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淤地坝建设管理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新时期淤地坝建设管理方法初探

李张谦

渭南市临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   714000

摘要:流域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工程能够有效滞洪削峰、保持水土、拦截泥沙、淤地造田。通过修筑淤地坝,不仅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淤地坝建设后,在未淤满前,还可有效拦洪蓄水,帮助解决一些干旱地区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等问题。淤地坝建设已成为支撑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于淤地坝设计标准、工程布设、库容断面确定、溢洪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效益分析。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于淤地坝建设的重视,流域淤地坝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流域基本情况和淤地坝存在问题研究,分析了流域淤地坝建设需求,为地区淤地坝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淤地坝;流域;建设

引言

流域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工程能够有效滞洪削峰、保持水土、拦截泥沙、淤地造田。近些年,淤地坝建设在流域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当前,流域淤地坝建设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坝隐患严重和基础工作欠缺等问题,应该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对淤地坝建设规划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淤地坝建成后运行期的管护,加大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现有病险坝的维修与维护等措施,加强淤地坝建设,充分发挥淤地坝的作用。

1项目区基本情况

黄河流域总面积132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2056万km2的644%,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94万km2。地处中游、腹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类型多样,虽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1/50,但土壤流失总量占到全国的1/5,水土流失面积11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78%。是多沙粗沙集中来源区,中下游河道淤积的粗泥沙90%来自,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既制约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又影响了流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危及中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7]。水土流失治理,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更好发挥梯田、淤地坝等水保措施的集群效应和综合效益。

2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淤地坝建设工程量大,周期长,资金回收慢,2015年国家取消了新建淤地坝投资渠道,导致淤地坝建设陷入停滞,尤其是民间投资小流域坝系建设中止。

由于资金投入有限,且地区病险淤地坝数量庞大,因此,难以短时间内完成病险淤地坝的修复和重建,每逢高强度降雨,往往造成一些年代久远的病险坝进一步受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淤地坝规范在水文计算、蓄水安全、采用防洪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淤地坝监测预警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3淤地坝作用

3.1拦泥减沙

淤地坝拦沙效果极为显著,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河流中泥沙含量,根据无定河淤地坝统计,平均单位坝地面积的拦沙量约55万m3·hm-2。流域生态治理的根本在于拦泥减沙,90%的泥沙来自于地区,流域修建淤地坝,能够从源头上拦截泥沙,保护长治久安。

3.2增加优质高产农田

淤地坝能够将泥沙就地拦截形成坝地,坝地土壤主要来源于山坡表土随坡面径流汇入,土壤肥沃,质地松散,试验数据表明,坝地表层土壤有机质、N、P和K含量分别是新开发的梯田的13倍、12倍、4倍和52倍,正常年份坝地产玉米4500kg·hm-2左右,是坡地单产的5~7倍左右,修建淤地坝及其配套,增加优质高产农田,补充耕地数量,保证当地粮食安全。

3.3滞洪削峰

淤地坝滞洪削峰,有效减轻灾害损失。据调查,淤地坝对保护下游村庄、学校等设施防洪保安作用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年新建的淤地坝及比较完善的小流域坝系发挥了显著的削峰、滞洪能力和上拦下保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和减轻了洪水泥沙对下游造成的危害。

3.4巩固退耕还林还草

淤地坝建设能够补充耕地数量,增加高标准农田。坝地可以替代坡耕地,在耕地质量提升同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升级地区产业结构。按每667m2坝地可促进6~10hm2坡地退耕,已建成57万hm2坝地,可促进342~570万hm2坡耕地稳定退耕,有力促进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3.5促进水资源利用

淤地坝建设促进水资源利用,解决了农民生活生产用水问题。淤地坝拦蓄洪水,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安全,并使水沙得到分离,浑水变清,净化了水质,使拦截的水沙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淤地坝拦截的水面,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另外,亦可进行农田灌溉,增加了水地面积和粮食产量。

4淤地坝自然潜力分析

4.1建设区域

淤地坝建设范围为区域,区内中部大多数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内中部南侧为高原沟壑区,这些区域沟壑发育,黄土深厚,是淤地坝建设的得天独厚的区域。

4.2淤地坝建设条件

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沟壑区区内中部大多数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呈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沟壑密度可达30~80km·km-2;中部南侧为高原沟壑区,地貌以高原和台塬沟壑为主,塬面平缓,沟壑深切,沟壑密度08~33km·km-2。这些区域沟壑发育,是淤地坝建设的适宜区域。

4.3建坝潜力规模

在目前地形及工程技术条件下,扣除现有已经建成的淤地坝,从地理条件及人为活动影响方面考虑,地区可建坝潜力为53328座,其中骨干6857座,中型20013座,小型26458座。

5意见建议

5.1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

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农村劳动力缺乏,使淤地坝管理难度增大。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可以为淤地坝后期运用与维护提供较大便利,提升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充分发挥淤地坝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基于云平台和专线网络,以现有的淤地坝项目管理信息为基础,现场水位监测信息和视频监控信息为补充,建成全省重点淤地坝可视化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淤地坝安全和充分发挥效益。

5.2对淤地坝建设规划实行统一管理

各级水利部门作为淤地坝建设与后期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应从全局考虑,对淤地坝建设和规划进行综合管理,统一规划。其它行业部门有计划投资淤地坝建设,也应在水利部门批准下,按照要求投资建设。

5.3加强淤地坝建成后运行期的管护

淤地坝作为抗洪防汛构筑物,其后期管护至关重要。淤地坝建成后,建议采用因地制宜原则,谁受益,谁管护,以实现“以坝养坝”目标,当地村组作为直接受益方和责任方应承担坝体管护义务,坝体投入使用,需签订移交管护协议,夯实村组管护责任和义务。

结束语

淤地坝建设涉及水利、生态环保、土地工程等相关学科。淤地坝建设前期的可行性论证、设计规划、勘察测量至关重要。作为淤地坝建设的主要省份,应该加大相关科教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探索适合的配套技术标准流程,加强淤地坝建设培训学习,组织相关行业交流,确保淤地坝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做好新坝建设规划与设计的同时,也要重视现有病险坝的加固除险工作,病险淤地坝溃坝,将会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使坝体长期拦截的泥沙、造田等成果毁于一旦。

参考文献

[1]张金慧,尤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访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J].中国水利,2020(24):22-23.

[2]张勇.淤地坝在综合治理中地位和作用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