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DOE在药物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试验设计DOE在药物研制过程中的应用

祝远锋

上海基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32

摘要: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简称DOE)是质量管理工具中一种常用的系统方法,用于规划、设计和分析科学实验,以获取准确、可靠的结果并推断因果关系。

试验设计旨在优化实验过程,帮助研究人员更有效地获取信息,探索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取得有意义的结论。该方法通过系统性地改变和控制实验中的因素,以最小化误差,获得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试验设计;药物研制;应用

笔者所在的生物制药领域,试验设计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并加速新药开发,应用场景可以包括:

  1.培养基优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成分对生物产物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影响。DOE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细胞的生长和产物产量。

  2.反应条件优化:对于生物制药反应,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会影响产物质量和数量。DOE可以帮助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以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3.蛋白纯化工艺优化:生物制药中,蛋白质的纯化过程较为复杂。DOE可以用于优化纯化步骤的顺序、条件和参数,以提高纯度和产量,并减少杂质的存在。

  4.生产线稳定性评估:在生物制药生产线中,可能会出现批次间的变异。DOE可以用于评估不同批次之间的差异,识别影响变异的因素,并制定改进措施,以实现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剂型优化:对于药物的剂型设计,如口服制剂、注射剂等,DOE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药物配方、溶剂、添加剂等,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疗效。

  6.生产过程验证:在生物制药领域,生产过程的验证是必要的。DOE可以用于确定影响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7.临床试验设计:在制药研发中,临床试验的设计也可以使用DOE。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确定药物剂量、试验设计、临床终点等,以最大程度地获取有关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信息。

8.生物活性评估:在药物开发中,需要评估药物的生物活性。DOE可以用于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和方法,以准确测量药物的生物活性。

在我司某药物研制过程中,培养基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细胞的生长、产物产量和产品质量,对于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制定DOE方案以优化培养基,具体如下。

一、设定试验目标:通过试验设计优化细胞培养基,提高细胞生长和产物产量。

二、细胞类型:研制过程中优化细菌A3的培养基,以增加其产生的蛋白质产量。

三、因素选择:在培养基优化中,选择合适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步骤,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细胞的生长、产物产量和产品质量。

我们通过对该类型细胞特性的研究,并查阅了相关文献研究、参考先前的实验经验和专家意见后,最终确定了氮源、碳源、无机盐等3个因素。

四、试验设计:我们选择使用正交表进行设计,并根据经验选取了不同因素的几个水平:氮源类型(氨酸、尿素、硝酸盐)、碳源浓度(葡萄糖 5g/L、10g/L、15g/L)以及磷酸盐浓度(0.5g/L、1g/L、1.5g/L)生成一系列试验条件。除此之外,较容易忽略的部分便是在进行表头设计时,还要考虑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的影响,选取表头时应当避免混杂设计。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L27(36),并将各因素及其因子置入表中,如下(表1)。

序号

氮源

碳源

浓度g/L

磷酸盐

浓度g/L

C1-C2

C1-C3

C2-C3

序号

氮源

碳源

浓度g/L

磷酸盐

浓度g/L

C1-C2

C1-C3

C2-C3

1

氨酸

5

0.5

1

1

1

15

尿素

10

1.5

2

3

3

2

氨酸

5

1

2

2

2

16

尿素

15

0.5

1

2

3

3

氨酸

5

1.5

3

3

3

17

尿素

15

1

2

3

1

4

氨酸

10

0.5

2

2

3

18

尿素

15

1.5

3

1

2

5

氨酸

10

1

3

3

1

19

硝酸盐

5

0.5

3

2

3

6

氨酸

10

1.5

1

1

2

20

硝酸盐

5

1

1

3

1

7

氨酸

15

0.5

3

3

2

21

硝酸盐

5

1.5

2

1

2

8

氨酸

15

1

1

1

3

22

硝酸盐

10

0.5

1

3

2

9

氨酸

15

1.5

2

2

1

23

硝酸盐

10

1

2

1

3

10

尿素

5

0.5

2

3

2

24

硝酸盐

10

1.5

3

2

1

11

尿素

5

1

3

1

3

25

硝酸盐

15

0.5

2

1

1

12

尿素

5

1.5

1

2

1

26

硝酸盐

15

1

3

2

2

13

尿素

10

0.5

3

1

1

27

硝酸盐

15

1.5

1

3

3

14

尿素

10

1

1

2

2

表1 正交表L27(36

五、执行实验:在进行正式试验之前,为避免某些非预期因素的影响,将原表头的试验次序进行随机排列,并根据新的表头设计制备每个试验条件下的培养基,接种细菌并进行培养。

六、数据收集与分析:在每个试验条件下,收集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密度、蛋白质产量等数据。这里以蛋白质产量为例,记录试验条件和结果如下(表2)。

Order

No

氮源

碳源浓度

g/L

磷酸盐

浓度g/L

C1-C2

C1-C3

C2-C3

RES

1

7

氨酸

15

0.5

3

3

2

55.67667

2

24

硝酸盐

10

1.5

3

2

1

68.96739

3

16

尿素

15

0.5

1

2

3

63.45186

4

8

氨酸

15

1

1

1

3

56.28585

5

2

氨酸

5

1

2

2

2

32.57906

6

22

硝酸盐

10

0.5

1

3

2

62.5895

7

25

硝酸盐

15

0.5

2

1

1

69.04613

8

21

硝酸盐

5

1.5

2

1

2

61.21966

9

15

尿素

10

1.5

2

3

3

54.6013

10

4

氨酸

10

0.5

2

2

3

52.07594

11

3

氨酸

5

1.5

3

3

3

46.87439

12

17

尿素

15

1

2

3

1

73.34332

13

6

氨酸

10

1.5

1

1

2

55.20961

14

5

氨酸

10

1

3

3

1

55.06029

15

11

尿素

5

1

3

1

3

35.70506

16

23

硝酸盐

10

1

2

1

3

63.72326

17

20

硝酸盐

5

1

1

3

1

52.0401

18

19

硝酸盐

5

0.5

3

2

3

50.05023

19

18

尿素

15

1.5

3

1

2

84.71764

20

12

尿素

5

1.5

1

2

1

38.91741

21

1

氨酸

5

0.5

1

1

1

23.25716

22

27

硝酸盐

15

1.5

1

3

3

75.35105

23

9

氨酸

15

1.5

2

2

1

57.02521

24

10

尿素

5

0.5

2

3

2

32.06097

25

26

硝酸盐

15

1

3

2

2

74.07717

26

13

尿素

10

0.5

3

1

1

46.77109

27

14

尿素

10

1

1

2

2

50.7403

表2 试验条件及结果

七、数据分析:使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确定不同因素对细菌生长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是否显著。结果如下。

来源

自由度

Seq SS

Adj SS

Adj MS

F

P

氮源

2

5861.5

5861.53

2930.76

110.06

0.000

碳源浓度

2

1134.5

1134.54

567.27

21.30

0.001

磷酸盐浓度

2

42.5

42.48

21.24

0.80

0.483

氮源*碳源浓度

4

2812.0

2812.02

703.01

26.40

0.000

氮源*磷酸盐浓度

4

573.5

573.47

143.37

5.38

0.021

碳源浓度*磷酸盐浓度

4

117.7

117.70

29.42

1.11

0.417

残差误差

8

213.0

213.03

26.63

合计

26

10754.8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本次试验中,氮源和碳源浓度这两个因子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我们可以在95%的置信度下认为,这两个因子对于蛋白质产量有显著影响;相对的,磷酸盐浓度的P值为0.483,表明不显著。而在交互作用方面,氮源×碳源浓度和氮源×磷酸盐浓度这两者的交互作用P值分别为0和0.021,显示其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碳源浓度和磷酸盐浓度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

八、结果解释:作主效应图并结合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观察上列四幅主效应图,可以看出,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氮源,3个因子条件下的蛋白质产量分别为28.91、53.37、64.12,极差为35.21;其次是碳源浓度,3个因子条件下分别为44.62、43.82、57.95,极差为14.13;余下最后一个因素磷酸盐浓度对蛋白质产量的作用不明显,极差仅为2.79,基本可以忽略。而在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方面,可以看到3幅图的折线有明显交叉,显示这三者彼此之间似乎都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但考虑到方差分析的结果,我们最终还是采信更加定量化的分析结果。

九、优化方案和验证确认: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确定了本次试验最佳的培养基配方,即(硝酸盐,碳源15g/L,X),对于非显著性因素硝酸盐,考虑成本、现有库存等因素,暂定1g/L。并再次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验证,符合细菌生长和蛋白质产量提高的预期。

总结:作为质量管理常用工具中的试验设计,能够在更少的试验次数内获得更多有关因果关系的信息,特别在提高实验效率、降低成本、加速研究和优化过程方面,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文通过采用试验设计的方法,通过经验选择合适的因素及因子,进行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最终达到提高细胞生长、优化产物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稳定性等方面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by Douglas C. Montgomery
  2.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by Thomas P. Ryan
  3. 六西格玛管理黑带,上海市质量协会,唐晓芬
  4.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