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水平的改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水平的改善评价

王晨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  骨科  邮编: 200940

【摘要】目的:探究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髋关节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结果:实验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对于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程序化护理;康复水平

髋关节置换术的作用在于通过人工关节假体代替患者损伤关节部分的功能,以此实现关节功能重建,减轻患者疼痛[1]。但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因需要保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加之部分高龄患者合并慢性疾病,会对术后康复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仍然需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本研究着重论述了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措施,以此分析其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及例数: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56例,研究对象:于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每组28例。参照组男女患者比15:13,平均年龄(59.4±4.6)岁,实验组男女患者比12:16,平均年龄(60.8±5.1)岁。基线数据经组间对比后差值不大,P>0.05。

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符合手术指征;③可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②患有精神类疾病;③临床资料缺失。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体征监测、术后体位指导、基础宣教、康复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①术前提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配合要点、术后注意事项等,强化对患者心理干预,减轻患者不良情绪。②术前针对术后肌肉收缩锻炼进行预先指导,与患者共同设立康复目标,提高患者对于术后康复训练配合度。③术后加强创口护理,避免感染,定时更换药物与敷料,更换引流袋,并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动态评估,做好镇痛处理。④指导患者掌握术后注意事项,叮嘱家属做好对患者肌肉按摩,避免肌肉萎缩。⑤加强术后并发症预防,通过定时变换体位、使用减压床垫、按摩、清淡饮食等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⑥重点讲解功能锻炼目的与意义,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锻炼方案,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指导患者逐步进行下肢关节活动,例如直腿抬高、背屈踝关节、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若患者恢复良好,可引导其正确使用拐杖下床活动,促使患者适应术后生活。⑦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访视等途径动态化调整患者康复训练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髋关节功能:应用Harris量表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分,分值与恢复程度呈正相关。

②并发症:记录两组并发症(感染、静脉血栓、便秘、压疮、假体脱位)的发生情况。

③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应用SF-36量表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同时对两组负性情绪进行评估,评价工具应用SAS、SDS量表,分值与负性情绪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8.0软件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即(),t检验;计数资料即n(%),卡方检验。

2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实验组Harris评分较参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对比(),n(%)

组别

Harris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干预前

干预后

参照组(n=28)

57.26±4.28

73.42±3.84

6(21.43)

实验组(n=28)

57.43±4.76

80.55±3.67

0(0.00)

t/X²

0.140

7.102

6.720

P

0.888

0.000

0.009

2.2 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

实验组SAS、SDS评分较参照组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参照组高,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对比 (

组别

生活质量

SAS

SDS

参照组(n=28)

72.09±4.23

40.13±4.61

37.25±4.34

实验组(n=28)

79.56±4.36

32.44±4.03

30.88±4.16

t

6.506

6.645

5.606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虽然髋关节置换技术日渐成熟,但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在术后仍然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静脉血栓、创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2]。而且手术本身具有创伤性,部分患者耐受性差,会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生理、心理负担,对于临床工作的配合度较低,进而会影响患者康复进程。所以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以此改善预后,提高康复水平。

程序化护理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特征的工作程序护理模式,能够基于优质的护理程序,通过一系列合理科学的干预措施落实对患者的术后护理,从而有效解决实际的护理问题,达到护理目标

[3]。结果显示,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情绪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可见,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阶段的指导与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功能锻炼的配合度,以此改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术后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孙菊,尹丰,陈豆,等.程序化护理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压疮的效果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01):174-176.

[2]王妍丽,盛维青,吕国翠.精准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05):342-346.

[3]毕洪菊,王迅,张飒.程序化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03):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