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导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导向

何向丽

甘肃省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735000   

摘要:

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而课堂是一个万花筒,教师要做好掌舵人,因势利导将质疑和发言权留给学生,孩子们才能真正走心课堂,这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全面把握育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教--评”一体化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其个性,注重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放手信任学生要学会静待花开。同时还要大胆放手将学生由课堂带入课外,给学生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这样才能真正彰显育人的导向。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信任   实践    尊重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更多呈现的是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而在公开课或优质课的选拔赛上,变成了教师设计很多种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花样层出不群,课堂很活跃,出现这种看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怪圈现象。

记得在给学生讲授《拍手歌》这首儿歌时我被一个学生敢于质疑声音所深深感动,当我在大屏幕上出示:读一读,说说:孔雀、大雁、老鹰中“雀、雁、鹰”加点的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马上发现这三个字都有“隹”部,接着我告诉他们,在古代“隹”指短尾巴的“鸟”;忽然一个男孩高高举起自己的小手,神情显得非常焦急,我点名他回答问题,“老师,孔雀的尾巴不是很长吗? 为什么说孔雀是短尾巴鸟呢?”我一愣,对呀?我怎么没有仔细的品味呢?忽然有孩子举手示意,他告诉大家,其实孔雀的尾巴是藏在身体的下面的,它的尾巴其实很短,这时,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顺手捞起一本字典,找到“隹”告诉学生:孔雀尾巴尾部上方的是覆羽,不是尾巴,隹:《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

教学还在继续,看着孩子们收获满满的表情,我知道了,在课上老师就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伙伴,课堂上需要这样的声音,无疑,质疑宕开一笔,为学生进入感悟学习,强化体验都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我明白了教师只有因势利导将质疑和感悟结合起来,孩子们才能真正融入文本,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彰显育人导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准确定位,全面把握育人价值

教师在备课前应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教学的育人价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精心备课。备课应该先备学情,根据学生年龄段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备课,然后对本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最后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既备知识的出处还要备知识的延伸,既备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接受程度还要备学习吃力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适度的调整教学进度,难度,使教学左右逢源,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一位听课的孩子都能在一堂课中学有所获,而不是满堂灌,他们可以将自己不懂得问题抛给老师或是学习的伙伴,只有将学生的大脑快速运转起来,他们才能时刻关注着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一切教学任务,互动、思考、沟通,那么作为教师想让把课堂成为和学生互相交流的场地,就需要教师备课时不断的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

、课堂教学,应树立“教------评”一体化意识

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评”一体化的意识,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评价,可是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见到的最多的现象是部分授课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内,有大量的文本信息需要学生在短时内消化,课堂求满、求出彩,教师讲授的多,学生思考的少,对学生的回答也是草率评价,没有激发出学生个性化学习热情。课堂看不出轻重缓急每一个环节落不到实处,只是蜻蜓点水般匆匆掠过,学生的大脑还处于上一片段,教师已移步到下一个环节;有些教师还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给自己的课堂增色,不是播放视频就是播放音乐,我们不是在这里批判这些信息技术不好,而是要根据文本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用,殊不知一节真正高水平的课堂,你从来都看不到那些涂脂抹粉式的表象课堂,而是静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走心的课堂,你会被深深地吸引到课堂里,跟着同学们慢慢地品味,静心地思考,学生因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时喜时忧,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是值得细细品读的课堂。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发问、解惑、答疑,不仅有师生评价,还有生生小组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正如王崧舟老师在提到一节好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这是第一重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既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当我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和学生无拘无束的畅谈,和学生情情相融,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其个性,注重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领,反而学生的参与度还特别高。

、信任学生要学会静待花开

几乎每一个刚入校的学生都对老师充满了崇拜与敬畏孩子们在心底里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信任,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对老师做出评价,对不同的老师也表现出不同的喜好,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小学生是真正的“童言无忌”时期,他们会毫不掩饰的把自己看到、听到、感悟到的事情全部表达出来,此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的给孩子创造这样表达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能展示不同的自我,允许差异化的学生,但是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上更喜欢展现那些天资聪慧精彩发言的学生,只让少部分凤毛菱角的展示,更多的学生成了“课堂的隐形人”,没有真正把课堂还原给更多的孩子,没有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或得另外一个人的信任时、赞美时,他便获得了社会的支持,从而变得更加的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所以,我们要学会静待花开,课堂上给学生留足时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相信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四、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倡导,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学校要让孩子们除了书本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去实践,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走到社会中去。还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地方的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去实地参观,如,我们的学生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开展了“传承航天精神,探索宇宙星辰”的主题研学活动;走进玉门铁人纪念馆,多元化路径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推动红色基因转化为育人的资源;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库,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孩子们在研学的活动中弘扬敦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人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身体健康、知识丰富、综合能力强的一代新人,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多锻炼,将来才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必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课程改革中,优化学科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会挖掘学生闪光的一面,给学生开垦出一片肥沃的教学土壤,才能使其生根发芽,慢慢茁长成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谈教育,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