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孟姝君

中共阜康市委员会党校,新疆阜康市 831500

摘要: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提供有效渠道与平台。因此,有必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工作,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实效性。鉴于此,文中分析群众文化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探讨如何有效推进两者融合,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夯实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群众文化;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新时期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大量优秀的思想观念不仅可以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还能实现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目标。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措施,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集思广益,结合群众喜好,丰富群众文化工作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因此,有必要做好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工作,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一、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意义

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丰富群众文化工作内容与形式,使得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命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质量。

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凝聚的精华,传统文化元素本身对于推动现代群众文化工作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传统文化元素与群众文化工作的融合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冲击,如何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人的共同责任[1]

其次,在现代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部分群文工作人员对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缺乏充分认识,单方面认为西方文化元素与群众文化工作融合更能展现时尚、高端的品位。这种行为不利于我国本土化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传统文化元素与群众文化工作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丰富艺术内容和表现形式,推动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对于群众文化工作创作者而言,应该与其他的艺术创作人员保持思想一致,坚持文化自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身的力量。

最后,在群众文化工作创作过程中,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丰富,这就为群众文化工作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对工作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从而丰富工作的立意[2]。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当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还应该肩负起提升全民审美水平的责任。对此,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应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激发工作灵感,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愉悦的精神享受。

二、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群众文化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明确宣传对象,这样才能制定合适的方案,切实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性。具体为:

(一)融入古诗词文化内容

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儿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讲故事方式,展现古诗词内涵。作为群众工作人员,一定要意识到文化传播从娃娃抓起的道理,而且家长最重视孩子,孩子关注的内容家长一定会去关注和了解。为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从孩子入手,选取《咏鹅》《静夜思》《悯农》等内容简单,结构短小精悍的古诗词,结合其创作背景及意义以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们听,然后鼓励孩子结合自己认知与理解,上台与大家分享,以此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3]

同时,群众文化工作者还可以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合作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亲子活动,大家在一片和谐且充满诗书意蕴的环境中背古诗、讲故事、成语接龙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诗文朗诵、品读及欣赏活动,鼓励大家穿汉服,分享自己的朗读技巧以及读后感悟等,通过分享和讨论,陶冶情操,提升大家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实现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此外,我国传统文字都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无论是形体还是结构,都较为独特,单在书写时就能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而且我国传统文字在书写时一直遵循方方正正的原则,如此不仅能提升其观赏性,同时也会对欣赏者产生一种视觉冲击,若将其融于环境,对整个群众文化工作作品的美观度能起到有效提升。但是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更是博大精深,单一个“寿”就有近千种写法。因此,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对传统文字进行应用时,一定要“知其意,懂其行”包括行书、楷书、隶属、狂草等多种不同形式,根据群众文化工作需求和整体意境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二)创新传统文化传播形式

我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形式多样,如具特色建筑的园林、绘画、服饰、雕刻等这些具象事物外,还包含很多宏观抽象的思维或意向,如提倡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以及合乎万物运动规律的易经思想等等,这些都涉及了环境艺术相关元素。群众文化工作在对这些文化作品的元素、意向等进行挖掘时,也是在寻找创造灵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是对中国形象和尊严的体现

[4]。且在实际设计时,只有为具体的形象、事物赋予思想,才能使其绽放光彩,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从思想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挖掘和认识,掌握其精髓,才能彻底改变心态和观念,在设计的作品中体现自信的民族意识,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拥抱我国传统文化,使其绽放光彩和生命。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成语典故,其中不仅风趣幽默,而且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意义。社区文化工作者可以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特色组织编排“儿童成语剧”,不仅给孩子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对文化传承也起到很大的推广作用,扩大推广力度。为此,可以通过和社区合作,组织开展社区儿童成语短剧表演,鼓励孩子勇敢上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甚至通过角色扮演为大家在舞台上展示故事发生的整个场景。虽然孩子的表现和解说都显得很稚嫩,但更加纯粹,惟妙惟肖,在还原其内容的基础上给人以全新的呈现形式。不仅推动群众文化创新工作的开展,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传播和传承,增强孩子文化感知,提升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强国意识[5]

(三)传统美德并弘扬精神

中华五千年历史沉淀,形成了“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诞生大批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且爱国敬业的优秀人士。虽然各时期评判标准有所差异,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与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三纲五常”一脉同源。而且国人自古重视“孝道”,更是提出“百善孝为先”的道德标准。社区工作者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时,可以从“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入手,并以此为主题开展文艺汇演,通过相声、小品等形式,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和睦邻里的故事展示出来,以戏剧形式对生活中不孝顺、违背人理的行为进行批判,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进行传统文化熏陶,达到明理、孝顺和睦亲友的效果。

此外,我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中也包含了大量内容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元素,这些元素提升了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展现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6]。将传统绘画元素与现代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融合,能够提升摄影作品的意境,增强群众文化工作的表现力。以中国画为例,黑白灰色调形成的山水画作品,往往能够展现深远意境,这与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黑白灰异曲同工,这种看似单一的颜色,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山水与自然界的关联,充分显示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是我国群众文化工作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表现之一。此外,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要主动创新,掌握与了解传统文化内涵,避免出现“知其所言不知其所以言”的尴尬情况,实现群文工作与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大幅度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质量,充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

结语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工作中要积极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加速整合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质量,确保传统文化可以以各种形式传播到基层,全面提高群众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群众文化工作与传统文化融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打破传统群众文化工作模式,提高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筱琛.群众文化活动谱写优秀传统文化新篇章[J].文化产业,2023(16):66-68.

[2]曹修群.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J].文化月刊,2023(04):123-125.

[3]黄丽.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J].文化产业,2023(10):154-156.

[4]王慧梅.中国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分析[J].文化产业,2023(06):65-67.

[5]于夏玫.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析[J].新楚文化,2022(04):13-17.

[6]李志勇.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渗透与融合[J].文化产业,2022(2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