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如何麻醉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老年患者如何麻醉处理?

何赫

桂林市荔浦市荔江医院麻醉科,广西 桂林 546600

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占比也不断提升。不同的麻醉途径与药物有着不同的麻醉效果,对术后的影响也有着许多差异。对于老年患者,麻醉所产生的风险要高于其他患者,老年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逐步衰减,在进行手术治疗应对进行充分评估,必须对患者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上予以慎重考量,在保障良好的麻醉效果的同时控制老年患者的麻醉风险,尽可能降低麻醉对老年患者的伤害。那么手术麻醉有哪些方式?老年患者应该如何进行麻醉管理呢?

1 做好麻醉管理的重要性

老年患者全身不同系统组织发生功能衰退,从而对机体的正常代谢等造成影响,在进行麻醉用药时,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等也和年轻人有着明显不同,主要可见麻醉药物代谢、药物半衰期增加,和血浆蛋白与麻醉药物的结合下降、肝肾功能衰退等方面可能存在联系。有研究报道表示,老年患者的机体循环系统老化、神经系统自我调节水平减少,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血浆浓度较大,相关器官组织的药物敏感度、代偿水平、耐受情况降低,易带来损伤。此外,在麻醉还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包括疼痛、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其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较为多发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受诸多因素影响,高龄、术前用药、麻醉因素、术前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都可能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其中,麻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广泛关注,因此需要加强认识麻醉因素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由此可见,在手术中做好麻醉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2 不同麻醉方式的相关应用

2.1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手术治疗的一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经静脉注射、呼吸道吸入等方式给药。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感觉,医生能够结合手术治疗的实际需求,调控药物浓度,从而把握麻醉深度,全麻患者可以维持稳定的呼吸、循环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气管插管和拔管时,会增加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刺激风险,从而引起应激反应,对麻醉作用造成影响,并可能提高手术治疗的风险。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多伴发心脑血管疾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身麻醉的风险。

2.2 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药物可在脊神经根部进行作用,形成阻滞作用,神经的支配部分失去感觉。与全身麻醉相较,硬膜外麻醉在循环系统和呼吸方面的影响相对较轻,有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另外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较低。有分析认为,在进行硬膜外麻醉过程中,需基于旁入法予以穿刺,同时重视对麻醉药物浓度、注射速度进行合理调节,分次、小剂量用药,缓慢注射药物,把握好给药间隔,合理控制阻滞平面,继而保障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风险。需要关注的是,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期间,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条件。因为老年患者的椎管间隙与硬膜外间隙较窄,同时可能出现钙化和纤维性变化,增加了硬膜外穿刺与置管等环节的难度。

2.3 腰麻

老年人的脊髓和神经系统会发生退行性变,相较于成年人,其神经元更少,另外椎旁间隙将更为狭窄,增大了蛛网膜绒毛。在麻醉期间,采用较少的药物使用剂量,就能够快速起效。在进行腰麻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护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警防心率过缓、低血压的现象发生。在麻醉中,因于脑脊液渗漏的影响,患者可能引发颅内压力下调的情况,从而引发疼痛症状。在进行腰麻期间,需要规范、合理地进行穿刺操作,对脊髓、脊神经根做好保护工作。其次,做好麻醉平面控制工作,防止麻醉平面过高。此外,因为老年患者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存在显著的敏感性,如果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在实施麻醉过程中应予以实时监护,密切留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如发现问题则尽快干预。

2.4腰硬联合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也是一种麻醉方式,主要借助两种不同麻醉手段的优势,加强麻醉效果。有研究分析认为,腰硬联合麻醉能够发挥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优点,在迅速起效以及阻滞腰骼神经阻滞的基础上,可以对麻醉平面进行有效控制,满足较长时间手术的麻醉需要。

3 麻醉管理

3.1 术前评估

    老年人由于全身性生理功能逐步下调,因此缺乏良好的麻醉与手术的耐受程度,同时多伴发其他疾病。在选择麻醉方式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患者的身体状态、个人意愿、手术部位、麻醉条件等,同时对重要器官功能予以针对性诊断检查,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生理与病理状态,有效治疗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存症,确保老年患者以良好的生理状态接受麻醉与手术治疗,进一步增强麻醉与手术的安全性与成功性。

3.2麻醉前用药

在进行术前用药时,应充分考量老年患者的生理特征,合理进行用药选择,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提升,因此要严格把控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在成年人用药剂量标准的基础上,适度予以减少,以更好地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3.3术中监测及管理

术中监测和管理也是麻醉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创伤情况、不同术式以及麻醉可能产生的生理功能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留意其呼吸情况和心血管功能等,在进行常规的基本监测项目外,还需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有所侧重或增强,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4 控制体温

低温会激发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和肾上腺素,导致机体燃烧一定的能量以产热,增加了氧消耗,使得缺氧情况加剧。术中低体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包括失血量提高、伤口感染、恶性心脏事件等,患者不适感和机体分解代谢显著提升,而老年患者缺乏良好的恒定体温调节与持稳水平,易受低温干扰。因此,需适度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维持适宜的室温,给予加热毯等,在术中和术后早期保温,有助于降低相关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减少分解代谢,促进尽早康复。

结语

综上所述,麻醉是手术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谨慎把握和选择,尽可能减少麻醉风险。在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时,麻醉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如何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式及药物,做好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同麻醉方式的作用机制以及适用范围都有明显的差异,且各自都有其优点与不足。科学进行选择,并做好术前评估、麻醉期间的监护工作等,进一步保障老年患者的麻醉安全,促进手术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