过口碑传播来推广流行语。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可以让流行语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传播范围。当一个流行语被多个用户传播后,就会形成一种社交效应,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和参与其中,从而加速了流行语的传播速度。

三、影响分析

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还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以下为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分析:

1. 社交影响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通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在社交场景中让人们快速构建共同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同时网络流行语在社交媒体中具有强互动性,用户可以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分享、评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增强社交媒体的交流性。此外,网络流行语还可以让人们更加轻松地沟通和交流,缓解社交压力,促进社交互动。

2. 文化影响

网络流行语能够反映当前社会和文化的热点议题,传达社会心态和价值观念,又因其在互联网中的广泛传播,能够促进语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通过网络流行语,人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地区、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习惯,进而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范畴。此外,网络流行语还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和传承。

3. 商业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还会对商业产生影响。一些企业和品牌可以通过与流行语的结合来增强自身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另外,网络流行语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营销方式,通过网络流行语制作相关产品,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些网络流行语被大家说着说着,就变了味道,甚至成为了恶俗烂语。比如,“你个老六”这句话,最开始“老六”这个词指的是游戏中的自由人,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感觉。后来不少人用“老六”来形容一些让人感到无语的人和事,这句话也是风靡一时,结果负作用越来越明显,有些青少年甚至使用“老六”来称呼长辈。另外随着电视剧《狂飙》的播出,《狂飙》中的黑老大徐江的角色深入人心,可以说是剧情当中的段子王者,里面的经典对话也被网友争相模仿,他有句话说的是“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觉得自己很高贵,对方有什么资格和自己平起平坐,有点瞧不起人的意思,又被一些青少年学去了,吃饭的时候跟父母说,“什么档次跟我用一样的”,结果也很明显,一顿胖揍。

所以说,在学习与工作之余,适度使用网络流行语来缓解压力,本身无可厚非。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运用网络流行语之前,应该知晓它的含义,分清场合和时间,千万不要出于娱乐目的随意说。另外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不要盲目跟风传播恶俗烂语。只有正确对待,学会甄别,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利用好网络流行语,使网络文化的价值得到实现。

四、传统媒体运用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一)电视节目中的网络流行语应用

网络流行语对于传统电视节目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可以提高收视率,用不好就只能适得其反。

1.对于一些比较具有公信力,需要注重政治、文化影响的电视节目,在运用网络流行语时,显然要采用慎之又慎的态度。

2.对于日常新闻节目和评论节目,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空间则大了许多。在新闻标题和导语中灵活运用网络流行语,以一种大家心知肚明的方式,可以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闻报道。而在新闻编后语或者评论解说中,网络流行语往往是一条"通往最简单经济、最高效交流"的途径。比如,“躺平”、“凡尔赛”、“小镇做题家”、“真香”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且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网络流行语,经过巧妙且恰当地使用,可以让主持人的评论以及解说更加贴近生活、生动形象。观众会在恍然大悟或者会心一笑中,与主持人产生强烈共鸣,从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3.对于一些互动性强、受众群体比较年轻的电视节目,使用网路流行语,有助于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增加电视节目的吸引力。例如“逆行者”、“高富帅”、“凤凰男”、“雪糕刺客”等不仅让年轻的网络一族可以在节目中找到共同点,同时还利于节目在不同的年龄阶层进行传播,扩大节目影响力。

4.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和评论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媒体的官方新媒体账号在社交媒体上与观众进行互动时,通常会使用网络流行语。工作人员会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自采、自制的内容,并发布话题,引发观众的回应。这种互动过程中,主持人和节目团队也会使用网络流行语来回应观众的评论,营造出活跃、互动的氛围,从而拉进与网民的距离。

总而言之,传统电视节目中运用网络流行语必须把好关,不仅要注意使用的语境还需要结合节目的属性以及受众的具体情况,切不可一味地随大流跟热点去使用网络流行语。只有合理恰当地运用,才能保证节目能够收视长虹,越做越好。

(二)广告和营销中的网络流行语应用
1. 利用流行梗和网络热词制作广告:在传统媒体的广告呈现中,会选择当前热门的网络流行梗和热词,将其巧妙地融入广告文案中,以吸引观众的注意。例如,在某个节日季或特定主题的广告中,可以使用与该节日或主题相关的网络流行梗,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点。
2. 利用网络流行语创造广告口号和标语:网络流行语通常有简洁、有趣、易于记忆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广告口号和标语。广告客户会选择当前流行的网络流行语,结合投放媒体的受众群体,将其直接作为广告的口号或标语,使广告更加生动、易于记忆,并增加观众的共鸣度。
3. 在广告中引入网络流行语的角色和情节:将网络流行语融入广告中的角色设定和剧本情节,以吸引观众的关注。例如,广告情节中的某个关键对话使用网络流行语,以增加观众对广告的兴趣和记忆度。

总结起来,传统媒体的广告和营销中运用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提高广告的趣味性,不仅能弱化观众观看广告的等待时间,还能增加观众粘性,不致在广告期间大量流失。当然,在传统媒体的广告营销中运用网络流行语时,也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时效性,以确保观众的理解和接受度。

五、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以下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

1.多样化

随着人们口味的多样化和文化的交流,网络流行语也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本土化。未来的网络流行语可能会更多地融入当地文化和习惯,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

2.社会化

未来的网络流行语将更加注重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在传播过程中,网络流行语将会更多地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并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态度。

3.实用化

未来的网络流行语将会更加实用化和功能化。除了娱乐和社交性之外,网络流行语还将注重其实用价值和应用场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通过应用网络流行语加强主流媒体传播效果
1. 增加观众参与度:网络流行语通常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兴趣,可以鼓励观众参与讨论和互动。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点,在节目中引入网络流行语,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鼓励观众使用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创造独特的品牌形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塑造媒体的个性和形象。传统媒体可以借助网络流行语的魅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流行语,并在节目中频繁使用,形成自己的品牌标识和特点。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媒体的辨识度和知名度。
3. 引发口碑传播: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传播性和传染性,可以迅速引发口碑传播。传统媒体可以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具有共鸣和激发讨论的网络流行语,并在节目中使用。这样的流行语很容易被观众引用和分享,从而扩大媒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4. 创造新闻话题:部分网络流行语因为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引人入胜的效果,常常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传统媒体可以关注和报道网络流行语的起源、流行趋势和影响,从而成为创造新闻话题的源头,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讨论。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网络流行语,传统媒体可以增强传播效果,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增加观众参与度、创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引发口碑传播和创造新闻话题等策略都可以帮助传统媒体更好地利用网络流行语,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然而,媒体在应用网络流行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时效性,避免过度和不当使用,以确保传播效果的积极和正面。

七、 总结

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影响分析、发展趋势,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在传统媒体中的运用方式,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具有很强的社交性和娱乐性,且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对社会、文化和商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为电视行业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对电视节目的观众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推动了视频创作和内容分发方式的变革,多样化的内容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同时在传统媒体中也逐渐合理运用起来。在未来,网络流行语将会更加多样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和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也必将会以呈现出的“纽带作用”,将新媒体端和传统媒体相互渗透,共同推动传媒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八、参考文献

[1]刘灿灿.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流行原因解析[J].商,2015(30):215.

[2]费紫葳.解析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及其对青少年的意义[C]//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陕西省委.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报告--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优秀论文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29-46.

[3]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2009(08):87-89.

[4]姚喜双,李桃.试析网络视频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 J ].语言文字应用,2012(2):41-52.

作者简介:李春雷  2002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目前就职于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齐鲁频道。曾担任全国十佳谈话节目《齐鲁开讲》、时政类谈话节目《心连心 面对面》、中外对话节目《中外大不同》等节目编导。

燕香宇  2011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于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至今,主持《山东双拥》《书记话双拥》《小溪办事》《今财经》《88881234》等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