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护理观察

季悦  刘华 通讯作者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 探讨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选择对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病发证发病率情况及护理后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程度高,值得借鉴。

关键词介入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护理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由各种因素导致门静脉血液循环紊乱的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为腹水、脾肿大和侧支循环开放,甚至引起胃肠道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介入法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即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方法之一,由于介入法治疗创伤比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能够更有效的降低门脉压力,所以介入法逐渐成为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但介入法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为了使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在我院收治的100例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以每组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4~63岁之间,平均(37.23±4.53)岁,乙肝后肝硬化:28例,酒精肝硬化:14例,不明因素肝硬化:8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5~67岁之间,平均(35.63±4.65)岁,乙肝后肝硬化:30例,酒精肝硬化:13例,不明因素肝硬化: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营养饮食,戒烟,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对房间摆放物品进行消毒,彻底的清洁;手术前两天进行肠道杀菌,避免术后发生感染。②对患者详细介绍介入法治疗的优越性,由于患者对介入法治疗法并不了解,患者反复治疗也造成本身免疫力低下,经济负担较大,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对手术所产生的心里焦虑,从而积极配合手术[3]。③术后嘱咐患者平卧24小时,对患者股动脉进行2小时的指压按压;饮食方面嘱咐患者使用软烂易消化的食物,适当摄取蛋白。为避免形成血栓,对介入法治疗患者术后要采用抗凝剂治疗[4]。患者术后使用肝素钠静脉维持泵入,连续使用7天,及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严格掌握用量及维持泵入的速度,观测是否出现血小板及穿刺部位出血等异常情况。出血异常需立即报告医生。

1.3观察指标

1.3.1满意程度 分值为100分,共4个等级: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80~89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低于60分。

1.3.2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产生的恶心、呕吐及发热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6.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示,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程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2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程度

对照组

50

16

10

11

13

37(74.00)

观察组

50

29

15

4

2

48(96.00)

2

9.490

p

0.002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发热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组别

n

恶心、呕吐

发热

腹腔出血

发生率

对照组

50

5(10.00)

5(10.00)

2(4.00)

12(24.00)

观察组

50

2(4.00)

2(4.00)

0

4(8.00)

2

4.762

p

0.02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目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病率的趋势逐渐上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介入法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且效果显著[5]。据相关资料报道,介入法是将分流和断流术相结合,建立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通道,植入不同的支架,从而达到限流和降低门静脉流量压力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和手术对技术程度的要求较高,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全面护理对患者后期康复起到很大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介入法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有治疗的常规护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患者满意程度并不高,且容易产生相关并发症。有学者指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等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在临床上的效果并不明显,患者的满意程度不高,且产生不良反应较多。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研究结果还发现,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可以减少恶心、呕吐、发热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产生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介入法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恶心、呕吐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蔡薇,马世宁,周晓亮,等.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病人的观察及护理.全科护理2014,12:597-598.

[2] 晏中锦.70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7-78.

[3] 童霞,刘俐.心理护理在TIPS全程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04).

[4] 庞玉玲,秦建平.姚欣,等.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00-3401.

[5] 谢德芬,黄芸,朱艳娇.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