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漕运文化对现代物流业的价值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大运河漕运文化对现代物流业的价值思考

解京淑[1]

淄博职业学院  

[摘要]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大运河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瑰宝,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漕运文化作为大运河文化的核心,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对今天的物流业发展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漕运文化;津口码头文化;漕船文化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大部分组成,2014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的主要作用是突破南北的地域限制,实现南北经济文化的融通。漕运是运河的主要功能,由此衍生的漕运文化是运河文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漕运文化包含了码头文化、漕船文化、桥文化、诗歌文化等,其中码头文化和漕船文化是漕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其文化遗产对今天的物流产业发展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漕运的历史沿革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朝廷将征集来的粮食由水路解往京师或军政市镇,也就是转运粮食。公允前647年的“泛舟之役”,周襄王五年,因晋灾荒,借秦国粮食,由水道从雍至晋,为我国大规模漕运之始。东汉末期,修建邗沟,即用于漕运。秦军征战南越,凿灵渠,漕运得到发展。公元前129年,武帝刘彻大兴漕运,开凿漕渠,利用黄河运送粮食,因为漕船大,不能进入水浅的渭水和人工漕,修建了京师仓。隋初,开通了隋唐大运河,形成了南北漕运新通道。唐玄宗时期,决定大力整顿漕运,宰相裴耀卿“条上漕事便宜”,提出“节级转运法”,重建关中漕运。明清时期,漕运量猛增,运河沿线很多城市开始逐渐变成漕运要津。宋真宗天禧三年,开扬州“古河”,疏通漕运。元代贯通京杭大运河,鼎盛时期,8000多艘河运漕船南来北往,把粮食运到大都(北京)积水潭码头。清康熙时期,大力修治黄河,耗时十年,漕运大通。咸丰五年,黄河改道,漕运衰落。

二、漕运文化的特点

1、大运河是为了漕运,由历代中央政府修筑的一个大型工程,线路漫长,内容广泛,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融合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运河工程的修建和日常维护管理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并设有专门的国家政府部门,体现其复杂性。

3、大运河是活的遗产,目前还有800多公里发挥着航运的作用,比如济宁运河段、淮扬运河段等,依旧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水利作用。

4、大运河是农业社会土木工程的最高成就,实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最惊人的水资源时空调度,显示了农业文明的技术巅峰,为建构帝国文明和维护封建王朝提供了重要保障。

    5、漕运是大运河修建和维护的动因,大运河是漕运的载体。

三、津口码头文化

津口,也称渡口、码头,是在江河沿岸及港湾内供船舶停泊、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的区域和建筑。如诗歌中经常提到的“京口”,就是著名的码头,大运河沿线的津口或码头是漕运中的重要休整区域,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汇点。

1、通州码头又称漕运码头,是维持国家运转的生命线,通州作为京东交通要道,在漕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山东的码头主要集中在德州、聊城和枣庄地区,出名的码头有德州码头、台儿庄水旱码头、聊城大小码头、济宁码头。德州码头在明朝期间因为重修会通河,通航能力明显提高,枢纽作用加强。聊城码头在不断地调整治理下、吞吐能力也大大增强。台儿庄的码头是个码头群,有关帝庙码头、龟汪码头等,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汇之地。

3、《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开封汴水虹桥就紧邻虹桥码头,在运河航线上古桥和码头的组合并不少见,大通桥码头、河北衡水码头桥等,都体现了当年漕运的一派繁荣景象,官私船舶,千里船只。

4、江南运河的开辟,使得占有水道枢纽优势的无锡成为区域物资的转运中心,形成了“布、米、丝、线”四大远近闻名的码头。

四、漕船文化

船是精灵,在造船上,唐代造船业高度发达,大大缩短了漕运时间,提高了漕运效率,如唐代诗人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丛间,载到扬州尽不还”,体现了古代匠人的巧夺天工。在唐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漕运船体不断增大,整体结构更加合理,由龙骨贯穿首尾,加快了漕船运行速度。漕船用料质地、船身之长宽高,均有定式。且规定,每艘漕船载运漕粮五百石为限,每年漕运一次,十次为满号。漕船文化体现了漕运制度的严格,也与国家的兴盛与衰败密切相关。

五、粮仓文化

为了保证粮食运输的畅通,修建了很多粮仓。如含嘉仓,位于洛阳西北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仓群规模宏大,结构完善,建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明代的漕运水次仓,又叫中转仓,转运仓,随着管理制度的完善,逐渐兼具赈灾、救济、填补漕粮缺额,军需用粮等功能。山东的德州仓,明永乐十三年,户部建“德州仓”,一部分运往京城,一部分作为军粮。这些仓的修建,给当地带来了仓文化。

六、漕运文化对现代物流业的现实价值

1、漕运过程有两个重要环节“转漕与漕辇”,转漕,车运称转,水运称漕,即先把粮食用车运到附近的码头,再装船运输;漕辇就是先水路再陆路,这种运输方式在今天的物流活动中一直沿用。并且不同朝代,漕辇的货运种类、线路管理都略有不同,这也是今天物流业的操作要求和规范。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值得今天物流业的学习。

2、技术价值。指的是运河在码头选址、修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并且很多古码头今天依旧在通航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单纯的历史文化遗产。依据这些码头,修建了运河历史城镇,包括德州古城、武城县四女寺古镇、聊城古城、台儿庄古城等,这些都是码头留下了的重要的历史城镇遗产。依据这些码头文化遗产,可以融合当地文化,如德州木板大鼓、夏津马堤吹腔等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打通多元化的运河文化开发。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又反过来助推了物流业的发展

3、核心价值:与码头有关的航道、水道网络、船闸、堤坝、航标灯塔、治运管理机构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今天的水运管理依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要想保障漕运顺利进行,就必须不断改善航道、改善运输条件,这都是后人需要借鉴的宝贵财富。

4、各种粮仓在修建和管理中,其建构技术,粮仓结构,粮仓的基本功能及增值功能都对今天的仓储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5、历代漕运制度、河政管理、与漕运密切相关的造船业等都对今天的物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东篱 刘彤.论山东大运河儒家文化遗产的活态审美开发[J]. 中原文化研究,2022(5):68-76.

2.范玉刚; 许诗怡. 山东大运河的文化空间与场景塑造[J]. 中原文化研究,2022(5):59-67.

3.漕运春秋[J].中国粮食经济,2021(3):76-78.

4.郑孝芬. 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综述[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12)

 解京淑(1981-),女,淄博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产业管理及其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