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凉山彝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15000

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作为医院检验科公认三大常规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病症和安排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数据。因此无论是常规体检、就医治疗,包含粪便常规在内的粪便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粪便性状的临床意义

1.粪便检验多分为三类,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粪便性状、颜色、气味

2.1粪便性状、颜色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成人粪便正常为黄色、棕黄色、棕色。婴儿正常为黄色、金黄色。便软,无粘液。如发现黏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粪便。稀汁样便常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多的是急性肠炎。如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说明上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如粪便呈白色米泔样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粪便中有明显新鲜血迹,常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肛肠问题。小儿常见的有绿色便和蛋花样变:幼儿患肠炎时肠蠕动会加快,导致粪便中的胆绿素快速通过肠道后,无法完全转变为粪胆素,引起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多见于小儿腹泻、腹痛等症状;蛋花样便多由于奶汁中富含的脂肪乳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常发生于婴儿消化不良。

2.2气味

正常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而产生的,包含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物质。日常饮食重油重味的通常粪便臭味重,饮食清淡偏素臭味比较轻。如粪便恶臭难闻并呈碱性反应,是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蛋白质引起的,常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如粪便呈腐败恶臭味,常见结肠或直肠癌溃烂。粪便呈鱼腥臭味时多为阿米巴性肠炎。粪便呈酸臭味时,说明日常饮食重油重糖,大量摄入脂肪及糖类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脂肪酸分解及糖分在肠道中过度发酵。

2.3粪便量

正常成人应保持规律排便时间,每日排便一次,每次100-300克即为正常。而粪便量会因为食物种类,食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所不同。喜食精细主食及肉食的被检者,粪便细腻而量少。日常饮食多食粗粮尤其是含纤维量丰富的蔬菜、水果的被检者,粪便量会有增多。胃、肠、胰腺有炎症的人群或者存在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情况等,炎性渗出对肠胃造成影响,导致肠蠕动功能亢进,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粪便量增多等问题。

2.4酸碱反应

粪便检验中的酸碱反应也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正常人的粪便为中性、弱酸性或弱碱性。日常饮食喜油喜脂肪的被检者粪便多呈碱性,出现高度腐败时为强碱性。平时喜欢吃甜食的被检者粪便多呈酸性,异常发酵时为强酸性。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患者的粪便酸碱测试会呈现碱性反应,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检测呈酸性反应。

2.5寄生虫、结石

粪便中存在肉眼可见的寄生虫是常见情况,寄生虫种类多见蛔虫、蛲虫、带绦虫等较大虫体或其片段,而钩虫虫体需仔细辨别才可确认。还有一类患者在服用排石药物或完成碎石术后,需将粪便送检观察是否存在排出的胆石。

3.细胞检验

如粪便中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说明存在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炎症等情况;而白细胞数值增高多为肠炎、菌痢和过敏性肠炎等问题;粪便中发现吞噬细胞多见肠炎、菌痢和过敏性肠炎等,但是也有溃疡性肠炎的可能性。肠粘膜上皮细胞一般不会出现于健康粪便中,如数值有所增高说明疑似存在结肠炎症和伪膜性肠炎。

4.食物残渣、结晶

食物残渣包括脂肪滴及淀粉颗粒,人体消化系统正常时,食物经充分消化后很少还会出现在粪便中。只有当消化功能减退、缺乏脂肪酶或胃蛋白酶时,引起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等问题时,粪便中会观察到明显的食物残渣;通常因脂肪泻、腹泻、慢性胰腺炎、肠蠕动功能亢进等病症引起。异常粪便中还可观察到磷酸盐、草酸钙等结晶;主要原因常见夏科-莱登结晶、血红色结晶等,多见于消化道出血、阿米巴痢疾、钩虫病及过敏性肠炎等病症。

5.病原体检查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非常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而病原体检查则是诊断是否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尤其是病原体检查可观察虫卵,有效避免误诊。正常人类粪便中出现真菌的几率非常小,多存在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接受放化疗,或者患有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中。

6.隐血试验(免疫法)

如消化道出血量非常小,没有引起大便颜色改变,或者红细胞被消化破坏,大便的外观也不会出现异常改变,普通肉眼观察与显微镜观察都无法证实存在出血问题。这个时候需要隐血试验才能发现粪便中的少量血细胞,这项检查对鉴别与诊断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等病症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被检者患有消化道恶性肿瘤时,隐血可持续阳性,溃疡病时呈间断阳性。

二、粪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粪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粪便标本采取方法、时间等多因素的影响,医生通常叮嘱被检者采用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如有特殊要求应严格遵照医嘱。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如下:

1.粪便采取应选取新鲜标本,放置于医护人员提供的专用容器内。标本采集要求不能混有尿液、血液、消毒用品、污水等,这些异物都有可能造成标本中的病原菌死亡或污染腐生性原虫的情况,严重破坏标本的有效性。

2.采集粪便标本应准确掌握方法,遵医嘱使用专业无菌竹签选取可肉眼观察的含有粘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如粪便外观无异常时,还需从表面、深处或粪段多处取材,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通常一次送检量应为成人指节大小。

3.粪便标本采集后应在60分钟内完成检查,可有效避免因PH值、消化酶等因素影响,导致标本内的有形成分被破坏分解,出现检验误区。

4.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前三天不可服用维生素C,并且禁止食用动物性食物,血类食品、铁剂等;送检标本注意不要混入经血、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