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不再让学生感觉抽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情景交融,不再让学生感觉抽象

代士群

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 551700

这个学期我执教的公开课是《济南的冬天》,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在课始,我让学生齐读了全文,顺势文章的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我富有情感地说:“好一个冬天的济南”,作者如此大声地赞美冬天的济南,那么,请同学们以“,是冬天的济南”的句式进行说话。这个说话,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迅速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迅速被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被点燃。

接着,我对学生说,根据刚才大家的说话,说说作者在《济南的冬天》中向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图画,并用简洁的语言跟它们命名,说说你这样命名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讲析这样命名的原因,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而且过程中充满了孩子们会意的欢笑声。

对图画进行命名,只是一个进一步熟悉内容的工作,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我又顺势这样提问:根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述,你能否用文中的用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不难,他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温晴”这个词语。但是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把“温晴”写成了“温情”,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我的“错误”,“老师,不是那个‘温情’,是‘晴朗’的‘晴’!”

“是吗?”我顺势又写下了“温晴”。

“文中写的确实是这个‘温晴’!同学们想一想,‘温情’和‘温情’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温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情感,字面可理解为温柔多情,而‘温晴’是说明天气温和晴朗,阳光和煦的。”

“‘温情’的‘情’是竖心旁,与‘心’有关;‘温晴’的‘晴’是日字旁,与太阳有关。”

同学们都很积极。但我却说,“虽然这两个‘温晴’的写法不一样,但老师感觉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请试着在它们之间加上一组关联词,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跃跃欲试,很快,他们就加上了这样的一些关联词:

“既温晴,又温情。”

“不但温晴,而且温情。”

“因为温晴,所以温情。”

正是这样一个经历坎坷的游子对祖国怀有的“温情”,才使得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山水,也显得如此“温晴”。“因为温情,所以温晴”。请同学们想一想:山水本身是有情感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没有。”老师说:“上个周我们不是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吗,‘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不是一幅山含笑,水含情的图画吗?”

“老师,那是一种拟人手法,加入了人的感情。 ”

“对呀,正是因为有了人的情感,正是因为有了人的情感的渗入,景物才有了神韵,有了灵性。那作者是如何把本没有情感的济南的山水写得充满“温情”的呢?请同学们找找文中富含‘温情’的句子来品读赏析。”

同学们又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他们纷纷钻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去寻找,去揣摩,去品味,去感受。很快,就有不少同学纷纷举起了手。

“我觉得济南的山有情。它把济南围了个圈,呵护着她,怕她冻着,又怕她憋闷,在北边缺了个口儿,它还轻轻地拍打着她,低声安慰说:‘放心睡吧,这儿准保暖和。’”我顺势追问:“能否把‘摇篮’改为‘竹篮’?”学生说:“改为‘竹篮’,就没有那种温暖慈爱的感觉了!”

“我觉得济南的雪有情。他们不得下大,心疼小山们受不住,却又下得来刚好滋润矮松,妆饰树尖,打扮山顶,点染蓝天,恰到好处,很有温情。”

“而且文中说:‘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害羞的情态,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体现了老舍对它的怜爱。”

“我觉得济南的水有情。作者说它‘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你看,水是多么的多情啊!为了让绿藻快长,为了长枝的垂柳能在水中照个影儿,它却‘不忍心冻上’,对水藻、对垂柳是多么的眷念和垂怜。”为了让学生感悟这种“心疼”,我让学生齐读这几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悟,体会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语言风格,我顺势引导,“我也想读读这几句,看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水对垂柳的垂怜。”于是我读道:“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故意把“儿”字去掉。)

学生们一下子发现了我读的“错误”,没有把儿化音读出来。“那大家体会一下,没有了儿化音,读起来与原句有什么区别啊?大家体会一下。”

“有儿化音,更亲切。”

“更怜爱,好像自己的亲人。”

“多了一丝人情味。”

我接着问:“还有没有温情的句子呢?”

“我觉得除了景物之外,人也有情。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总是面上含笑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说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不性急,不贪求,他们知足常乐。”

……

在同学们充分的品析体悟后,我顺势总结道:山是眼波横,水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里的天有情,雪有情,山有情,水有情,人更有情,天人合一,好一个温暖如春、温情脉脉的世界!怪不得老舍先生要情不自禁地称赞济南是一块——宝地(齐声说)。顺势完善板书,点拨“情景交融”的写法:左边是“温晴”,是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景”,右边是“温情”,是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情感。这就是典型的情景交融。

我们把“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再大声齐读一下,顺势点拨重读,指导学生朗读,体悟老舍喜爱、赞美的情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舍先生在《吊济南》中所说的这句话:

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教师进而补充道:“暖而秀,温而晴,固然是济南冬天的本色,但又何尝不是作者这位人民艺术家回归祖国后心中温情的真实写照!用他夫人的话说:在济南的这四年,是老舍整个人生历程中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最后让同学们进行“延伸写作”:毕节的夏天。要求运用一两种修辞方法,200字左右。可惜学生刚开始动笔不久,下课的铃声就响了,只好留到了课外去完成。

纵观这堂课,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就是通过“温晴”与“温情”的分析,让学生切实领悟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不再像原来那样只是空洞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