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黑夜中的惩罚者——谈《悲惨世界》的沙威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行走在黑夜中的惩罚者——谈《悲惨世界》的沙威形象

刘舒雨

陕西省镇巴县赤北初级中学  723612

内容摘要:沙威是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与主人公冉阿让相对立的人,他以法律作为标准,执着于追求正义,好像就是法律下一杆不假思索的铁枪,坚守着自己的格言与教条在土伦肮脏的街道和河畔行走。更让人不理解的是沙威对冉阿让长达十几年的追逐,对于冉阿让来说,沙威就是漂浮在他身后的枷锁,随时会将他拖进地狱。但在冉阿让救了沙威,他坚持一生的信仰坍塌了,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正义,他选择投河自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沙威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并非一块顽石,不然怎么会有顽固不化的石头在哀戚与迷茫中选择在漩涡里自我终结呢?在我看来,沙威绝对不是一个反派,他的一生值得我们慢慢去挖掘。

关键词:沙威 法律 性格 信仰 觉醒

在看《悲惨世界》的时候,大家肯定会发现有一个人贯穿了冉阿让跌宕起伏的赎罪过程,这个人就是沙威。警察沙威作为法国当时社会的工具,充当着统治者手下的制裁者。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沙威和冉阿让是对立的双方,每当冉阿让即将逃脱束缚自己的牢笼,准备丢弃过去重新生活时,沙威就会出现并打乱冉阿让所憧憬的生活,仿佛他来到这个世上的唯一任务就是亲手逮捕冉阿让。小说的前半部分仔细地描写了沙威追逐冉阿让时的冷漠无情,说他是“鹰犬”一样的人。他将法律看作是最高法则,盲目的顺从,而不分辨是非。相对于冉阿让的善良与不屈,没有人会喜欢沙威,毕竟他作为统治者的打手,似乎也是造成悲惨世界的凶手之一。

毫无疑问,世人对沙威的评价都是负面消极的,一开始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单纯地认为沙威是一个反派。但再次阅读小说,仔细揣摩人物之后,我对沙威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沙威让我想起了短篇小说《重新做人》中的一个人物——典狱长,他和沙威一样同样是用法治来维护社会安定的一员,也同样在追捕一名罪犯,但《重新做人》里的典狱长在知道吉米·瓦伦汀冒着暴露小偷这个身份的风险仍然开保险柜救人时放弃逮捕吉米·瓦伦汀,并告诫他应该重新生活,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典狱长和沙威不一样的是,他在理性做事的时候会带有人性化的考虑,心里有一杆判断是非对错的秤,而这些正是沙威所不具有的。

首先,正确的看待沙威的话,他毋庸置疑是一名尽忠职守的好警察,他可以清晰的记住每个犯罪分子的面孔,并且随时可以对他们进行逮捕,他无时无刻不在遵守法律。在法国社会处于动荡的时候,他一度抑郁寡欢,因为这是对他职责的否认。在巴黎街垒战中,为了不让社会再次陷入动荡,沙威不惜冒着失去生命的风险混入反抗者的内部,劝说他们放弃反抗。甚至在沙威投河之前,他还在哨所给警察局局长写了一封信,指出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建议。其次,他也是一个十分有职业道德的人,他在办公中不携带任何私人情绪,从不感情用事。在冉阿让任职市长之时,哪怕身为市长的冉阿让是自己的上司,作为下属的沙威也并没有庇护他,而是举报了冉阿让,自己也递交了辞职申请。另外,小说中还有一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沙威的本性不恶。例如沙威怀疑德纳第夫人使用童工,触及了法律,沙威就对她进行了质问。还有一次沙威在逮捕的过程中,担心他们的行动会波及无辜,便下令让士兵保护好孩子,不能随便开枪。

沙威为什么会落得那样一个结果呢?我想这其中也因为沙威的性格。他绝对遵守法律的原则,不偏离一分一毫。他是一个正义的有些死板的人,他不在乎犯人为什么犯罪,也不在乎犯人是不是有苦衷,他像一个没有感情,只知道依法逮捕罪犯的怪物。他坚决地履行一个警察的职责,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除了守法者就是犯罪者。

沙威的性格的形成有可能是因为他身世的缘故。他的父母处于社会底层,身份卑微,就连他本人也是出生在监狱。谁又想得到沙威的身世是这样的呢?他有着“长大可能会仇恨和攻击社会”的出生,却选择当一个维护社会秩序的警察。或许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出生,才使他变成一个正义的有些极端的人,他仇恨一切犯过法的人,喜欢用愚昧的方式打抱不平,结果却往往与自己的初衷大相径庭。沙威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但你如果说他就是坏人、反派的话,我也是不能同意的。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沙威不是一个反派,为什么会死呢?如果沙威能解开心结放下执念,正确对待信仰,在后来的时光里他会不会和冉阿让成为老知己,互相构筑彼此存在的基础,然后寿终正寝,结局如果是这样,又何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呢?

然而沙威追捕了一生的逃犯冉阿让最后竟然救了他,他一直以来的信仰之台也轰然坍塌,站在最上面的他只能走向无尽的深渊,他无路可走,只能陷在自我怀疑的巨大深渊中,无法洗刷过去,也无法迈向未来。他唯有一死了之才能从执念中解脱。如果沙威在最后轻松地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坚持和信仰,平安喜乐地过完余下的人生,那么这个角色就失去了原来的冲突和悲剧色彩,人格魅力和艺术形象都会大打折扣。正是命运的碾压如此残酷难奈,沙威在纠结中矛盾激显,死亡才让这个人物更显鲜活。

虽然在当今社会,像沙威这样秉公执法的人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提倡的,但是在当时的法国社会,他只能走向死亡。《悲惨世界》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这是觉醒的人的悲剧。沙威不算是一个反派,他只是一个时刻遵守法律的人,甚至于到最后他信仰崩塌投河而死的时候,我除了心痛和震惊,也觉得心安,因为这是他能得到的最好的结局。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制度又何止束缚了沙威一个人呢?我想作者通过小说中沙威的悲剧来影射当时法国现实社会的悲剧,是想用沙威的自杀来预示腐败的制度终将会自取灭亡。

有人说,沙威是死于良心发现,因为他穷追不舍的苦役犯在最后救了他的性命,并且原谅了他。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引子,引发了沙威的觉醒,让沙威开始对他所处的社会和法律产生了疑惑。沙威用一生去信仰的法律最终背弃了他,他不能接受信仰的崩塌和时代的前行,就只能被抛弃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所以说,他死于自己的觉醒。

沙威以星空为伴,一生都在暗夜中行走,他跳向塞纳河时,犹如一颗星辰于天际的消失,无影无踪。

参考文献: 

[1]【法】维克多·雨果著,李丹,方于译.《悲惨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201-243 .

[2]袁素华.《试论<悲惨世界>中的人性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

[3] 郑克鲁.《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