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李艳梅  吴贺

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133700 吉林省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深入改革,小学校本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视域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为此,本文主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究,进而为提升小学校本教学的效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冲击和挑战。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小学校本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因此,在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视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通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价值引领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视域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善向美向上发展。

2.文化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小学校本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的策略

1.合理的教材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孙子兵法》、《红楼梦》等,通过阅读和解读这些经典著作,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故事和传说,如《白蛇传》、《孔子的故事》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如古代诗词、音乐、舞蹈等,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最后,教师应选择一些现代解读和应用传统文化的教材,如传统文化的当代研究成果、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等,通过这些教材,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和实际应用能力[1]

例如,教师在讲解《西游记》这一内容时,首先,通过学习《西游记》,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描写和智慧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其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孙悟空、唐僧等,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孙悟空的勇敢、聪明和正义感,唐僧的坚持、善良和智慧,都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西游记》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内容。例如,可以通过故事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导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通过角色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如参观博物馆、书法展览,参与传统手工制作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传统文化的艺术表演,鼓励学生参与演出,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教师要准时上课、认真备课、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等。并且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明白自律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视域下,学生应该学习和遵守传统的礼仪规范,如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等,还可以通过教育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传统礼仪的价值和意义。此外,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尊重他人意见等,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解“弟子规”这一内容时,首先,《弟子规》通过一系列简单明了的规范,教导学生如何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这些规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石。其次,《弟子规》强调了个人修养和自律的重要性。通过教导学生要检点言行、勤奋学习、守时守信等,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品质。此外,《弟子规》中也重视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例如,在教导学生要心存感恩、忍耐谦逊、廉洁自律等规范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崇尚道德和公德的价值观。总之,选择《弟子规》作为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结论: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是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能够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体验。引入中华传统文化视域的小学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优秀青少年,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22(Z4):15-18.

[2]梁福金.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剪纸校本课程实施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02):54-55.

[3]王英.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