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5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利敏玲1  冯俊敏2(通讯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护理效果。方法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2年2月,2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28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视为研究组,对比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结果对于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应对方式评分,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消除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关键词:负性情绪;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护理路径;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情感异常低落或者异常高涨,伴随抑郁状态、躁狂状态,且间歇反复交替发作,后者两种状态的一种状态为主持续发作,具有可缓解性与周期性。双向情感障碍伴随多种并发症,例如支气管哮喘、心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偏头痛等,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临床在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时常采用药物治疗,配合科学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认知,促进恢复[2]。本研究选择56例患者为对象机械能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3~63岁,平均(43.95±4.83)岁。研究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25~62岁,平均(44.53±5.9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是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内容有心理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等,护理人员应对这些基础护理流程、要求、准则及注意事项均应熟系,重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从而更好的避免感染、病情恶化等情况出现。

研究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1)入院健康教育:对于神志清醒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若患者年龄大、理解能力差,可采用视频、播放语音等方式进行,并对患者家属开展教育,要求其在患者的治疗中积极参与。(2)院内护理:①服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保证药物疗效;②活动指导:鼓励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脑力劳动和各种文娱活动,强化、完善社会实践能力和激发患者对生活的乐趣,引导其主动融入社会,接触各类人群,重建社交能力;③心理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学会合理宣泄,自我调控情绪;勇于接受不同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教导患者遇到烦恼或困惑时积极向家人或朋友、科研组人员倾诉与求助,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缓冲作用,促进患者恢复社会功能;④营造安全融洽的生活环境:了解患者是否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是否通畅等,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⑤复诊指导:约定到医院复诊的时间和方式等。(3)出院指导:①出院前1周,由科研组人员与患者、家属签定科研知情同意书,为患者建立管理档案,填写出院联系卡,注明所在社区医院;②确立1名患者家属为家庭协管员。

1.3 观察指标

评估负性情绪,量表为HAMA量表、HAMD量表,各量表满分为42分。评估应对反应,量表为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包括面对评分、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其中面对评分具有正相关,随着评分升高,患者积极性越好;屈服与回避是负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呈现形式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呈现形式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x±s,分)

组别

n

HAMA评分

HAMD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28

13.78±2.17

8.95±1.12

13.45±2.04

8.89±1.04

研究组

28

13.83±2.45

6.73±1.09

13.67±2.12

6.34±1.12

T值

/

0.7121

5.0945

0.7634

4.6795

P值

/

0.4374

0.0000

0.4536

0.0000

2.2 两组患者应对方式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面对评分、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对比(x±s

组别

n

面对评分

屈服评分

回避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28

15.64±2.45

24.89±2.09

11.34±1.35

8.97±0.34

15.87±1.56

12.89±1.34

研究组

28

15.96±2.25

21.56±2.78

11.72±1.62

7.43±0.56

15.45±1.23

10.54±1.14

T值

/

0.8945

5.1242

0.6734

5.6745

0.6745

5.5334

P值

/

0.4312

0.0000

0.5412

0.0009

0.5412

0.0000

3 讨论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在发作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同时也被视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该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当前其具体机制与发病原因仍未明确,仅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功能下降等存在相关性。临床在治疗双向情感障碍时常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心静稳定剂、抗抑郁药物,若患者处于严重的狂躁发作、抑郁发作,应当住院治疗。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受到自身疾病特点的影响,其治疗依从性较差,往往存在漏服、错服药物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有学者

[2]提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其影响因素包括社会与亲子支持、自我效能、社会网络、人格特点等,其中女性孤独感发生率高于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情绪低落、消极、自我价值认知低、容易激动、内心需求无法满足等,因此, 应当重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综合护理[3]。临床路径护理表示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在很对特定患者实施护理,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入院护理、接诊护理、诊断护理、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制作护理计划表,详细标准检查内容、治疗内容、护理内容,明确患者疾病状态,并详细记录,评估出院时间[4]。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首先需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确保用药标准且规范,安抚患者,避免出现紧张感;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采用强沟通技巧、优秀操作,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5]。本次研究中,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可见,研究组护理后负性情绪评分、应对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消除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美红.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11):4.

[2] 顾凯烽.临床护理路径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饮食保健, 2021(030):000.

[3] 陈苏华.系统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7):4.

[4] 温燕文,何少赣,廖田凤,等.优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效果及服药依从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21, 30(4):2.

[5] 钟美浓.基于疾病全程管理的专题活动式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35(29) : 2284-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