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庞博

甘肃省岷县中医院 甘肃 岷县   748400

摘要:目的:探析放射影响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其分别采用X线检查和放射影像技术(CT)检查,对比两组的检出率和成像质量。结果:研究对比得出,较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异物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成像质量为I级和II级的明显较多(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诊断时,应用放射影像技术能够更好地成像,提高异物的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由于小儿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认知不足,在成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将异物塞入嘴巴进而吞下的现象。因小儿的吞咽咀嚼能力欠佳,且气管、支气管尚未发育完全,在吞下异物后极易导致气管支气管被堵塞,如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会使小儿因呼吸不畅而出现窒息现象,严重则会导致小儿死亡,对小儿的生命健康产生了较大的威胁。在对气管支气管发生堵塞的患儿进行治疗时,异物的及时、高效诊断治疗的重要保证。本次研究应用放射影像技术对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诊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间在我院进行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48例患儿,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24例对照组与24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包含女性10例,男性14例,最大年龄6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为(4.16±1.20)岁;观察组患儿中包含男童13例,女童11例,最大年龄为6岁,最小年龄为2岁,平均年龄为(4.23±1.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儿接受X线检查,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配合将患儿摆放为仰卧位,并在检查中固定患儿,避免患儿移动而导致检查出现误差。对患儿呼吸及哭泣时的肺部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气管支气管内是否存在异物、患儿纵膈摆动情况以及透明度和均匀性等。检查后,由至少2位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级医师进行阅片和评估[1]

观察组所有患儿均接受放射影像(CT)检查,检查前由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共同对患儿进行情绪安抚,缓解患儿的哭闹情绪,必要时可给予其镇定剂。在患儿情绪稳定后,将患儿摆放为平卧仰卧位,调整仪器参数以确定义务的具体位置,对患儿肺叶、气管、支气管部位进行扫描,获取相关影像,由至少2位主任级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和评估,明确异物存在位置[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进行统计,诊断分为直接提示和间接提示,直接提示表示可直接看出异物的形态、大小和位置,间接提示即存在阻塞性肺气肿、心影反常或纵膈摆动现象。检出率=直接检出率+间接检出率。

成像质量等级主要分为三个级别,质量判定标准为:I级,检查所获得影像血管呈现清晰,存在明显的边界,无断层及阶梯状阴影;II级,图像中呈现的血管较为清晰,边界清晰度较高,不存在明显的断层和阶梯状的伪影;III级,成像血管模糊不清,排列成阶梯状,存在明显的伪影,图像质量差。图像质量为I级和II级表示图像质量较好。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数据均借助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率(n,%)用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异物检出率为95.83%,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异物检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直接异物

间接异物

检出率

观察组

24

18(75.00)

5(20.83)

23(95.83)

对照组

24

10(41.67)

7(29.17)

17(70.84)

-

-

-

5.400

P

-

-

-

0.020

2.2检查成像质量

较对照组,观察组成像质量等级为I级和II级的数量明显较多,成像质量较优,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检查成像质量对比(n,%)

组别

例数

I级

II级

III级

观察组

24

20(83.33)

3(12.50)

1(4.17)

对照组

24

8(33.33)

10(41.67)

6(25.00)

-

-

-

-

P

-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在临床急诊科和儿科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较为常见且出现频率较高,一般多发于6岁以下的小儿群体。主要由于小儿年龄较低,对事物的认知不全,呼吸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吞咽咀嚼功能也比较欠缺,因此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极易出现异物堵塞现象。在出现异物堵塞后,如治疗不及时就会使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严重则会导致患儿窒息而死亡,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较大的威胁,也引起了更多医学专家的重视。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对出现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高效的检查,能够更快地判断分析异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目前,对于气管支气管的检查设备较多,传统的X线扫描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出异物的性质,但在检查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病史以及异物的间接征象,需要患儿进行深呼吸配合。但实际上,患儿因恐惧、呼吸不畅等原因在检查中的配合度并不理想,而且其呼吸的频率也无法控制,因此检查的检出率就相对较低。而应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且无需患儿进行深呼吸配合,检查的精确度更高[4]。图像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使医生明确掌握异物形态及大小,同时也能够掌握气管支气管的细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具体的图像资料,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进一步治疗气管支气管患儿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次研究使用放射影像技术对患儿气管支气管的异物进行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从我院2021年间收治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中选取了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X线检查和放射影像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研究得出,与对照组70.84%的检出率相比,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进行成像质量对比,观察组的检查所得图像质量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的X线检查,使用放射影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进行诊断,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检查图像,异物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有助于提升检查诊断异物的效率,为患儿的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值得临床上进行大范围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夏淑媛,刘新凯,商晓露.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03):143-144+168. 

[2]郑志鸣.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7):99-100.

[3]宋伟.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1):13-14.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8.01.009.

[4]覃纲,杨洪斌,田蓉,叶惠平,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04):278-280+298.DOI:10.16542/j.cnki.issn.1007-4856.2008.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