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干预”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干预”模式

王春  丁文见 鲜清海 李小兵 张恩华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

[摘要]学校普教科研小组通过网络信息收集、信息对比分析、普教科研自主课题实验、结合走访调查,总结得出诱发农村中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心理课题普教科研小组,以建设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正向引导”为突破口,探索出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和干预”模式。

[关键词]离异家庭  学生心理问题  正向引导  辅导干预

[引言]辅导和干预的背景与目的

当前,农村地区离异家庭的中学生的特殊心理特征更值得被关注。首先,社会对于农村地区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足。其次,在农村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非常薄弱。最后,农村家庭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农村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几率高于城市中学生,农村离异家庭子女更容易产生道德问题。

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特殊心理现象探究》普教科研小组通过网络信息收集、信息对比分析、普教科研课题实验、结合走访调查,总结得出诱发农村中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学生个人心理不成熟、离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存在一定的歧视。学校心理课题科研小组以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正向引导”为突破口,探索出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和干预”模式,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主体]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和干预”模式

一、“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干预”模式的基本思路。

学校心理科研小组以尊重和保护“离异家庭学生”隐私为科学研究的原则,从心理“积极正向引导”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引导、心理辅导室辅导干预、家校共育课程辅导、社区社会辅导干预等多方面进行积极正面引导,促进全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达到对学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和干预”,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以“积极正向性”引导为干预方向,探索出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和干预”模式

(一)、以学校心育的“辅导和干预”模式,奠定心育的基石。

模式一:学校开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从心理理论上“辅导”学生,引导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教导处通过课程设置,开设初、高中心理健康课程。学校聘请专职心理教师担任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任课教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成对学生心理现象、心理发展规律、强健自我心理抗压能力等理论的教学,让学生从心理理论上得到“辅导”。

模式二:学校德育处开展“正向引导”德育心育活动,从良好的、正向的校园氛围上“辅导干预”学生,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坚持办好校园艺术节、冬季田径运动会和“12.9红歌比赛”,激发学生的青春热情,释放学生的活力;学校办好红色研学活动、劳动教育活动、法制进校园等活动,积极营造“健康、上进、正向”的学校学习生活的氛围,让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受益。

模式三:学校“学生成长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正向引导”心理活动,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学生成长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用心理活动来塑造人的健康心理。例如:团辅活动,解决部分学生成长的共同心理问题;心理讲座,解决学生阶段性发展心理问题;心理知识宣传展板,打造充满“关爱”“尊重”“互助”的温馨校园、温馨班级、温馨寝室,离异家庭的学生在美好的学校生活环境中,赶走了内心的阴霾。

模式四:学校各年级心理辅导蹲点教师深入年级,开展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班级开展“个性化”“正向化”心理辅导和干预活动,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模式五:学校“学生成长中心”辅导室常年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和干预活动,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学生成长中心”辅导室常年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可以利用就餐时间,到辅导室寻求帮助,值班的心理辅导教师接受心理问题学生的咨询。

   (二)、以家校共育的“辅导和干预”模式,筑牢心育的小环境。

模式一: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

康发展。

学校积极开发《家校共育心理教育课程》,利用线上家长会和线下家长课堂,组织家

长参加《家校共育心理教育课程》公益课程讲座,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家长积极关注孩子在家庭的心理行为表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校组织教师对离异家庭开展家访活动,把对家长健康教育的指导送到家里,促进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

模式二:家校协同,合力于“农村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带动学校离异家

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每期召开家长会,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与班主任一起共商学生成长的大计。在

家长会上,学校要求班主任的交流内容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成绩,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的表现,调查学生与家长生活相处的模式,收集并推广家长教育学生的好办法。

(三)、以学校和社区共享健康心理的“辅导和干预”模式,构建心育大环境。

模式一:学校邀请社会社区各级专家走进学校,开展“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邀请省、市、县的心理教育专家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和各级专家面对面地对话;学校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公益心理辅导热线,公布给全校学生和家长,让学生和家长在心理遇到困扰时,可以直接拨打电话寻求帮助。这样的模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了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正向心理发展。

模式二:学校和社区医院合作,共建心理健康的平安校园,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和属地医院——沱牌镇人民医院交流合作,建成了友好合作单位,共建平安校园。学校的学生成长中心和沱牌镇人民医院心理科建立友好合作科室,学校常年邀请心理科的医务人员担任我校学生成长中心的校外心理辅导专家。这样构建起了学校和医院的心理救助绿色通道,呵护了包括离异家庭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心理安全。

模式三:学校学生发展中心的心理教师走进社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带动学校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在所属地社区,常年开展心理知识进社区活动。学校把心理教师形成心理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选择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心理知识大讲堂”、“心理剧表演”、“心理小咨询”、“温馨心理散文欣赏”、“心灵悄悄话”“我要大胆表达爱”等活动。借助活动,我校的心理志愿者在社区宣传心理知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为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让社区的离异家庭学生受益。

[结论]学校心理课题普教科研小组从诱发农村中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出发,以建设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正向引导”为突破口,探索出农村中学“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立体心育“辅导和干预”模式。学校心理教师在心理干预辅导工作中,积极运用以上的模式,收到了一定的辅导干预成效。当然,这些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于后期继续探究。

[参考文献]

1、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跨诊断治疗的统一方案治疗师指南吉尔·埃伦赖希-梅  轻工出版社   2022-9
2、《班主任心理辅导实务》 吴增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2022SXJP087)研究成果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