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区全龄美好生活建设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现代社区全龄美好生活建设问题研究

蓝杰 姚含笑 鱼益浪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宁波  315000

摘 要:本文以“全龄美好生活”作为理论基础,探索“全龄美好生活”对现代社区的作用机制分析,从社交和互动机制、公共服务设施机制、文化和教育机制、共享和参与机制等四方面揭示了“全龄美好生活”对现代社区的发展与互动路径。

关键词:全龄美好生活;现代社区;创新建设

一、全龄美好生活的内涵与特点

(一)“全龄美好生活”的内涵

“全龄美好生活”即全龄式乐享社区生活,指那些以高品质住宅、完善的生活配套为基础,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相对应平台等措施,实现社区全龄居民对幸福的追求。现代社区全龄美好生活建设将长者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整体布局规划,配置完善的户型空间、齐全的服务设施、科学的管理运营,实现长者生活与医疗、康复、护理、助餐、家政等多元服务需求。

(二)“全龄美好生活”的特点

“全龄美好生活”具有包容性、互惠性、全面发展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通过提供适应不同年龄段需求的服务和设施,促进不同年龄段人们的互动与互助,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可持续性,我们可以打造一个让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美好生活的社区。

二、全龄美好生活对现代社区的作用机制分析

"全龄美好生活"是一个概念,旨在强调社区应该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服务。

(1)社交和互动机制

    现代社区应该鼓励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进行社交和互动。例如,可以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公园或休闲设施等公共场所,以供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交流、互动和参与社区活动。这种社交和互动机制有助于打破年龄间的壁垒,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融合度。

(2)公共服务设施机制

    现代社区应该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例如,医疗保健中心、学校、托儿所、图书馆等设施可为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这样的公共服务设施机制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促进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

(3)文化和教育机制

    现代社区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例如,社区内的艺术中心、体育设施、学习活动等可以促进各个年龄段人们的终身学习和文化交流。这种文化和教育机制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提升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和智力素质。

(4)共享和参与机制

    现代社区应该鼓励居民的共享和参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例如,可以建立社区合作组织、居民自治委员会等,促进居民之间的合作与参与。通过这种共享和参与机制,居民能够共同承担社区事务,参与决策过程,形成共同利益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治理效能。

三、现代社区发展中“全龄美好生活”的建设路径

养老社区是一种结合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是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涵盖医疗、康复、生活、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区模式,随着养老重心的转移,综合养老社区具有安全性高、功能全、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的优点。因此,建设全龄美好生活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逐步推动:

1、根据我国老年人的特点入手

(1)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产生行为缓慢、认知障碍等现象在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能力的降低尤为显著,由于身体上的不可逆变化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对周围事物的准确判断,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来不及做出反应。

(2)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情感比较敏感,工作重心由工作向家庭转变,生活状态由忙碌转变为安逸,缺少了社会参与感,社会存在感被弱化,子女不在身边会使老人产生孤独寂寞等情绪。并且会十分在意之前并不在意的细节,时常怀疑自己会为子女造成负担。老年人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较慢会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无从下手,更加谨慎和紧张的情况出现,所以需要通过空间设计和氛围来营造让老年人尽快适应新旧环境的交替。

2、公共空间的需求分析

(1)安全需求

安全是老年活动空间的基本需求,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的安全性设计包含诸多方面,如空间内部铺地材质应使用防滑且反射率较低的硬质材料以及更多的滑坡而不是楼梯。为方便老年人的活动,我们还应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区域设置休息室供老人休息。并且需要配备应急按铃以确保老人遇见危机的状况可以被别人所发现,最大程度的消除老年人活动空间的潜在危险,在心理层面给予老人安全感。

(2)交往需求

老年人对于交往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而疏忽,老人经常会面临没有人交谈空虚的处境。老年人的活动区域缩小,交往对象因此变得固定,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交往空间有利于老人打开内心,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培养兴趣爱好与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交流,获取不同的生活体验能够减少家人不能时常陪伴的孤独感。

(3)归属需求

老年人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重新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难免造成心理的恐惧和谨慎。空间归属感可以进行人为营造,通过建筑风格装饰风格入手,为老人提供熟悉的场景和氛围,增加归属感。

(4)舒适需求

舒适性是老年人心理需求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年人觉得空间舒适了才可能会在空间内所停留并且进行活动娱乐和交流。从心理层面来说,舒适的空间也会给老人们更积极的心理影响,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并且需要在老人活动范围内合理设置“障碍”,减少康复器械的使用,将保健锻炼融入到日常行为当中,通过有趣的方式和游戏让老人可以进行有选择有主动的锻炼,避免因抗拒医疗器械使老人产生自卑等心理暗示,在老人锻炼身体的同时,达到身心的愉悦。

对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引导智慧助老产品的开发是该领域今后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社会公益组织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利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手段,对老年群体进行阶段性研究以及长期性研究,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寻找适合老年人身心和心灵的空间环境,达到老有所享的目的,为实现全龄美好生活提供依据以及推广方案。

参考文献:

[1]吴敏琼.城市老年人适宜性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泰康之家·燕园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11):65—68.
[2]周燕珉,林婧怡.我国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与规划原则探析[J]城市规划,2012,36(01):46—51.
[3]周燕珉.康养设施的空间环境设计[J]中国社会工作,2019(20):22—23.
[4]熊沐琳.养老地产室外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