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

刘树辉

11010319740930151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会计制度,以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我国财政工作的改革与升级。对事业单位来说,由于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不够关注,无法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的价值,对财政改革造成了阻碍。以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为研究主题,主要对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价值、现状以及优化措施进行论述,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全面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引言

现阶段,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以政府会计制度为导向,明确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积极转变陈旧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将加强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摆在重要位置,保证单位内部所有部门及员工都能严格履行好自身责任,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落实,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能力。政府会计制度下,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事业单位的认同,抓住时代和技术进步赋予的机遇,探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和创新路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深化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算编制目标的设定不合理

整体来看,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目标的设定缺乏导向性特征,很多管理者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面主要采取增量预算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以一定基数为基础做加法或减法,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所上报的预算数据不够准确,随意性特点明显。由于缺乏具体的绩效目标引导,事业单位很难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来编制预算,双核算基础也无法展示出来,最终得到的预算指标也不满足实际要求,不利于后续预算执行稳定性维护。

1.2没有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总量较大,且财务数据的计算流程比较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度。为了切实满足财务数据核算的需求,有效避免人为误差,事业单位必须更新与升级传统信息采集方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与计算相关数据信息。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的业务系统并没有与财务系统完全融合,信息技术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且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会限制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此情况下,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可能会存在计算误差或数据收集不全面的问题,无法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

1.3全面预算绩效监督管理有待落实

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的背景之下,对预算方案的编制及执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科学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事业单位往往没有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监督力量比较薄弱,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成本和预算资金之间的偏差。经常是在事后对财政资金使用不当行为加以反思,其他部门没有积极配合整改,单位重点项目建设中无故挪用和占用资金的现象没有得到有力遏制。

2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措施

2.1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事业单位要想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也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预算绩效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与升级,以顺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考量,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往往会出现人为误差,难以保证数据信息整合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增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融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另外,要想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系统的融合,相关负责人还需要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管理的全面性,还能为部门人员查找数据信息提供便利。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信息化系统,提高数据信息整合的效率,通过对比与分析部门信息,及时发现各部门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陷,并反馈给项目负责人,从根本上保障预算绩效管理的精准性。

2.2加强学习、明确职责、完善制度

事业单位应组织预算管理人员加强对财政部门下发文件的深入学习,准确掌握文件精神,明确财政重点工作内容,提高预算法制意识。在工作中要准确记录每一笔预算开支,并监督其具体用途和执行情况。同时,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提高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同时,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绩效管理要以战略为导向,以管理目标为指引,全面落实好各个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好相关资源,提高资金、资产的动态监管,保证其安全性。同时,要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以各部门工作指标为引领,推动各部门工作的深化落实,将目标转化为结果,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任务。通过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单位发展增添活力。

2.3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监督力度

预算绩效监督和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避免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成效受到影响,帮助管理者在第一时间发现预算问题,维护绩效管理目标的有序实现。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做好绩效目标落实及预算执行方面的监督工作,提升评价效果。首先,各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于内部信息系统及信息技术,了解预算绩效目标的实际情况,并开展可视化处理操作,便于后续监督管理程序的制定。相关部门可以选择在财务系统中申请资金,系统会将不同部门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来,一旦系统检测到超预算问题,便会发出预警信息,管理者可根据反馈信息调整预算。对于单位预算资金剩余和预算执行情况等内容,系统同样可以通过信息的形式反映出来,降低相关问题的出现概率。其次,管理者也要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效率,构建双轨监管制度,除了提高对“花钱”的重视度,花钱效益也要展示出来,确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比,如果发现预算差异过大,预算专员应及时介入,调查并解决问题。

2.4提高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增加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基于此,事业单位要利用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将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普及给全体员工,营造全员参与、协同合作的氛围,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及员工执行力。明确预算管理人员所处主导地位,制定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计划,为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增强其法律观念,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巧,确保预算管理人员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化财务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履行岗位职责。

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合理确定目标,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建设,提高所有部门及人员的参与度,将预算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层,用于制定决策,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提升单位资金利用率,从而为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及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燕.政府会计改革助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研究[J].商讯,2022(2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