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韩森梅 吕芳

山东省昌邑市文山中学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可见,阅读起着主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其他三种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从很大程度来说,高中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应主要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强弱上去判断。

  一、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百科知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英语阅读如中文阅读一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最新的信息,为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提供文化前提,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英语学习目的。

  其次,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通过背单词书或者背词典的方式来记单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既枯燥又事倍功半。英语阅读给单词提供了语言环境,通过对上下文的了解来认识单词,单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能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再次,阅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的思维力和自学能力。高中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材料通常是由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结构和不同写作技巧的文章所组成的,学生从中可以获得句感、段落感及篇章感,增强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和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二、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因素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基础语言知识缺乏。基础语言知识,如词汇、拼写、固定短语、语法与句型结构等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是阅读的关键,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词汇量还无法完全满足高考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无法理解的新单词。另外,语法知识与句型结构的薄弱,也是造成学生阅读困难的又一障碍。许多学生在面对长句难句时,完全是一头雾水。第二是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过程的缺失。有效的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许多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之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没有总结出自己的得失,同样类型的题目,经常错过再错,学习动机不断消退。第三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语言环境的因素造成学生对这些事物知之甚少。文化差异的存在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困扰。例如“dog”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通常用来形容坏人,如走狗,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og”这个词却是一个褒义词,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如果不理解这个差异,很容易曲解文章的意思。

  三、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方法和策略

  鉴于上述提到的阅读理解在高中英语中的重要性,并且观察在教学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些因素及其表征,我们尝试着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一) 兴趣是激发阅读的诱因

  兴趣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文章的魅力。特别是在pre-reading(读前)阶段,教师的导入程序要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跃跃欲试想一睹文章的芳容。通过课内的兴趣培养,使学生对阅读不再反感,当课内阅读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时,他们就会主动去课外寻找材料进行阅读。此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引导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自信的快乐。

  (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坚实的语言基础是能够顺利进行阅读的基础前提。《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中阶段学会使用3000个左右的单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积累足够多的词汇量,还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各种构词法来丰富自身的词库。通过增加词汇量来提高阅读能力,而词汇量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增加。

  当然,阅读这一过程,不仅仅是认识文章的每一个单词,而且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和习惯用法。在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来准确理解长句难句,理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成分再到整个句子含义的整合,难句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的正确解题思路,培养他们自身的阅读思维,才是实现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最终途径。综合阅读理解题设计和选项的诸多特点可将其大致分为主观理解题和客观理解题两种。如果再分细一点,阅读理解的试题大体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内容细节题。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某一个具体的细节问题,找出与具体细节相关的数据,或者直接询问答题中的选项是否在文中提及或者和原文相符。对于这种题型我们通常把题目直接带到原文中去找材料中相对应的信息,再使用排除法来排除掉干扰项。

  2.词义判断题。此类题目主要是测试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个词或短语的含义的能力。该词或者短语有可能是陌生词汇,也有可能是学生学过的单词在新的上下文背景上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的词汇。首先也是应当找出词汇所在的位置,在上下文范围中寻找同义或者反义的解析和说明。

  3.主旨大意题。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全文信息基础上,运用阅读技巧概括出段落或者全文的大意,并选出最能表达此大意的选项和标题,属于高概括题型。通常的做法是先看文章的首段和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topic sentence(中心句)。

  4.观点态度题。这类题目要求学生从文章中作者的遣词造句揣摩出作者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做此类题型时,首先应找出某个能体现作者心情,态度的关键词,如果作者的态度没有明确,学生要学会根据作者使用的词语的褒贬性去判断作者的态度,切忌把学生自己的好恶态度揉进其中。

  总这,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阅读理解的技巧无论有多合理,都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掌握和完善,所以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如能运用所学的技巧多阅读,多琢磨,能力必有提高。而老师在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要留意阅读材料的选择,以便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树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