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任也

彭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彭州 611900

【摘要】目的:就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消失,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满意度

对于新生儿来说,喂养不耐受会影响营养物质正常摄取,致其无法正常发育,甚至有可能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如何促进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胃肠道正常发育已成为该病的治疗重点。有研究[1]发现,科学、可靠的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消化系统特点实施干预措施,进而促进胃肠道成熟。基于此,主要就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喂养不耐受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胎龄为32--41周,平均(36.25±2.44)周,产妇年龄为25--38岁,平均(30.24±1.15)岁。研究组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9例,胎龄为31--41周,平均(36.24±1.97)周,产妇年龄为24--39岁,平均(31.25±1.58)岁。两组新生儿以及产妇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实际护理中,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保暖护理等;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合作模式:增强产科和儿科之间的联系,强化两个科室人员交流,由产科向儿科提供相关资料,由儿科制定有效护理方案并向产科实时反馈,确保儿科与产科明确分工、紧密配合。(2)乳房护理:督促产妇自行按摩乳房,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作用,起初护理人员可引导产妇学习正确按摩方法,确定其掌握按摩要点后督促其自行操作,并叮嘱产妇定期清洗乳头,哺乳后及时排除乳汁。(3)心理护理:向产妇说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原因,讲解过程中应保持语气轻松、温柔,予以产妇支持和鼓励,对于产妇的问题应耐心的作出解答,消除其不良情绪。(4)喂养护理:鼓励产妇经口喂养,促进新生儿消化系统良好发育,对于因各种因素导致无法经口喂养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实施配方奶肠内喂养,起初应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待新生儿耐受后逐渐增加喂养量。(5)体位护理:指导产妇学习正确喂养姿势,并叮嘱其在喂养后抬高新生儿头部,维持右侧卧位,以防溢奶或吐奶。(6)抚触护理:合理调节室内温度,于每日沐浴后和喂奶后进行抚触,抚触前搓热双手,围绕新生儿肚脐顺时针按摩15分钟。(7)吮吸锻炼:予以新生儿非营养行吮吸锻炼,为患儿提供无孔橡皮奶头,待患儿吮吸10分钟后取出,并清洁口腔。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包括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体质量增加时间,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中利用软件SPSS21.0对实验中所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了计算、处理和检验,如果P<0.05,就表示所对比的两组数据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生儿临床指标比较

在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体质量增加时间等方面,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比较表(d)

分组

n

腹胀消失时间

呕吐消失时间

体质量增加时间

研究组

40

3.01±0.29

3.48±0.32

3.05±0.24

对照组

40

4.14±0.36

4.86±0.31

4.29±0.25

t

/

3.274

2.846

3.541

P

/

0.004

0.006

0.012

2.2满意度比较

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见表2,研究组更加优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比较护理满意率[n(%)]

分组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40

26(65.00)

12(3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20(50.00)

8(20.00)

12(30.00)

28(70.00)

X2

/

/

/

/

4.421

P

/

/

/

/

0.007

3讨论

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的胃肠道功能正处于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和含量较低,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再加上胃肠道协调性不足、动力弱,极易在喂养过程中发生胃食管炎,诱发腹胀、呕吐等一系列症状,临床方面将此称之为新生儿喂养不耐受[2]。对此,临床认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成功母乳喂养,促进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在临床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方位护理干预,首先建立儿科和妇科的有效联系,以此来增强护理干预的针对性[3];其次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及乳房按摩,有助于避免乳质量降低,缓解乳房胀痛,增强产妇自愿母乳喂养意识,同时对产妇进行喂养护理和体位护理,以此来防止溢奶、吐奶现象,避免胃食管反流;最后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按摩干预,提升新生儿安全感,激活迷走神经,缓解腹胀,促进消化,同时进行吮吸训练提高新生儿吮吸功能和吞咽功能协调性,增强喂养耐受性,达到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经本研究发现,在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体质量增加时间等方面,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更加优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护理能够协调各个护理环节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患儿良好生长发育。

总体来说,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幼鸣,谢映梅,肖惠玉等.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低体重新生儿价值[J].智慧健康,2022,8(11):166-169.

[2]梁美芳,梁凤华,赖敏燕.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26-227.

[3]汤洁.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