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战略中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新医科战略中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刘俊泽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人才培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文章在阐述“新医学”战略产生的背景及内涵的基础上,从“精准医疗”、“转化医疗”、智能医疗三个角度,探讨“新医疗”战略对“健康中国”建设中“新医疗体系”建设的意义,并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等三个方面,对“新医学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以道德教育为主线,全面推进医教协同育人,培养多种类型的口腔医学人才;在全维度建设、打造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新医科促进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希望能为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新医科战略;口腔医学;教育发展;思考;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卫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善于团结协作,敢于创新,乐于奉献,优秀的口腔医药人才已经变成了当前口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热点,这也就意味着,口腔医药文化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发展。

1.新医科对口腔医学发展的影响

目前,我国医科大学中,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数虽不多,但培养质量却相当不错。在2017年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9个一级学科被列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药学,中药,护理。其中,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获得了“A+”的荣誉称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于2017年由教育部等三个部委共同发布,其中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在内的21所高校中,有多个专业被列入该领域。公共健康和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9个一级学科;为迎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挑战,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需要在某些领域进行大胆改革,加速发展,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口腔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系统性疾病与口腔健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很多口腔疾病又与个体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精准医疗、转化医疗和智能医疗正逐渐成为推动口腔医学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

2.新医科战略中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

2.1缺乏学生成功的微励机制

(1)学生的动态管理困难

由于学生数量的限制,高校对学生采取较为“封闭式”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化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为导向,采取动态的激励措施。而动态化的管理方式,却使得学生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在实践中,摩擦阻力是很大的。有些是由学校的管理方式部门提出的,有些是由学生及家长提出的。但是,这样的高难度训练,既是对学生成长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对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一种体现。

(2)僵化的学年制限制了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传统的学年制将学生置于统一的位置,忽视了学生的场所和个人爱好的差异,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危及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发展。

2.2缺少课程教学的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

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程度较低,在课堂上,教师仅讲授而无练习,学生对课堂外的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这就导致了个体化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何根据培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个体化教学要求的、面向个体化教学的实践性管理体系,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能确保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真正的分级评估。

3.新医科战略中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3.1领导重视,身体力行,不断完善各种教学政策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以适应医疗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医院的门诊部面临着以更便宜的价格为基础的新规则。近年来,由于医疗与教学的双重使命,临床医务人员正承受着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与训练压力。在此背景下,一个管理机构如果没有足够的领导,就无法承担起开展优质教育的日常工作。应将课堂教学视为医院发展与推广的重要层面,对其予以大力扶持,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政策予以合理倾斜,促进并正确引导医院门诊行为主体的培养。喜欢、参与、重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2营造环境,完善制度,使全体教师重视教学工作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育制度要想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课堂教育质量的保障,同时也必须有一个好的氛围。而让所有的教师都关注并利用好这个课程,并主动地将这个课程进行下去,这就是一个成功地创建一个教育环境的标志。我们应努力改进教育环境,制定最优的教育教学准则,并以提高对老师的补助等方式来激励老师参与教育活动。制订并健全各种课堂管理制度,尤其是教研小组管理制度,青年教师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班级管理制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学考核制度等;还有对课堂教学的奖罚等内容,并在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从而有效地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3.3推动交叉融合建设学科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改进与高端技术的普及,迫切需要对具有多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探讨共同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等国际国内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探索高水平、多层次的口腔临床医学办学模式,逐渐建立起在深度融合条件下的医教协作机制,让更多的口腔医院能够作为临床教学和住院医师标准化训练的基地,从而帮助促进我国口腔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推动我国口腔卫生学科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已有的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和学科建设。与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和智能医学等新概念相结合,积极推动口腔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其在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能力、质量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加速培育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创造性医学人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现代医学教育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应加快推进智能化、跨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拓展实验室的开放与共享,提高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口腔医学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并积极探讨“医工交叉融合互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新模式,从而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目的是利用口腔医学与工科、理科等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让他们一起来解决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培养出具有知识复合能力,能够解决医学技术实际问题的医工交叉研究生。

3.4全维度建设打造师资队伍

要以提高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口腔医者的专业素质为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大学排行榜与研究评价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已形成系统性的主宰,更多的大学沦为学术论文“批量生产”的“批量生产”,其“人本”的教育与社会服务功能正在被异化。在“量化”的大潮中,如何使“最难量化”的“教学”这一“靶标”引导教师“钻研”、“投入”、“热爱”教学,并引导专职教师、临床医生、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同堂”教学,“共参与”,这是当前我国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教职员工,要提高他们的教学业绩指标,确保他们的薪酬水平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并增加他们对优秀教职员工的激励;对大学教师、临床医生的津贴发放、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审,应将教学水平与临床水平、科研水平同等作为衡量标准。要充分挖掘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老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著名的医生们上讲台,带实验,授技能,在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融入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

4.结束语

新时代新起点,不忘初心,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的理念,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加快新医科建设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范舜, 谈在祥. 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医科”建设的挑战与变革. 中国高校科技, 2019 (7): 56–59.

[2]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0–373.

[3]尚丽丽.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31(10): 1078–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