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带教的教学模式与效果评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中医康复带教的教学模式与效果评估

张瀚丹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成都市   610200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医康复带教的教学模式对50名实习生康复能力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名实习生。本研究采用了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其中实验组实习生接受了中医康复带教课程,而对照组实习生则接受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实习生在康复知识掌握、临床实践能力、患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的效果。

引言:

随着中医康复领域的不断发展,培养具备扎实康复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康复专业人才已成为迫切需求[1]。中医康复带教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培养实习生的康复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然而,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具备许多优势,但其实际效果如何,以及是否能够在实习生中取得更好的康复能力提升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和研究[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50名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以探究中医康复带教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康复能力的影响。对照组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实验组将接受中医康复带教课程,这将包括系统化的康复知识传授、临床实践指导以及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我们将通过对两组实习生的表现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以评估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为中医康复教育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的优化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招募了50名实习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招募方面,两组的年龄分布相似,平均年龄分别为19岁(实验组)和18.5岁(对照组),平均值差异为0.5岁,p > 0.05,表示年龄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别方面,实验组中有13名男性和12名女性,对照组中有14名男性和11名女性,p > 0.05,表示性别在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学历方面,实验组中有2名本科生和23名专科生,对照组中有1名本科生和24名专科生,p > 0.05,表示学历分布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基本资料的比较表明,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和学历方面具有类似的特征。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措施:

实验组的实习生接受了中医康复带教课程,该课程包括以下措施:

系统康复知识教育: 实验组实习生参加了专门设计的康复知识课程,包括中医康复理论、康复评估方法、康复计划制定等内容。课程持续时间为16周,每周安排3小时课程。

临床实践指导: 实验组实习生在康复医院进行实际患者康复治疗的实习,并获得中医康复专业师资的指导和辅导。实践期为16周,每周至少20小时的实际临床实践时间。

患者沟通技巧培训: 实验组实习生接受了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包括患者沟通的基本原则、沟通技巧的提升以及与患者建立信任的方法。

1.2.2 对照组措施:

对照组的实习生继续接受传统的康复医学教学方法,包括传统康复课程和实习。对照组未接受中医康复带教课程。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以下方面的评估,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进行:

康复知识掌握度: 通过一份知识测试来评估实习生在康复知识领域的掌握程度。测试包括多项选择题和问答题,覆盖了康复理论、评估方法和康复计划制定等内容。

临床实践能力: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将由专业评估师评估。评估包括患者评估、治疗计划的设计与执行、临床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患者沟通技巧: 通过模拟患者交流和真实患者互动来评估实习生的患者沟通技巧。评估将涵盖沟通流畅性、患者需求的理解以及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连续变量,采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描述。对于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根据数据正态性和方差齐性进行选择。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

2. 结果

下表显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观察指标上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包括平均值(x)、标准差(s)以及统计学显著性(p值)。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观察指标上的实验前后数据对比

观察指标

实验组前(x±s)

实验组后(x±s)

对照组前(x±s)

对照组后(x±s)

p值

康复知识掌握度

75.2±3.1

86.4±4.2

74.8±3.0

75.6±3.5

<0.01

临床实践能力

64.7±2.9

78.5±4.0

65.1±3.2

65.8±3.7

<0.01

患者沟通技巧

82.3±2.5

88.2±2.8

82.6±2.4

82.9±2.7

<0.05

上表显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康复知识掌握度、临床实践能力和患者沟通技巧方面的前后数据对比。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数据在每个指标上都有显著提高(p < 0.05),而对照组的数据变化不显著。这表明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对实验组的实习生在这些指标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对照组没有相同水平的改进。这些结果支持了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康复能力的积极影响。

3. 讨论

 3. 讨论

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医康复带教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康复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康复知识掌握度、临床实践能力和患者沟通技巧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改善,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显著。这些结果支持了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在提高实习生康复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首先,实验组的康复知识掌握度显著提高,这可能归因于系统化的康复知识教育和临床实践指导。实验组的学生在康复理论、评估方法和康复计划制定等领域取得了更高水平的知识掌握,这对其未来的临床实践将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实验组的临床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在康复医院的实际患者康复治疗经验以及中医康复专业师资的指导。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出更好的患者评估技能、治疗计划设计和临床决策能力。这些技能的提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实际康复实践中的各种挑战。

最后,实验组的患者沟通技巧也得到了改善。这可能归因于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与患者交流、理解患者需求并传递信息。这对于在临床实践中建立良好的患者关系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它为中医康复教育领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了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在提高实习生康复能力方面的有效性。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临床实践指导和患者沟通技巧培训,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实习生的知识水平、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使其更好地准备好面对康复领域的挑战。

此外,本研究还为其他医学专业的带教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教育者可以考虑引入类似的系统教学模式,以提高实习生在不同医学领域的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带教教学模式在提高实习生康复能力方面表现出潜力,但研究仍有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影响因素,如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的细化,以优化带教教育模式,并拓展其在不同医学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飞,林海红,胡剑华,张志君.思维导图联合分层目标教学方案在提高中医院康复科带教水平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5):158-160.

[2]黄艳,蔡锣杰,祝炳军,徐玉芳.基于九宫格思维的“4+1”教学法在中医康复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02):113-114.

[3]周莉,艾娟娟,常静玲,孙伊婷,李宗衡.提高中医院校康复科学生临床实践主动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5):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