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一历史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探究初一历史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

李萍

洪湖市万全镇简市学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再是学生能够取得漂亮的考试分数,而是要借助历史学习过程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建立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初一阶段的学生本就刚刚接触到历史知识学习,其知识体系都还处于待完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育教育的有效展开便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方式方法,教师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德育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致力于为学生构建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从而推动学生知识素养与道德情操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初一历史 德育教育 探究

【正文】提及德育教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思想品德课程,其实这是一种认知误区,德育并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专属功能,历史课程也拥有着同样优秀的育人功效。初中历史教材中除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存在着大量的德育内容,只要教师耐心挖掘并合理运用便可以将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价值充分发挥,为学生带来更加理想的历史课堂学习体验。

一、初一历史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态度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在初一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看重,所有教学活动均围绕教材知识学习展开,很少会涉及学生各方面的教育需求,因而德育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价值,但由于没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将德育教育与历史教学捆绑在一起,学生面对频繁的说教难免会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这样一来便起到了相反的教育作用。

1.2教学目标有所偏离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比较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会更在意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完整记忆在脑海。即便历史教材中提到了与德育相关的内容,教师也总是选择一言带过,并不会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感知,而是一味要求学生去背诵和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目标很显然偏离了新课改革所提出的学科教学要求,因而导致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1.3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还处于待完善的状态,而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想要促进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建立健全,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务必要做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德育教育的展开同样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然而,在现实的初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并未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需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更是不管不顾,一味地按照主观意愿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一方面脱离了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这样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度会非常低,很难顺利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效完全发挥。

二、初一历史德育教育的展开策略

2.1提升教师素质,重视德育教育

教师作为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者,承担着历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责任,因而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因此,为了保障德育教育在初一历史教学中能够顺利展开,教师一定要及时提升与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成长需求与德育教育,为学生构建更加理想、美好的历史课堂。

具体来说,教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水平,还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汲取外界的优秀思想来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创新,不断丰富自身与德育相关的知识存储与教学经验,以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配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回味无穷的课堂学习体验。

2.2筛选德育素材,加强思想教育

当前的初一历史教材增添了许多关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道德素质培养的内容,这无疑为德育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鉴于此,教师应当学会善于利用手里的一切教学资源,从教材中筛选出适合的素材展开相关的德育教育,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精神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建立与健全。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找寻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史料,通过大量丰富史料的穿插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并借助史料中的德育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效。

2.3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德育成效

相比较初一阶段的其他学科学习,历史学科不仅知识面极为广泛,且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情节,很容易激发该时期学生的好奇心与阅读兴趣,有时还未正式授课,学生便已经提前阅读过部分内容,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因而教师要做好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增加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内容的灵活性与趣味性,保障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其他事物所分散,以此来实现德育教育成效的优化。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投影功能,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历史音频,将学习难度较高的历史知识以立体画面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的学习意愿会更高些,而且愉快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展开。

【结束语】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方式方法,教师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德育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致力于为学生构建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从而推动学生知识素养与道德情操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丽华.初一历史教训德育教育探究[J].中学数学参考,2011(027):88-89.

[2]丁瑞甫.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J].成才之路,2008(22):12.

[3]夏爽.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8(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