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法教育对当代少儿书法教学的镜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4

民国书法教育对当代少儿书法教学的镜鉴

郑潇¹  邱云辉²

1.青羊区锦成书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2.金牛区书法家协会,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本文探讨了民国时期书法教育对当代少儿书法教学的启示。民国时期,书法教育蓬勃发展,私塾,新式学堂,社团成为书法教育的主要场所。这些教育模式注重基本功培养、个性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力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青少年书法教育可以借鉴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基本技巧培养,提供多

元化的创作空间,强调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以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和时代气息的青少年书法人才。

关键词:民国书法教育  少儿书法教学

“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而书法教育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民国书法教育,分析其特点,以当代少儿书法教学现状为背景,探究当今嫂儿书法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古为今用,对当今少儿的启蒙书法教育提供实践性指导意见。

一.民国书法教育概况

1.童蒙私塾书法教育

私塾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自明清以来,书法教育以私塾教育为主。旧时,对读书人的书写标准要求很高,科举考试非常强调正规书写,因而私塾非常重视基本的读写能力。这是因为在晚清时期,私塾是一种教育形式,在社会上受到比较高的重视。因此,旧时的私塾先生一般都是具有较高书法水平的有识之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秀才、童生等科举人,也有一些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的失意官员,但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书法教育水平

私塾教育的扎实教学与反复巩固,孩童在进入私塾时候,就就开始“开蒙识字,抄诗习字,诵经对课”这三件大事情。由于受到传统的习惯影响加之科举考试的书写重要性的评估,当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塾师很重视书法练习。私塾的书法教育以写字训练为主,其教学内容以毛笔书写的笔法和技法共同构成,即通过描摹范字,感悟笔法结体,在通过“双钩”掌握字形架构,最后逐步进入碑帖临摹和自由创作。

清末民初的私塾识字教育延续了前辈私塾的经验。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所以非常注重因材施教,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单独教导,学生有更多机会接受教师的解释和写作示范。在教学中,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孩童的性情,关注他们的兴趣。大部分私塾老师使用画圈和评论反馈等方法来鼓励、监督和帮助学生进步。同时,私塾老师面对的是相对低龄的孩童,因此老师非常重视初学的书写习惯,从而使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学生们互相观察,自主学习,这也是促进书法进步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在现代学校制度建立之前,私塾的书法教育为许多学生奠定了基础。

  1. 新式学堂的书法教育

清末民初,随着国内形式的巨变,张之洞、刘坤一提交变法奏议三折,提出育才兴学,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倡西方教育制度。1901年,新政颁布,将各书院改为大,中,小学堂。民国时期的学校书法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大量的书法家,教育家对教学内容,教学建设,学时安排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中小学教育体系,这对当今少儿书法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教学目标方面,民国初定为练习“日用文字及普通文之书法”。在开办的新式学堂中,“书法教学,是《国语》教学的一部分”在《国语》一科的教学中,仍然是读经讲经,汉语中的听说、阅读、写作、习字依旧是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其中,教育部以规定的形式确定书法教育是小学校中的重要内容:“初等小学校首宜正其发音,使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渐授以日用文章,并使练习语言……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以社会广泛运用、方便快捷的楷、行书作为教学的书体,推动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和将书法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清末民初的中小学书法教学是在继承私塾传统的基础上,强化了作书的基础,适当地进行线描教学。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也越来越精确。

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与民办学校教育主要以教师的教学模式为主不同,新式学堂的书法教育,其书法教材是专门为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写的,使学生有更好的取法对象,促进了古代名贴的普及。清末民初,书法课本取法为魏碑,是这个时期书法教育的标志。自清人提倡写碑以来,包世臣、康有为对北碑书法的大力传扬后,魏碑成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常用书法帖。所以从清清朝直到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大部分大书法家,弘一法师、沈尹默等,都在练习魏碑。出版的杂志老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通常也是魏碑风格的。这表明魏碑在当时的书法界的影响。

  1.  民国书法社团

随着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民间群体组织纷纷成立,书法社团也成为社会变革时代社团洪流中的一条分流。书法社团聚集了大量文人学者,书家,艺术家,是一个有宗旨,有章程,追求特定艺术的文化艺术群体。民国时期的书法社团兴起推动书法报刊的创办,如《书学》、《草书月刊》《金石书画》等都如火如荼的发行着,同时也带动着书法展览的举办。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国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

书法社团内,书法家之间有着交流的重要机会,很多同辈书法家可以相互切磋技法,探讨书艺,吸取周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一些后生晚辈则可以通过社团举办的聚会、笔会、展览、演讲等机会,得到前辈的指点和经验传授。

其中,在诸多社团中,沈子善创立“中国书法研究会”对于书法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陈立夫、于右任的倡导下筹备建立“中书学研究会”,沈子善创办了《书学》杂志。该社团聚集了大批的文人,书家如于右任、沈尹默、马宗霍、胡小石等。

《书学》的出版,不仅促进了书家对书法历史和发展的全面了解,也使书法家以外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书法的历史。同时,通过报刊的传播,除书法家以外的人士,甚至中小学生也能对书法有一定的了解。从《书学》研究方案来看,研究内容包括 "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变化研究,中国书法的研究,中国书写方式的发展,不同书法风格的研究,不同时代书法的研究,不同流派书法的研究,书法和书法理论的研究,书法工具的研究等等“可以说,其涉猎极其广泛。

二.当代青少年书法教育概况

与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相比,当代少儿书法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多元化学习机会和素质教育。然而,当代书法教育也存在技术依赖,注重外在成绩,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忽视了传统书法艺术的内涵和审美体验。当代少儿书法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下,呈现出以下概况:

  1. 多元化教学方式

首先,多元化书法教育方式可以提供不同的学习书法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例如,对于注重书法理论知识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注重书法实践和技能培养的学生,可以采用实践操作和实地观摩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会更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多元化教育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传统的书法教育往往侧重于传统经典作品的模仿和传承,而多元化教育方式可以引入当代书法作品、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然而,多元化教育方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以便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能需要额外的培训和支持。

多元化教育方式可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在传统的书法教育中,学生主要关注技法的学习和作品的完成,而在多元化教育中,学生需要同时掌握多种技能和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创作。这可能导致学生在时间管理和学习压力上面临困扰,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支持然而过度依赖于技术和网络:当代少儿书法教育的线上形式可能会受到技术和网络的限制,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

  1. 强调个性发展:

与民国时期相比,当代少儿书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教师鼓励学生在书法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独特性,倡导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强调个性发展可以让孩子更加自由地发挥,激发孩子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孩子在书法中展现自我风格,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信心,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还可以可以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独特才能和潜能,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当代少儿书法教育在强调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时,可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传承和理解。学生可能更注重表面的技巧和外观,而忽视了书法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统。

首先忽视人文价值:过度强调个性发展可能导致孩子过于自我中心,不愿意沉心静气去理解书法背后的文化价值,历史脉络。无法发掘书法真正的美

其次形式主义:有些家长或教师过于强调个性发展,但忽视书法的规范和基本技巧,导致孩子只追求表面的感觉而无法真正提高。

最后不利于成长:孩子在学习书法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否则会影响其成长和发展。但如果过于强调个性发展,可能会打乱孩子的成长步骤,影响其全面发展。

  1. 群体化竞赛

当代少儿书法教育普遍存在大规模的书法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这些比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切磋,激发学习兴趣和进步动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孩子充分练习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逐渐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但是有些家长或教师在书法比赛中过于追求成绩,过分强调获奖而忽视孩子真正的学习和成长,影响了教育效果。况且,书法比赛强调的是规范和精准,有时可能会忽视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失去了创造力和发挥空间,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意识。同时,与其他选手比赛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如果家长或教师加大压迫力度,可能会导致孩子失去兴趣,对书法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书法比赛在少儿书法教育中有利于激发兴趣、提高水平和培养竞争意识,但也需要注意平衡,避免过分追求成绩和忽视个性,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情感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民国书法教育对当代少儿书法教学的启示

1.重视基础训练,

民国书法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临帖和模仿名家作品。这一启示告诉我们,在当代少儿书法教育中也应注重基本功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字形和笔画运用,打好坚实的基础。

(1)字形表现的规范性

在教学初期,应注重学生字形表现的规范性,包括笔画的书写方向、书写先后顺序、笔画的长短、粗细等。并通过使用适当的教材、纸张、笔墨等工具及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书写规范性的理解和掌握。

(2)基础技法的训练

每个字的构成基本都是由一些相同或不同的基础技法组成,如点、撇、捺、横、竖、钩、折等。因此,在训练少儿书法时应注重基础技法的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孩子的基础技法运用能力。

(3)字体的特点分析

学生需要对不同的字体有所了解和认识,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针对不同的字体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每种字体能够从外形特点、笔法、组合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字体。

(4)个性化的教学

每个学生的书法水平和特点都是不同的,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书法技艺水平。

(5)跟踪监管与评价

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跟踪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同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成绩,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提出四点书法之所以能成为“特别的美术”的原因:(1)线的美,计白当黑。(2)光的美,“墨白两色相间,光线即能浮出”(3)力的美,“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4)个性的表现,“字为心画”。其对书法美学的论述成为民初书法美学研究的标志,开拓了后来的书法审美之路。

朱光潜以“移情说”来论述书法美学,在他看来书法作品是创作者性情的体现,并且这种性情可以转引到读者身上来。同时,这种“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模仿”。他对书法的阐述,冲破了自古以来书法欣赏的僵化模式,将关注点深入到对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剖析,是一种较为新的书法理论。

在当代少儿书法教育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分析和理解优秀的书法作品。提升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美学本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培养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书法艺术的特点,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创造一个丰富、多元的审美环境。

首先,在认识到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美学本质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书法作品的审美特征以及其在文化背景中的地位。这可以通过教授基本的书法概念、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论来实现。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区分在书法中的线条美、造型美、意境美等。

其次,对于培养学生书法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贯通笔墨、造型和意境等方面,并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来深化学生对书法的理解和欣赏。例如,通过写作练习、绘画模仿、艺术分析、绘画创作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最后,创造一个丰富、多元的审美环境也非常重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观看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文化的书法作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歌赋、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书法中蕴含的文化和美学价值。

提升学生书法的审美能力,需要注重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美学本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的审美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他们欣赏、创造、评价书法作品的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修养

“完善人格,提高修养”一直以来都是书法学习或教育的第一要务,民国时期的书法教育亦然。“旧式文人的人生目标,称为学问家要比成为书法家雅尚得多,因为后者在旧文人心中,几乎等于毫无文化品味的写书匠。”基于这种思想,我们不难找到书坛上学者风盛行的原因。书法作为文人的必备技能自古以来特别受到重视,往往书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读书人的第二面目。因此他们依旧保持着效法古贤的治学态度,学问与书艺兼修,其目的是通过技艺的学习来完善人格,提高修养,这也符合了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儒家思想。

书法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手段和补充  同时又以人格表现作为书法创作的动力和主宰,民国时期,无论是私塾教育,还是新式学堂教育都非常注重这一点,因此,在当代的少儿书法教育中良好的品格于修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结论

本文分析了民国时期书法教育种类及特点,进而对当下少儿书法进行研究,并对当今少儿书法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最终得出结论:民国书法教育对于当今少儿书法教育具有借鉴作用。希望以史为镜来探究顺应我们今天的国情以及时代固有特点的少儿书法教育模式。

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生活均动荡不安的时代,教育却被认为是国之根本受到重视。社会在进步,如今之教育环境和教学设备比民国时期有了质的跨越。在把握自身优势中取民国书法教育之精华,去其糟粕,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民国书法教育的长处与不足,取民国书法教育之长弥补现在之短,有效地落实了今天少儿书法教育开展。尽管当前我国书法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在政府和社会重视的情况下它将一一被完善,学生们的道德行为和书写能力都将被提高,我们的少儿书法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杜安然.民国时期书法入门阶段教材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淮北师范大学,

2017.

[2] 宋曙光.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鲁

东大学,2017.

[3] 郑云云.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

[4] 刘文博.汉代书法教育对当代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借鉴意义[D]:(硕士学位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2016.

[5] 邓超.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5.

[6] 王东波.小学书法教育现状的研究—基于阜阳市三所小学的调查[D]:(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郑潇(1998-),女,四川眉山人,青羊区锦成书画院理事兼副院长,研究方向:书画艺术教育研究;邱云辉(1995-),男,四川眉山人,成都市金牛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书画艺术文旅产业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