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聚焦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张恒波

喀什地委党校   新疆喀什市 844000

摘要: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短板依然突出。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加强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引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有机结合。乡村建设要以乡村振兴为导向,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建设,注重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完善,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乡村治理要以乡风文明、村风民风的形成为目标,依托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激发农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热情,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正成为全国各地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要努力解决农村面临的诸多问题,提高农村发展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实现城乡发展的均衡。首先,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涉及到交通、水利、电力等各个方面。要建设更加便捷高效的农村交通网络,提高农民的出行条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发展清洁能源,解决农村电力供应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其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现代化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村医疗条件,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只有提升农村居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第三,要加强对农业农村产业的支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农业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转型升级。要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村农民的科技素质,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最后,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振兴不能仅仅关注经济发展,还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保护农田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和污染源的治理,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只有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和农民是共同推动的主体。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社会要加强对农村振兴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农民要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2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而制度创新则提供了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经济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落后的技术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以及宣传新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还可以借助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前沿科技,开拓农村产业的新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持。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才能顺利进行。在乡村振兴中,必须改革与农村经济相关的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农业保险制度等,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优化土地使用政策,鼓励农民将未利用土地用于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还可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贷款和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乡村振兴的核心是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现代化转型,激发乡村活力,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因此,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乡村振兴的科技和制度创新模式。同时也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协同效应。科技创新的成果需要制度创新的承载和保障,而制度创新的制度环境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助力。只有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首先,要建设宜居乡村,需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地区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限制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政府应大力投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水平,例如改善道路状况,提供稳定的供水和电力,加强网络覆盖等。另外,要建设宜居乡村还需关注公共服务的提供。乡村地区常常缺乏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居民难以享受到城市居民拥有的各项便利。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建设学校和文化活动场所,让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为了建设宜业乡村,需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过去的农业模式注重数量,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乡村发展需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农业产业化转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兴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对乡村创新创业的支持。乡村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相对较为薄弱,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制定出更加有利于乡村创新创业的政策,提供财政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村居民创新创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最后,为了建设美乡村,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传统农业模式常常带来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威胁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的生态化发展,鼓励农户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废弃物处理,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都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农民应积极参与乡村的发展建设,社会各界应加强与乡村的联系和合作。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宜居宜业和美丽的乡村,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希望

[1]

4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制度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新时代,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的承包期限稳定,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还应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更多机会。其次,加强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教育和技术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和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造力,使其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金融服务是农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和支持,增强其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成本。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扩大农村信贷规模,为农民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2]
5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面。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原则是我们党建立的,并且是长期坚持的政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不动摇,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可以保证农村稳定。农村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而农民是构成我国社会主体的重要力量。只有党中央牢牢把握农村工作大政方针,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保持农村的稳定,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党的领导是保证农村稳定的根本保证。其次,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可以推动农业发展。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只有党的领导下,农业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科技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各项政策可以更好地落地实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的富裕。第三,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可以增强农村自治的能力。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党领导“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只有党的领导下,农村基层组织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农民的自治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同时,党的领导可以加强对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推动党的理论和政策在农村的落地实施[3]
结语:总之,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只有经过持续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聚焦》 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J].中国人才,2023(08):8.

[2].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J].新湘评论,2023(07):10.

[3]本刊编辑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聚焦》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J].中国人才,202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