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2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的研究

黄文亮

广东省博罗县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对土地资源保护及利用越来越重视,其作为保证社会生产生活有序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经济建设以及资源开发均有积极意义。尤其是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土地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建设实效,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助于解决土地供应矛盾。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法律体系,导致相应目标难以实现。而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则能够明确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的适用范围、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及法律责任等,推动土地资源得到良好保护,实现最优化利用率。同时考虑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应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法律程序的构建、增强公众参与程度、完善救济机制等内容,结合当前现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健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为土地资源开发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概述

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是指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建设单位、个人等申请,实施依法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合法主体以及开发建设行为颁发许可证,其本质属于一种行政行为。该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为保证社会秩序正常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条件。同时,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范对土地利用活动的审查,确保其具有合法性及合理性。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主要涉及土地规划、开发、建设、交易、环评等方面。根据《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许可采用“一书两证”制度,其中一书包含规划选址意见书,两证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等。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采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综合城乡制度,形成“一书三证”制度。

二、我国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现状

1. 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程序

现阶段,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依照法律程序的规定,主要界定适用范围、申请人、被申请人等。

其中对于适用范围的界定,则是依照《城乡规划法》,在城镇规划区域内通过划拨、出让等方式,为土地开发和利用项目提供使用权,应当由建筑单位获得相关部门审批、核准以及备案后,向当地土地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授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按照法律规定提交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土地使用权证明等文件,保证土地利用开发的合理性。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为例,其流程如图1所示。对于乡村区域的土地规划,主要是针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乡镇企业、公益设施等进行规划许可,申请人可向当地乡镇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提交报批文件,获得许可后,颁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但对于占用耕地的情况,不予许可。如有特殊要求占用农用地,则需严格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落实审批程序,对农用地转非农用地,经市县级部门审核通过后,可授予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2. 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的公众参与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涉及多方利益,除了开发者之外,与公众利益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当前阶段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决策中,在获取规划主管部门与少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还关注广大公众的参与,如将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决策透明化,保证公众知情权,避免出现权力寻租等情况。我国在现阶段对于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决策,注重民主化、公开化和透明化。但因土地利用规划立法的目的是控制行政权,对于当前公众参与程序没有明确规定。虽然部分地区采用听证会、论证会或其他方式等,促进公众参与,不过在法律上仍没有直接明确赋予公众参与规划的权利。

3. 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的救济机制

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相关法律规定中,存在多条约束和控制政府公权力的条款规定,避免出现不当受理审批行为,充分确保行政相对人、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合法土地权益。但现有法律体系中的救济条款在制定时没有详细规定补偿执行途径、补偿依据、补偿标准。所以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救济机制在实践中难以得到落实,无法满足相对人权益保障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关于土地利用规划许可过程中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健全。

三、建立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的合理建议

1. 进一步健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法律程序

按照我国现阶段的土地规划立法现状,在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为确保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必须要健全规划许可制度。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需积极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的相关法律程序。同时综合考虑该制度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有利于引导和控制土地开发利用,由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权力的运行和使用具有规范性和合理性。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建立过程中,应当以《城乡规划法》作为核心,其内容及原则具有普适性和概括性,有利于具体到地方规划制度管理层面。在实践过程中,可按照上位法要求,综合考虑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地区土地利用规划许可的相关法规,明确规范申报主体、范围、程序。

2.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公众参与机制

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中引进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促使民众了解和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反馈意见和建议,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以及许可决策更具有科学性,符合公众利益。在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时,为有效保证公众参与机制的顺利引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建立具有公平性的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通过公众参与审批,公示项目审批进度等,保证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权限的授予具有合理性。如可将公众参与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程序,其中正式程序包括听证程序,非正式程序可通过新旧媒体融合传播,公示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草案,并组织社会专业人士、行业协会、社团等,对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2)建立完善的公众监督机制,拓展公众反馈渠道。为保障社会公众能够有效、顺利参与到土地利用规划许可中,支持规划的审查和批准,需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拓宽公众参与路径,如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公示平台,便于公众了解规划项目,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3. 规范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救济机制

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对土地利用规划许可侵权建立完善的救济机制,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变更中,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土地权益遭受侵害,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将土地利用规划的变更纳入到司法审查程序,加强行政主体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监控。同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救济和补偿制度,当出现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变更后,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行政机关可依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赔偿、补偿等。如发现存在违法变更土地、不合理变更等行为,应追究相关行政不当责任。为有效保证土地规划许可救济机制得到良好落实,则要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推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趋向法治化。并注重规范行政问责程序,保证公务人员合法权利的基础上,对违法违纪行为采取严厉处罚,确保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的具体内容得到依法、规范落实。

四、结束语

综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对推动国土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土地,能够缓解当前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建设实践中还需注重健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法律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规范救济机制等,以此形成系统化的健全土地利用规划许可制度,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浅析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制度的改革[J]. 于天顺;耿春雨.科技资讯,2015(16)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土地利用规划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建设[J]. 王莹;陈湘;晏涵.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