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提高机制砂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探究如何提高机制砂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韩洪星

国投钦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市   535008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机制砂的优势缺陷及清水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诸多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泌水以及表面蜂窝麻面等,着重探讨了混凝土质量缺陷形成的因素及防治举措,让施工满足质量要求。

关键词:机制砂;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

引言

机制砂是通过破碎、筛分进而形成的岩石颗粒,其粒径通常低于4.75毫米,对于清水混凝土而言,其是使用成型之后的质感当作饰面效果的混凝土。文章介绍了某项目主厂房清水混凝土的建设,设计强度是C30-C45,选择泵送法作业。基于现场试验研究,使用可行举措通过机制砂取代天然砂,增强了结构观感质量,满足了质量要求。

1.机制砂的相关概述

主要存在如下优势:其一,能够在现场开展加工生产,基于对母材的选取、加工设备选型等的控制,确保生产材料的质量;其二,砂的力学性能良好,可以使用花岗岩来当作生产母材,且基于筛分及水洗来控制含砂量,可用于制作高强混凝土;其三,结合项目中所要材料的要求和岩石的特征,基于对生产机械的选取来管控细度模数以及级配。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其一,存在一定的泥粉。其颗粒低于0.016毫米,在浆体内发挥填充效果,然而,因为泥粉是一种松散结构,有着较大的吸水率,在吸水之后会膨胀,均能影响结构强度和耐久性[1]。其二,表面比较粗糙,有着一定的棱角;细度模数一般超过3.0,同时级配不佳。相比于河砂形成的混凝土,易性较差,常常形成蜂窝以及麻面等。

2.机制砂清水混凝土质量缺陷及致使因素

结合对施工中混凝土的调查得知,机制砂清水混凝土主要的质量缺陷包括:结构表面泌水问题;蜂窝麻面;表面气泡;结构表面出现裂纹;黑斑;色差;接缝漏浆以及形成砂带等。基于和常规混凝土形成的质量缺陷频次进行比较,得知机制砂混凝土更容易形成质量缺陷,其中包括结构表面泌水和蜂窝麻面等。坍落度是和易性的重要指标,结构泌水、蜂窝麻面的常见因素一般是和易性不好[2]。和易性涉及到诸多方面内容,即流动性、保水性以及黏聚性。结合机制砂特点,基于试验研究明确了决定和易性的主要因素。其一,细度模数没有满足要求,级配缺乏科学性。利用实验室对各批次的机制砂一共取样十次开展筛分检测,得知其的特点是级配不科学,细度模数偏高,有着不少的棱角,有着较大的比表面积。

其二,石粉含量与含泥量偏高。通过实验研究,针对强度小于C30的混凝土,胶凝材料不多,其中存在的石粉可以补充胶凝,提高浆体含量,优化结构性能;选取7%石粉的机制砂,依次加入各种掺量及种类的泥粉,查看亚甲蓝值的波动状况,在含泥量大于1%的情况下,亚甲蓝值大于1,所以,泥粉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亚甲蓝值。其三,外加剂运用不科学。运用减水剂时,基于C30混凝土开展各外加剂含量的适配试验,得知无论是泌水率还是减水率,都是比较高的,而且都有着泌水情况。

3.提高机制砂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对于怎样提升机制砂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1)调整机制砂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基于试验研究可知,细度模数应该介于2.8-3.2。如果细度模数偏高,则有着不少的粗颗粒,砂的级配不科学,导致和易性较差,通过添加粉煤灰虽然能够弥补以上不足,但随之会增加成本,经济上不科学;如果细度模数偏小,则有着不少的细粉,它们的直径低于0.075毫米,需水量提高,结构强度下降,水泥使用量变大。通过比较研究,针对筛孔的尺寸,若调整其为5.0毫米,在通过水洗以及筛分之后,级配与细度模数能够达到生产需要[3]

(2)控制石粉含量与含泥量。①选择使用含泥量不大的机制砂原材料。在机制砂生产期间,因为所选择的原材料是碎石生产期间形成的边角料,无法掌握原料泥粉含量,导致在机制砂中有着不少的泥粉。所以,在对级配碎石进行生产时,应当选择使用石块,避免夹带泥土,在好天气挑选及生产,降低生产期间母材含泥量。②充分控制石粉含量。制砂场运用范围比较广的破碎方式的优势及不足如下:对于反击式破碎,它的优势为级配比较好,不足为有着不少的棱角,粒型比较差;对于冲击式破碎,它的优势为粒型比较理想,不足为级配存在两头多、中间少。根据以上破碎方法的特征,采取相融合的破碎手段,进而获取粒型和级配都比较好的机制砂。基于C30混凝土,在现场试验比较各石粉含量和混凝土性能的关系,详情如表1所示。在混凝土生产期间要结合强度等级的改变选用石粉适量合适的机制砂,如果石粉含量偏低将无法提高浆体含量、减少混凝土结构泌水、离析;如果石粉含量偏大将导致需水量提高,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所以,要确保石粉含量适中,结合试验数据通过探析可知,针对石粉含量确保其介于10%-15%,则能够有效补充胶凝材料,提高浆体量,优化和易性。添设洗砂机水洗设备,为了控制含泥量,在制砂期间增设水洗设备,在完成筛分之后,对机制砂开展水洗处理,进而降低含泥量。

表1 石粉含量对性能的影响

石粉含量

坍落度

拓展度

混凝土和易性(初始)

初始

60分钟

初始

60分钟

黏聚性

保水性

0%

190毫米

170毫米

580毫米

520毫米

非常差

极大泌水

3%

210毫米

200毫米

530毫米

500毫米

比较好

泌水

9%

190毫米

170毫米

530毫米

510毫米

良好

良好

15%

180毫米

100毫米

420毫米

0

良好

良好

(3)减水剂选用。结合以往作业经验,对于外加剂而言,常常选择使用萘系减水剂,能实现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较小,增强耐久能力的作用。通过试配,要和水泥具备较好的相容性。外加剂要满足有关规定,相比于河砂,因为机制砂比较粗糙,有着一定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更充足的减水剂,难以实现减水率,造成用水量提高,强度变弱。通过试验研究,以C30混凝土为例,选择使用聚羧酸类减水剂,用量是1.2%。(4)重视预防施工质控常规问题。运用常规混凝土过程中,常常出现结构表面气泡现象,所以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应当从原料、外加剂调整和模板打磨等层面着手。其一,应当控制原料含量。其中包括级配以及针片状含量,对于它们的控制,应当强化和碎石场等的协调。其二,应当关注计量施工配比。通常而言,施工质量取决于进度,而进度被诸多问题所影响,比如原料运输时长、维修时长等。所以在开盘之前,科学计量施工配合比,确保运用常规混凝土,改善和易性。其三,应当强化外加剂控制。具体而言,建设方应当和厂家开展联动,以便在减水剂项目中,加以调整引气剂含量,并且也充分掌握消泡剂含量,旨在降低气泡含量,提升清水混凝土品质。其四,注重控制混凝土搅动。实际在于插入式振动方式的管控,要使振动棒和混凝土垂直。当进行搅拌时,应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旨在达到均匀排列,防止漏振现象。

4结论

在天然砂欠缺的区域,选择使用机制砂当作细骨料,运用萘系减水剂等途径,且开展合理配合比设置之后,也可以实现清水混凝土效果,它的综合效益也比较突出。基于机制砂在工程的运用,进一步积累了技术经验,可在相关项目中进行普及运用。

参考文献

[1]郑振尧,陈富山,胡静.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苏建筑,2022,(S2):37-40.

[2]李冬,姜立孟.机制砂级配调整及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控制[J].新型建筑材料,2021,(11):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