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以藁城区为例

/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以藁城区为例

刘妍 崔晓君 秦盼盼

(中共石家庄市藁城区委党校  052160)

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助于增进广大农民根本福祉,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梳理了藁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得力举措、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助于增进广大农民根本福祉,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农村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二、藁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藁城区深入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改厕14.4万座;完成生活污水治理85个村;清运农村日常生活垃圾10万余立方米;清理私搭乱建1466处,新建小游园、小菜园、小广场360余个;创建美丽庭院2.75万户;完成硬化面积363.8万平方米;全域绿化面积79万平方米,累计种植乔灌木共计160万余棵。

三、藁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得力举措

藁城区人居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采取以下举措:

(一)加强顶层设计

1.成立机构。成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相关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各乡镇党政一把手、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和经开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压实责任。2.制定方案。制定了《石家庄市藁城区全域美丽创建规划及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准发力,提升整治的标准和质量。3.清单管理。明确问题清单,以河北省提出的工作为基准,结合藁城实际进行扩展,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全面排查整改,逐项建立工作台账。

(二)扎实推进落实

1.统筹协调,齐抓共管。一是人居环境指挥部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强化沟通衔接配合;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立足职能、分工协作;镇村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逐项建立“四个干”清单,落实“五个一”机制。二是干群同心,凝聚合力,以增村镇为重点,集中攻坚。2.观摩拉练评比。每月末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带领主要负责同志,分两组对全区12个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观摩拉练,评比打分。之后召开总结大会,根据结果,与会领导为排名靠前的乡镇颁发奖金,综合排名第一和末位的两个乡镇分别做表态发言。3.强化示范带动。一是抓示范片区,集中打造世纪大道、金五路、高铁、滹沱河沿线4个示范片区。二是抓示范乡镇,根据基础条件、区域特点,率先对岗上、廉州、南孟3个镇重点打造。三是抓示范道路,由2名区级领导和1个责任单位分别对307国道、世纪大道等12条主干道进行包联,实行区级领导、区直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

(三)确保常态开展

1.加大宣传力度。一是依据评比结果,在藁城电视台、藁城报设红黑榜,对正反面典型加大曝光力度;二是充分利用微信、农村大喇叭等宣传阵地,引导群众融入环境整治工作。2.产业支撑托底。主管部门、镇村两级研究发展各自区域的主导、特色、富民产业,凸显产业优势。3.强化机制保障。一是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街长制、巷长制、责任人分级包联制;二是严格考核机制。结合本区实际制定考核办法,抽调相关工作人员成立督导专班;建立完善周督导、月拉练、季评比、半年考核、年终总评制度。三是探索监督机制。丰富监督渠道,通过搭建随手拍曝光平台、开通举报电话等形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细化监督内容,严格审查资金去向,确保专款专用。

四、藁城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问题凸显。人居环境治理历史欠账多,资金缺口较大。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单一,多渠道投入机制不健全。

(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农村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提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分布不均衡等。

(三)管护机制不健全。存在管护力量不足、管护责任不明、重建轻管、监督缺位等问题。

(四)群众存在认知偏差。部分村民缺乏主人翁意识,个人参与度不高。群众受传统生活习惯影响,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现象时有发生。

五、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1.干部带头,党员示范。培树基层党组织标杆,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2.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镇村干部、党员、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户,征集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二)多元筹措资金。1.形成多元供给格局。按照“政府补助、部门扶助、农民自助”的思路,建立多渠道、长效化投资机制。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拓市场化筹资渠道,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争取金融机构支持。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协调投放低息中长期贷款,引导金融机构精简审批贷款流程。4.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加强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5.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提供资金保障。

(三)完善公共服务。1.科学规划、标准化建设卫生室。一是卫生室做到四室分开、基本药品配备齐全。二是创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卫生室,让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2.引导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基层。一是完善基层人才晋升和保障机制。建立形式多样的人才晋升渠道,不断完善基层人才薪酬分配、福利待遇保障机制。二是加强职业培养,开展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家庭医生实用技能为重点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医联体传帮带优势,派驻专家下沉,同时选派基层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分级分类进行污水处理。一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市近郊村庄,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延伸覆盖;人口集中的中心村,连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人口较少村庄推广建设三格化粪池、氧化塘等设施。二是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能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等。

(四)健全管护机制。1.形成多元化管护格局。健全完善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2.建立市场化管护机制。鼓励地方政府逐步由直接提供管护服务向购买服务转变,探索多种形式,引入其他专业化市场主体参与管护。3.明确主体责任。明确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镇村两级公共基础设施台账。推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各村设立相应数量的公益岗位,优先吸纳困难群体加入,并由行业部门负责监管指导。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月暗访、季通报、年总评”制度,由区村级公共服务运维小组考核,依据结果进行奖惩。

(五)加强群众参与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使其自觉主动参与。2.发挥制度约束作用。落实“街长制”“巷长制”,压实主体责任。制定“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形成“网格分区集体打扫+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新模式。3.榜样示范引领。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引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黄宁泽. B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2]徐博宇. F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22

作者简介:

刘  妍,1991.01,女,汉,石家庄, 本科,助理讲师,公共管理。

崔晓君,1982.11,女,汉,石家庄, 本科,讲师,文化。

秦盼盼,1994.02,女,汉, 石家庄,研究生,助理讲师,管理。

课题项目:石家庄市委党校系统科研项目

课题名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以藁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