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水平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饮食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水平的改善探讨

王倩倩   徐伟芝

平度市人民医院,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饮食护理对康复水平的改善。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的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优于照组低,(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其他领域评分,观察组的各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饮食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饮食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水平

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患者,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数据研究表明,超过65岁的人群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大约占10%,超过80岁的人群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大约占30%,可见年龄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概率成比[1]。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时间比较长,而且很容易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使患者的左心室收缩障碍增加,这也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很难治愈的主要原因。因此,饮食护理,有利于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2]。本实验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5.32±2.25)岁。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5.36±2.24)岁。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实验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在入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饮食中,让患者以低脂、低盐、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止食用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食不餐,多吃水果与蔬菜,防止便秘与腹部饱胀等。

1.2.2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饮食护理的方法,第一,营养评估。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利用营养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比如,蛋白质摄入、饮水情况、蔬菜水果摄入、每日餐次、体质量、上臂肌围等指标,在医师的建议下,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饮食的相关知识,并找到解决方法,不断改进护理方法,提升整体护理水平。第二,制定饮食方案。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物交换表、患者的类型与代谢特点等制定针对性的饮食处方,并按患者的每日需求量来进食,保持营养的摄入,如果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医护人员可以给予1周的肠外营养支持,再执行膳食方案。第三,控制饮食。控制蛋白质与能量的摄入,老年患者在心力衰竭比较严重时,可以将每日能量摄入增加至大约1200kcal,每日蛋白质增加至大约50g,待病情好转后,可以食用植物油、淡水鱼、牛奶、瘦肉、豆类制品等,同时护理人员要使患者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每日5g以内,摄入钠含量低的蔬菜,比如,苦瓜、丝瓜、莴笋、黄瓜、茄子等,控制菜油、咸菜、海鱼、油条、面包、味精、罐头等食物的摄入,然而如果需采用利尿剂进行治疗或进食量比较少,则可以放宽钠盐的摄入量。第四,补充饮食。心力衰竭比较严重的患者,在早期可以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病情好转后,可以过渡至软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利用血清酶检测法,在护理前后采集患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4mL,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利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估,内容涵盖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其他领域等项目,每项满分为2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率代表计数资料,进行x²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结果显示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优于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分)

分组

例数

血清白蛋白水平(g/L)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mg/L)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8

31.21±2.43

38.36±2.26

176.25±2.16

197.15±2.14

观察组

38

31.40±2.02

42.29±2.38

176.23±2.05

240.02±2.15

t

0.371

7.381

0.041

87.117

P

0.712

0.000

0.967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其他领域评分,观察组的各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

分组

例数

心理领域

生理领域

其他领域

对照组

38

15.90±1.23

13.16±2.16

15.25±3.36

观察组

38

18.13±1.12

17.19±2.48

18.23±3.11

t

8.264

7.554

4.012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致残致死率都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若出现营养不良,会使病情加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一定要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饮食护理[3]

常规的饮食护理的重点主要对患者的热量摄入、脂肪摄入等进行控制,并提醒患者对水与钠盐的控制,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在饮食中,少食多餐为主。然而常规的饮食护理模式无法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实验中,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当前结合患者的营养状态,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不仅可以使患者有计划地进食,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4]

总而言之,饮食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珍,张淑燕. 饮食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5):90-92.

[2]曾德菲,郑婉,魏俊萍,陈玉柳. 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07):1543-1546.

[3]马倩.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护理[J]. 人人健康,2023,(07):62.

[4]陈锦凤,黄文雅. 饮食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J]. 吉林医学,2023,44(02):5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