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道路类型下公路水污染成因与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不同道路类型下公路水污染成因与特点分析

许娟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公路水污染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问题,其成因和特点与不同道路类型密切相关。高速公路因车辆密度大、运输量大、快速行驶等因素,导致排放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城市快速路由于交通流量大、车辆停留时间长,容易造成道路积水、油污等问题;乡村道路受农业活动和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较大。充分理解不同道路类型下的公路水污染成因和特点,对公路环境保护和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同道路类型公路水污染成因特点

引言

   公路水污染是指由于道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经过雨水径流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同道路类型下的公路水污染成因和特点各不相同。了解并分析这些成因和特点,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轻公路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1不同道路类型下公路水污染的差异性

不同道路类型下的公路水污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首先,高速公路由于车流量大、行驶速度快,导致排放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尾气排放和轮胎磨损释放的污染物,会直接进入附近的水体中。其次,城市快速路因为交通流量大且车辆停留时间长,常常会发生道路积水现象,造成雨水中的污染物(例如油污、颗粒物等)被积聚并排放到周围的水体中。而乡村道路受到农业活动和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较大,例如农药、化肥和农田排水中的养分等,都可能通过径流进入附近的水域。此外,不同道路类型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例如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气候条件等。因此,在制定公路水污染防治措施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道路类型的特点和差异性,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2不同道路类型下公路水污染的成因与特点分析

2.1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车流量大、车辆速度快的道路类型,其公路水污染成因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来源及排放途径 a) 尾气排放:高速公路上车流密集,尾气中含有一系列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通过空气传播和沉降到附近的水体中。b) 轮胎磨损: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磨擦产生的颗粒物和化学物质,例如橡胶、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等,会随着雨水和积水一起进入附近的水域。2)污染特点和变化规律: a) 浓度较高:由于车流密集和车速快,高速公路上的污染物浓度较高,特别是尾气排放的污染物。b) 影响范围广:高速公路周围的水体受污染物的影响范围较广,尤其是大型公路桥梁附近的水域。c) 排放强度大: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辆运行时间长,导致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

2.2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交通主干道,特点是交通流量大、车辆停留时间较长。其公路水污染成因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来源及排放途径:  a) 道路积水:快速路上常见的道路积水问题增加了污染物的积累和滞留,例如油污、颗粒物和化学物质等,这些污染物会通过雨水径流进入相邻的水体。b) 车辆排放: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量大且车辆停留时间长,导致车辆尾气排放和漏油现象较为突出,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2)污染特点和变化规律: a) 污染物积累:由于交通流量大,城市快速路上污染物容易积累在道路表面和邻近区域,增加了其排放到水体中的可能性。 b) 稀释效应:由于城市快速路是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相对稀释,可能导致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 c) 季节变化明显:城市快速路上的道路积水问题在雨季和降雨较多的季节特别突出,污染物释放和扩散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

2.3乡村道路

乡村道路通常位于农村地区,与农业活动紧密相关。其公路水污染成因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来源及排放途径:a)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如施用农药、化肥等)以及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和粪便等,经过道路面和附近土壤的流失,可能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b) 土地利用变化:乡村道路修建和拓宽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进而影响水体质量。2)污染特点和变化规律:a) 农业面源污染:乡村道路附近的农田和农业活动可能导致农药、化肥和农村废水中的养分等污染物通过径流进入相邻的水域。b) 非点源污染:乡村道路附近的土地利用变化增加了非点源污染的风险,特别是土壤侵蚀和泛滥问题。c) 潜在生态风险:乡村道路的污染物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风险,影响水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管理与治理建议

3.1车辆尾气排放控制

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推动车辆技术升级和使用低排放车辆,减少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鼓励使用电动车和其他零排放车辆,减少燃油车尾气对水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公路水污染。例如,加强道路管理,定期清理道路表面的油污和垃圾,防止其进入水体。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将雨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水体的直接冲刷。加强农田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其流失进入水体。、

3.2道路建设与养护管理

在道路设计中考虑降雨排水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结构和排涝设备,减少道路积水问题。定期清理道路和路缘及排水设施,减少污染物堆积,并修补损坏的路面,降低颗粒物和油污的产生和释放。在适合条件下,采用渗透性铺装材料,增加道路的透水性,促进降雨水的渗透和自然补给地下水,减少表面径流。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和构建湿地等生态护坡和沟渠,可以减缓径流速度,提高水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对于设置了雨水收集设施的路段,定期进行巡查和清理,确保设施畅通,避免污染物堆积和堵塞。

3.3雨水管理措施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道路降雨收集起来,通过处理并回用,减少雨水径流的污染物输入。通过建设湿地、生态草坪和公园等绿色基础设施,提供自然净化水体的功能,减少道路降雨径流的污染物输入。此外,可以采用雨水花园等景观设计手法,将道路降雨引导至花园中进行自然过滤和净化,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和水质。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公路水污染,还可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及监管加强

开展公众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公路水污染危害和防治意识,倡导绿色出行和环保行为。加大对公路水污染的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各种环保规定和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5法规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公路水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强公路水污染的管理和治理。建立公路水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公路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污染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结束语

不同道路类型下的公路水污染成因和特点各不相同,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环境管理和治理策略。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控制、道路建设与养护、雨水管理等是减少公路水污染的关键措施。此外,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度建设等也是推动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积极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实现公路水污染的防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鸣.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区域水质污染状态检测研究[J].智能城市,2021,7(24):120-121.

[2]张新.绿色发展理念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1(33):151-152.

[3]杨迎春,苏秀英,李杰.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保管理与有效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11):151-153.

[4]刘娜妮.甘肃高速公路扬尘与水污染问题浅析与治理[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15(06):73-75.

[5]张巨鸣.探析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1):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