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教你看懂尿常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9
/ 2

科普知识——教你看懂尿常规

李沛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尿常规是我们前往医院进行体检时经常做的项目,但很多的患者在拿到尿常规检查报告单之后却对上面的项目一头雾水。那么,你做过尿常规吗?相信在读完本文之后,你也能看懂尿常规报告单上的内容!

IMG_256

什么是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医院内身体检查过程当中的常见项目之一,能够通过对患者尿液成分与形态的分析判断患者是否患有一些疾病。在人们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当中,身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会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进而在肾脏的过滤作用下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这就导致了尿液当中含有人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异物与有毒物质,而对尿液的分析就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而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帮助患者排除疾病的困扰。

尿常规检查报告包括多个指标,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指标的解释,了解这些结果的含义,你也能看懂尿常规!

1.尿液颜色和透明度

在尿常规检查当中,正常尿液呈淡黄色、清晰透明。(1)生理性变化:①尿色素、尿胆原、尿胆素、等影响尿颜色。②饮水量大、尿量多则尿色淡;尿色深见于尿量少、饮水少或运动、出汗、水分丢失。③服用维生素B2、呋喃唑酮、黄连素、牛黄、米帕林使尿呈黄色或深黄色;番泻叶、山道年等使尿呈橙色或橙黄色;酚红、番泻叶、芦荟、氨基比林、磺胺类药等使尿呈红色或红褐色。④生理性浑浊的主要原因是含有较多的盐类,如尿酸盐结晶在浓缩的酸性尿遇冷时,可有淡红色结晶析出;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的尿呈碱性或中性时,可析出灰白色结晶。(2)病理性变化:①无色:尿无色伴尿比密增高,可见于糖尿病;如尿比密低可见于尿崩症。②血尿:尿呈淡红色、洗肉水样、雾状或云雾状,含血较多时尿呈鲜红色,稀血样或混有血凝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引起血尿最常见的原因,如肾或尿路结石、结核、肿瘤,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肾下垂、肾血管畸形或病变、以及生殖系统炎症、肿瘤、出血(如前列腺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宫颈癌、宫外孕)。③乳糜尿:尿呈乳白色浑浊,多为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中,其原因是泌尿系统淋巴管破裂或者深部淋巴管阻塞。④浑浊尿:可见于脓尿或者细菌感染。IMG_256

2.尿葡萄糖

尿葡萄糖是指在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的存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应该被肾脏完全重吸收,而不应该在尿液中出现。因此,尿液中出现葡萄糖通常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尿葡萄糖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葡萄糖水平过高。当血糖浓度超过肾脏的重吸收阈值时,肾脏无法完全重新吸收葡萄糖,导致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

其他导致尿葡萄糖的可能原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某些罕见遗传性疾病。如果在尿液检查中发现尿葡萄糖阳性,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并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对于已知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来说,定期监测尿葡萄糖可以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一个指标。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糖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3.尿液蛋白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蛋白质会在肾脏过滤和重吸收的过程中留下,因此人们尿液当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很少的,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含量通常不会超过150毫克。而当肾脏的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小管近曲小管重吸收能力受损或者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过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尿液中蛋白质会≥150mg/24h或≥100mg/L,此时尿蛋白定性实验呈阳性。尿蛋白增高可见于:(1)生理性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寒冷刺激、精神紧张、过度兴奋或者偶然性增高,生理性增高一般消退快,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2)病理性增高,①肾前性蛋白尿,可见于浆细胞病、血管内溶血性疾病、大面积肌肉损伤;②肾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狼疮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管间质病变,重金属中毒、药物中毒、器官移植;③肾后性蛋白尿,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反应、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等。

4.尿隐血

尿隐血来自两种情况:①尿红细胞:无论试验前红细胞是否破坏,只要红细胞达到一定浓度,试带检测时均可出现隐血阳性。主要见于肾小球肾炎、尿路结石、泌尿系统肿瘤、感染等。②尿血红蛋白:即含游离血红蛋白的血红蛋白尿。正常人尿液中无游离血红蛋白。当体内大量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可大量增加。当超过 1. 00~1.35g/L时,即出现血红蛋白尿。此种情况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还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链球菌败血症、疟疾、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手术后所致的红细胞大量破坏等。

5.尿液酮体

尿酮体是尿液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作为人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在人们尿液中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如果在尿常规检查当中发现尿酮体呈阳性,就代表人们体内生成酮体的主要器官——肝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导致了酮体的产生速度远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像是饥饿、节食、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肾病等病理性因素都会导致尿液酮体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以β-羟基丁酸为唯一酮体的酮症患者在检测时不会呈现阳性,因此我们不能因为酮体阴性就放松警惕。

6.尿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检测到胆红素。如果尿液中出现胆红素阳性,可能表示肝脏问题或胆道阻塞。

7.尿胆原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检测到胆原。胆原可以转化为胆红素,然后由肝脏排出体外。如果尿液中出现胆原阳性,可能表示肝脏问题或溶血性贫血。

8.尿比密

尿比密是指尿液的浓缩程度。正常尿比密范围在1.010-1.030之间。尿比密过高可能表示脱水,尿比密过低可能表示多尿或肾功能异常。

9.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一种细菌产生的化学物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该检测到。亚硝酸盐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10.尿液PH值

在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当中,人们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内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来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而人体酸碱平衡的变化则会导致尿液酸碱度的变化。而在尿常规检测中,人的尿液酸碱度正常值在5.0~8.0左右,也就是说弱酸性到弱碱性都是正常的范围;另外,尿液酸碱度测定本身往往并不具备明显的临床意义,只有与其他项目结合才能有效的对高尿酸血症、泌尿系统感染、酸中毒、碱中毒等可能影响尿液酸碱度的疾病进行有效的判断。

IMG_256

11.尿液细胞

尿液细胞主要指的是人们尿液当中含有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正常情况下这两种细胞在尿液中是不存在的或者含量很少。其中,尿液红细胞增多表示存在血尿,这代表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或者生殖系统出血性疾病等;而尿液白细胞增多则表示泌尿系统或邻近组织器官发生了感染、排斥或者炎症性疾病。

12.尿液管型

尿液管型是人们血液内的蛋白质与细胞以及细胞崩解后的产物在被肾脏过滤后于肾小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常见的尿液管型主要有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以及蜡样管型等。其中,透明管型主要由某种特定黏蛋白组成,主要见于检查前有剧烈运动的人或是有长期发热、心力衰竭、服用利尿剂等情况的人;颗粒管型由细胞残渣、血浆蛋白等聚集在T-H糖蛋白基质构成,主要见于肾实质病变的患者;红细胞管型代表患者发生了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内有出血;白细胞管型代表患者发生了肾实质感染、或肾脏相关免疫疾病,如狼疮性肾炎或移植肾后发生排异反应的患者;上皮细胞管型主要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形成,这种管型代表人们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而蜡样管型则代表患者的肾小管发生了严重的病变。只要看到尿常规报告中提到的尿液管型,人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身肾脏的健康状况。

13.沉渣结晶

尿沉渣结晶是指尿液中形成的固体结构,由于尿液中存在的溶解物质过多或排泄功能异常,导致尿液中的某些物质结晶沉淀而形成的。常见的尿沉渣结晶有尿酸结晶、草酸盐结晶、磷酸钙结晶等。尿酸结晶是指尿液中尿酸过高,形成的结晶,常见于尿酸盐代谢异常或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在尿液镜检中呈黄色至橙色,形状呈针状或棒状。草酸盐结晶是指尿液中草酸盐过多而结晶沉淀,常见于食物中摄入过多草酸盐或某些代谢异常,草酸钙结晶多为肾或者膀胱结石的征兆 ,草酸盐结晶在尿液镜检中呈方形或六边形结晶。磷酸钙结晶是指尿液中磷酸钙盐过多而结晶沉淀,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磷酸钙结晶在尿液镜检中呈扇形或絮状结晶。尿沉渣结晶的出现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尿路内状况的线索,但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综合评估,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医学检测方法,尿常规能够有效的通过对尿液成分的分析判断患者身体的健康状态,同时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到尿常规检查的重要性,并且加强对尿常规各项目的含义的了解,才能通过尿常规检查准确判断自己的身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