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4

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

(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安徽 合肥,230001)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银行业也在不断的改革进步。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其通过良好的股权制度设计,有效的实现了自身蜕变的最大效益,其实力也在逐渐变大变强。同时,当金融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农商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农商行转型势在必行针对其面临的市场难守、风险难控、效益难增的现实困境,在经济新常态化视域下农商行必须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经营能力,压缩管理层级,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稳步向全行资产规模、质量“双升”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农商行转型发展现实困境实践路径

2000年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变,已有23年了,农商行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多年稳居国内商业银行前列。截至2021年底,以农信社为主体转型为农商行或者农合行的共2199家,资产和负债分别达到43.5万亿元、40.2万亿元,较改革前分别增长15倍、14倍;资产负债规模约占银行业的13%,比改革前提高约4个百分点。[1]在大多数省份,农商行的市场份额已经居于前列,在地方金融中属于骨干力量。然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步伐加快,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上综合服务能力欠缺、客户体验待优化、创新发展动力不足等诸多困境。为应对如此困境,农商行亟需围绕业务、人才、科技三大核心方向开展高质量转型,具体措施包括优化业务结构、强化队伍建设、注重科技赋能等,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行业号召力,真正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转型贡献积极、稳健的金融力量。

1 改制以来农商行发展取得的成就

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中,农商行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扮演着服务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经过二十多年来的改制发展,农商行接受了市场的洗礼和变革的考验,其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第一,资金实力迅速变强,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农商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相对于其他大型及股份制银行来说,在农村地区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这使得其在改制后综合实力快速发展,存贷款规模不断攀升以安徽省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为例,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安徽农商银行系统83家农商行各项存款余额合计达到15010.11亿元,成为全省第一家存款超过15000亿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二,业务范围和产品多样性快速发展。目前,农商行不仅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提供其他多种综合金融服务,例如线上支付、理财、保险等这些服务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农商行的品牌影响力。例如,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涉农、小微、县域、扶贫等贷款投放量,服务网点数、服务客户数、手机银行用户数、银行卡发卡量、税收贡献度等十多项主要经营指标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银行业第1位。第三,人员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经过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洗礼,如今农商行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他们熟悉当地经济和金融环境,了解农民和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他们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和金融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融资和投资的目标。农商行在资金实力、业务范围、专业团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具有显著优势使得在金融服务领域具有竞争力,并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2]

然而,由于农商行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其租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较大,经营成本相对较高[3],这也造成了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成本高技术设落后、风控管理不健全、融资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了农商行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其上述不足也逐渐暴露,面临转型发展的诸多困境。

2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转型发展的现实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回调,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增长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农商行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而组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在改制成立的一段时间以来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驱使下其资产规模也大幅扩张。[4]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变化,农商行过度粗放的经营方式、过分依赖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以及市场反应慢和应变能力弱等诸多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商行的发展,并在经济新常态下日趋明显的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跟风式产品较多,不能形成自身创新品牌;内控和风险管理不到位,不良贷款和不良率持续攀升;偏离自身定位,缺乏特色区域性差异化三农产品,农村市场逐渐被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其他银行挤占等。

因此,对于农商行来说,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脱颖而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和目前遇到的困境,在问题中找差距,从困境中谋发展

2.1 缺乏金融创新能力,模仿式产品创新不能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要保持良好的效益,其业务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农商行而言,虽然已经改制成为产权明晰的现代商业银行,但是因受到传统农信社经营理念的影响,其对现代经营理念、现代产品更新和业务拓展方面并没有随着名字改制的成功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大部分地方农商行还是依赖简单的存贷款经营模式,并作为自己扩大规模的根本,这在当今飞速变化的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就难以和其他商业银行竞争。相较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来说,大部分农商行在提供产品服务时,只能提供传统的、同质化的金融产品,以及跟进模仿式的相关创新产品,不能根据区域特点、市场变化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在金融市场上的跟随、从属地位。[5]因此,农商行要想在改革中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并在瞬息变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强化产品创新能力,实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维护并不断扩大客户群体。但是就目前来说,农商行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及系统落后、客户层级老化、市场知名度较低等现实问题,部分原因是农商行缺乏金融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对客户的大数据分析,导致其在自主产品设计方面缺少竞争力,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缺少合理性,造成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

2.2 缺乏准确的业务定位,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未能严格落实

农商行改制初衷就是服务三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份额、同业竞争、指标任务驱使,其发展模式过分“求大求快”,而其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没有得到良好执行,削弱了农商行为三农发展保驾护航的引领功能。[6] 部分县域农商银行跨区域扩张,业务范围延伸到城市领域;其目标客群定位也超越三农及小微企业,将信贷资金投入一些大型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而一些为农业和农村服务的小微企业,却得不到农商行的支持和服务。同时,农商行盲目模仿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一些金融产品的开发和经营方式的构建也趋同,最终导致了农商行对自身定位的不清晰,农商行自身的特点逐渐淡化,为地方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越来越不明显,这也逐渐成为农商银行在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其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未能得到严格落实。

2.3 缺乏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发展模式跟不上现代银行业趋势

金融的核心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即风险管理者凭借各种风险工具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一切可行方法尽可能地杜绝或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尽可能地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后带来的损失,将损失情况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之内。部分农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缺乏对风险管控的认知,风险预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在放贷过程中,缺乏对市场、行业的精准判断,高风险投资业务增长偏快,集中度风险加剧,风险管控能力跟不上业务扩张步伐,导致不良贷款的加速攀升,难以实现风险、资本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农商银行长久以来形成的“坐商”式营销、粗放式人才培养和单一化绩效考核机制,已与现代银行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也跟不上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农商行的发展现状存在诸多问题,转型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压力、监管政策要求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挑战,农商行必须采取措施,包括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科技水平、扩大客户群体、优化经营策略等,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给予农商行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共同推动农商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形势,严峻的发展难题,农商行必须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立足“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实体、服务小微”不动摇,坚持“做优服务、做小客户、做新产品、做强资产”的经营宗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经营能力,压缩管理层级,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稳步向全行资产规模、质量“双升”的目标迈进,打造“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的“三好银行”长效机制。

3.1 明确自身定位,推进战略性转型

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农商银行需持续进行战略转型,不断调整发展战略,以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农商行成立初衷是为了服务三农,也就是说农商行肩负着农村金融主力军、地方金融排头兵和普惠金融领跑者责任。因此,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自身定位准确,不能放弃自身的主体功能,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制定良好的战略和计划,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改进,让农商行回归到本职中去并扩大和巩固在农村金融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以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为自己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延伸服务内容,增强用户对农商行的信任度、认可度,从自身定位出发推动农商行业务、产品、科技、人才培养等战略性转型,实现从农村信用社向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转型。

3.2 加大金融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经济新常态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金融创新对农商行的发展、壮大、赶超尤为重要。农商行在金融创新中,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客户要求的金融服务内容,让客户在选择产品时能更好地相信农商行的服务品质。同时,不能忽视自身的优势,必须不遗余力的整合资源,提升产品的服务功能,打造农商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做大做强农商行的规模。[7] 同时,高效的互通互联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农商行在进行金融创新过程中要加大布局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线上业务等,用好“互联网+”模式,强化物理网点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智慧网点金融服务和商圈服务相配套,形成区域化的生态服务圈,只有这样才能让农商行拥有更多客户,并增加粘性,实现转型优化。此外,科技是金融创新的载体,有效的金融创新,必然是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将农商行业务、产品流程再造,提高服务效率,才能真正壮大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

3.3 优化业务结构,转变盈利模式

在国有行、股份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提升的当下,农商行依然以存贷利差这一传统的盈利方式作为自身利润增长点。而随着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存贷利差空间的不断收缩,这种单一盈利方式已不能保障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农商行在转型发展中,要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就要优化资产结构、设计良好的资产负债模式、建设多元化的收益模型。在存款方面,要优化处理传统存款业务模式,通过产品创新增加活期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占比,同时高度重视对同业资金的吸收和运用;在贷款方面,扩大对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和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投入,实现贷款利率的长期收益锁定;同时,大力扩张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如积极开展财务咨询、资产管理、信用卡分期、网上金融业务等,保持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非银行金融公司联系,开展代理理财、代理保险、代理贵金属买卖等中间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扩大农商行的业务范围,增加农商行的利润来源。

3.4 加大人才培养,凝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金融行业也是如此,农商行要取得转型成功,就必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整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贡献自身的才智,让人才留得住,增强农商行的竞争力;同时,培养农商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会印刻在员工的一言一行中,可以通过员工的言行提高农商行的品牌影响力。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了解本行企业文化,并能内化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具化为行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团结性和战斗力,提升行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凝聚成农商行的核心竞争力。

3.5 完善内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部分农商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偏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内部防御和预警机制。因此,农商行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农商行内部控制体系;抓住经济新常态这一契机,充分宣传内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内控制度的实施对风险控制的保障、对各种欺诈与舞弊行为的防范,对农商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8] 另外,农商行在推动公司治理过程中,也要遵循现代公司治理原则,深化用人、薪酬、考核机制改革,实现按股权说话。在经济新常态发展情况下,农商行要顺应市场发展节奏,时刻拧紧风险防控的弦,全面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同时,加大不良贷款压降控升力度,落实“三查”及审批制度,控制新的贷款风险,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对违规贷款做到有责必究,守住、守牢贷款风控底线。

4 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看清形势、勇于作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按照区域特色和业务特点设计转型发展模式,对业务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设计高效沟通的扁平化管理结构,增强员工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有效的内控和风险防御控制系统,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从而摆脱现实困境,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农商行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福林高亮.新发展阶段推进农商行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221873-78.

[2]江晨樱.新常态对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生产力研究,2015(12):27-31

[3]李霞.中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发展战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 2013(36):120-121

[4]杨杰.新常态下县域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路径思考——以湖北潜江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武汉金融20150447-49.

[5]陈旭东.经济新常态下对农商行改革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2087-88.

[6]董辉炯.农商行转型升级必要性[J].中国金融201722:56-57.

[7]王国斌.新常态下农商银行的转型与发展.[J]金融时报社2015.17:17-19

.

[8]吴寅恺.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研究[J].时代金融2021(7):74-76.

通讯作者及联系方式:李垒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人民西路3号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西支行,手机号:13856941497, 邮箱:459263935@qq.com

 


[*] 作者简介:李垒(1980—),男,安徽肥西人,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西支行行长,经济学硕士,中级经济师、中级审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