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供应链视角的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3

基于人才供应链视角的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索

吉进波 

佛山市顺德区盛贤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528312

摘要:人才振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我国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主要围绕乡村人才振兴,通过激发基层人才发展活力的方式,将人才发展成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地区已认识到人才是决定乡村振兴能够实现的关键。本文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主要站在人才供应链视角对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展开了分析,随后对人才供应链视角下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展开了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供应链;乡村人才振兴;路径

引言:“三农”问题关系着国之根本,农村地区要搞好发展,关键在于做好人的工作。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注重破除人才瓶颈,只有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才可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对农村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和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智力保障。

一、乡村人才振兴的地位

我国在与贫困经过长期斗争后已经取得胜利,早在2020年就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不过即便已经有无数人摆脱了贫困,我国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发展瓶颈,在经过多年努力后这一问题尽管有所改善,不过城乡之间仍然有着十分明显的发展差距。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摆脱贫困的时间较短,农村地区缺少强大的造血功能,因此有必要通过乡村振兴逐步改善农村整体生活生产面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将人力资源放在发展的首位,保证智力、技术、管理渠道畅通无阻。在“五大振兴”中人才振兴具有战略性地位,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是由乡村人才振兴与其他四大振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动力,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各类建设者和生态产品供给者,同时还能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各类基层组织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下人才振兴是关键的一环,乡村振兴必须通过各类人才,如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才能够实现,处理好人才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促进“三农”全面升级和发展的关键与必要要求,在乡村振兴下属于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人才供应链视角下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

首先,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农业生产产出收益较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自然灾害等一系列不确定风险的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及较低的生产收益,可能导致许多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背景的农民,选择放弃农业生产这一行业。部分农村地区对“农民”的认识存在偏差,可能对农民这一身份比较抵触,尤其是许多农民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村地区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在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着人才供给量不足的问题,这也从侧面决定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这一现实,这目前已成为限制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1]。其次,还有部分地区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缺少对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在农业生产中缺少足量懂技术、善经营和会管理的人才,使得农业生产难以脱离传统生产模式的束缚,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

(二)人才规划有待完善

人才供应链下,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许多地区都会有一定的无力感产生,由于各村缺少系统性的人才规划,未明确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人才规划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下各项目开展的需求。同时由于乡村人才规划不够全面,缺少科学、准确的人才需求计划,人才保障配套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例如,部分地区的教育、医疗系统中,乡村医疗、教育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质量比城市地区更低,针对人才的薪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相关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留住人才的能力不强,这会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由于乡村人才保障措施对引进和留住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在人才保障措施不完善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影响乡村人才规划的全面性,最终会导致乡村地区的人才供应失衡。

(三)人才供给不够及时

乡村的人才引进,本质上属于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一个过程,由于在乡村人才的择业观念中存在十分明显的劣势,人才供给不及时的情况容易给乡村振兴下各项项目的开展造成阻碍,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提高乡村人才供给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保障手段。在各类人才当中,医疗、教育等保障型人才以及基层干部人才的供给及时性还存在一定不足,此外农业产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存在不足的情况。受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安置压力的降低,大学生毕业后很少会进入县级涉农部门工作,从农技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人才流失严重且人才引进不及时,现有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有待提升。

(四)人才带动能力不强

我国在教育资源分配上还存在不均衡的情况,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明显差异,优质教育资源通常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教育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再加上农村地区长期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使得老人与儿童成为当下农村地区的主要居住群体,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农户对教育缺少足够重视,成为限制乡村人才振兴的一大因素。许多地区的留守劳动力对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强,许多农户还未接受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对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缺少足够了解,缺少较强创新能力。农村地区农业企业对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缺失,从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限制。

尽管目前各地十分重视对人才引进的宣传,不过在思想观念滞后的情况下,最终给人才引进的效果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不同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属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协调统一的一种方式,不过这一观念目前还未得到广泛认同,还需要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而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这种引导所取得的成效明显不足[2]。在人才观念的引导上,需要严格落实对思想观念的引导,注重对人才引进渠道的拓展,而在目前乡村引进人才时,还存在人才引进渠道单一、狭窄的问题。

三、基于人才供应链视角的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索

(一)重视人才回流渠道的拓展

基于人才供应链视角,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将人才放在发展的首位,注重人才供需的均衡性,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供应链,确保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完善人才供应链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认识到人才对乡村振兴的价值,注重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以及乡村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方向,多在待遇、住房、职称、子女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在人才引进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针对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人才要加大引进的力度,逐步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和会管理的农村人才队伍。同时,要及时做好人才回流工作,各地可以借助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特色旅游等发展契机,完善返乡人才就业创业政策、机制,实施开放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或当地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就地就业创业,从中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实现技术、资金等资源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转移,逐步提高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的问题,充分解决城乡两地人才供应链失衡的情况。最后要适当对激励机制进行创新,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做出贡献的人才适当予以激励,着力打破传统激励机制下激励方式单一的局限,综合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手段,注重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有效结合,尽可能发挥最大激励效应,不断提升农村人才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让更多人才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3]

(二)科学做好人才规划工作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乡村地区落地的项目数量、种类越来越多,长期采用的人才规划或规定单一的人才指标,可能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因此要在人才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做好动态短期的人才规划工作,注重对各村发展规划与外部人才市场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的用人标准,注重对用人标准的动态化调整,确保人才管理与供给模式能够紧跟乡村发展的速度,满足乡村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项目的驱动作用下,需要做好短期的人才需求预测工作,保证人才需求预测的有效性,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主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规划的效果。在人才规划中还要重视人才保障措施的完善,包括人才编制、流动、激励、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保障政策,不断充实农村人才队伍,为全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三)重视人才供给渠道的拓展

乡村振兴下之所以会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使得乡村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而人才的供给不够及时、准确,可能会影响乡村振兴过程中相关业务及项目的开展进度[4]。人才供应链管理理念中,认为乡村人才供给模式需要从过去的提前预测转变为需求产生后的及时补给,直接强调了人才供给及时性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缩短人才供给的时间,并实现内部供给与外部供给的有机结合,在内部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同时,适当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提高乡村人才供给的效率。不过外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乡村地区在人才竞争中普遍不占优势,因此需要适当对人才供给的渠道进行拓展,面向学校、猎头公司、人才外包服务方等外部资源,保证人才供给的及时性,建立健全以项目为引导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调配,充分处理好各村面临的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同时主动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施展才能的机会。针对乡村人才供给渠道狭窄这一问题,可以结合乡村发展的现实需要,一是要结合实际工作设立紧缺人才临时编制,解决短期内面临的人才缺口,待项目结束后适当调整临时编制,二是紧紧依靠乡村振兴目标下

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金融助理”等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人才优势,高效拓宽乡村人才供给渠道。另外,还需要注重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提高人才对农村地区的归属感。

(四)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引导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条件较差,相关保障措施的落实存在限制,再加上部分群众对农村工作存在一定偏见,使得人才普遍缺少下基层的意愿。人才在农村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及享受的福利保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逐步改善,而人才对乡村的认识及观念根深蒂固,属于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使得农村地区在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上面临着诸多困难[5]。因此在人才引进宣传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对人才思想观念的引导,通过积极的宣传与引导,提高广大人才投身农村基层工作的意愿,尤其是通过宣传引导引进足量青年人才,打造完善的农村青年人才队伍。除了对人才观念进行引导,还需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相关配套政策,着力处理人才在农村基层生活与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难题。在精神激励上,可以适当选择评优评先指标,增加指标数量,通过评优评先提高人才的职业自豪感,提高人才对农村基层工作的认同感,针对农村基层的先进、典型事迹加大宣传力度,畅通人才的晋升渠道,为人才在农村基层的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基础。

(五)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培训

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农村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打造完善的农村人才梯队。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与大中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多层次、多维度实施对人才的定向、分类培养,不仅要培育一批“高精尖缺”、技术创新等前沿人才,还需要培育出一批懂种植、懂养殖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实用性人才,鼓励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深入农村开展讲解教育,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契机,逐步强化农村对乡村情况的认知,逐步引导广大农民实践能力提升[6]。各地应着力打造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在市场的导向作用下加强对广大农民的职业化教育培训,通过严格落实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群体的就业能力,同时将内外部人才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尽快培育一大批爱农村、爱农民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新农人,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真正将农村的发展活力激发出来,尽早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

结语:综上所述,此次分析主要站在人才供应链的视角,对目前乡村人才振兴道路上面临的困境展开了探索,认为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还面临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规划不完善、人才供给不及时、人才缺少带动能力等问题,在后续分析中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认为要进一步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及时转变人才工作观念,注重外流人才的回归,在做好人才规划工作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人才引进的渠道,对内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以全方位角度完善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宁化芬. 聚焦专业人才培养  为乡村振兴蓄力[J]. 云南农业,2022,(10):30-33.

[2]曹磊,余德华,王斌,张仕锋. 秦巴山区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需求、困境与策略[J]. 陕西教育(高教),2022,(10):70-72.

[3]黄圆志,宋元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2022,(19):66-68.

[4]史云,刘畅,张书玮.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产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22,35(05):90-96.

[5]于江.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土人才参与乡村治理路径优化——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2,36(05):39-44.

[6]黄润,黄智刚. 培育乡村人才供应链,走好乡村振兴发展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2):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