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团队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2

结构化团队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的影响

杨茂帆,徐果,陈欢

泸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评价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在2022年06月-2023年06月期间选取本院94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7,结构化团队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效性、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的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能够增强急诊抢救时效性,提高抢救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结构化团队护理;心肌梗死;急诊抢救;时效性

    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该病多发生于45岁以上群体,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需及时就医[1]。急诊抢救工作特点、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不可预见性,在抢救过程中难免会因分工不明确,导致抢救工作缺乏有序性且效率偏低。结构化图案岁护理依托团队协作模式使抢救时效性和抢救质量不断提高,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情况[2-3]。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自2022-06开始至2023-06结束,实验对象为94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5-83岁,平均(64.25±2.37)岁。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2岁,中间值(64.19±2.24)岁。两组基础信息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时进行急诊抢救,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尽快用药,稳定病情。观察组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如下:(1)组建护理小组:依据心肌梗死患者的疾病特点,明确急诊抢救要求、注意事项,组建结构化团队护理小组,安排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护士参与进来,由组长对各项抢救人物进行安排和细化,各护理小组轮流值班。(2)实施小组培训:每周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急诊抢救知识,予以考核。该过程中,确保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理论知识等,明确急诊抢救流程及护理职责。(3)执行护理操作:保证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均定流程、定站位、定职责,注意根据需要对各项护理操作进行协调。每个抢救小组由1名医师和5名护理人员构成。患者头侧、尾侧各1名护理人员,分别负责呼吸复苏和监督组织抢救工作;患者左侧1名护理人员,负责静脉通道建立、药物管理复苏;患者右侧1名护理人员,负责心电图连接、监督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1名护理人员站在床尾部,负责对抢救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医师处于患者右侧,负责指挥整体抢救工作。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1.3观察指标

①抢救时效性:记录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总时间。

②抢救质量:分别统计抢救成功例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率的显示形式为%。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在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抢救时效性)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抢救质量)通过(n,%)表示,检验。P<0.05为数据之间差异性标志。

2结果

2.1两组抢救时效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总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1 两组抢救时效性比较,min

组别

例数

用药时间

建立静脉通道时间

抢救总时间

观察组

47

1.43±0.32

1.23±0.34

3.24±0.44

对照组

47

2.32±0.51

2.12±0.56

5.61±0.38

t

-

10.134

9.313

27.947

P

-

0.000

0.000

0.000

2.2两组抢救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质量比较(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47

46(97.87)

2(4.26)

对照组

47

39(82.98)

9(19.15)

-

4.423

5.044

P

-

0.035

0.024

3讨论

在心肌梗死急诊抢救工作中对护理工作要求非常高,这直接关系到整体抢救效果。由于既往护理工作单一,针对性不强,以至于在日常急诊抢救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护理人员不足、岗位职责不明确、团队协作性差等问题,导致急诊抢救时效性差,整体抢救质量比较差[4]。结构化团队护理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医师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增强,确保在医师的指挥下有序开展各项抢救工作,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分明明确、职责清晰,这既能够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抢救流程,还能够确保抢救工作的有序性和灵活性,效果显著[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总时间普遍比观察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97.87%)比对照组(82.98%)高(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26%)比对照组(19.15%)低(P<0.05),提示结构化团队护理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效性增强,提高抢救质量。

综上,及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抢救,并在该过程中应用结构化团队护理,不仅能够增强抢救时效性,还能够保障抢救质量,说明这一护理模式有效,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燕,陈婷,刘姗萍,等.结构化团队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2):151-152.

[2]曹玉琼.结构化团队护理对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 2019, 9(21):169-170.

[3]杨静,蔡纯雁,王泽伟.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80-682.

[4]史艳敏.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 10(4):131-132.

[5]徐凯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饮食保健, 2017, 4(014):162-163.

 作者简介:杨茂帆(1995-),女,籍贯:四川,学历: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