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预防不同时期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目的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双相”趋势,在目前麻疹发病年龄结构和流行病学动态形势下,提供现阶段制定麻疹防治策略的参考依据。方法针对免疫预防30年后麻疹流行特征动态变化,结合各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对现阶段麻疹的流行规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预测。结果从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免疫规划的30年间,虽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北京市通州区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3/10万的低发病率水平,并且临床并发症减少,轻型、不典型以及不可预防性病例增多。但2005年后发病率显著回升,表现出〈8月龄婴儿和≥20岁人群发病升高的“双相”趋势,流动人口以多发、爆发为主要流行类型,成为影响该地区麻疹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1982—1991年和1992~2006年两时期婴儿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均较高(x^2=0.189,P=0.921),抗体GMT均达到较高水平;1982~1991年和2007年两时期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4,P〈0.01);相同时期的育龄妇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4%和92.51%(x^2=1.524,P=0.900),健康人群及育龄妇女抗体GMT均偏低。结论随着麻疹流行特征的改变,血清流行病学随之改变,形成了不同时期麻疹流行规律特征的免疫学基础,制定大年龄及育龄妇女的免疫策略,是降低“双相”趋势升高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