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糖尿病“遇见”脂肪肝

/ 2

当糖尿病“遇见”脂肪肝

雷高霞

成华区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51

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肿瘤等为主的高发性慢性病的发生率快速提高,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群的比例亦不断提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因慢性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因慢性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5%,慢性病患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由慢性病所产生的疾病负担占同期各种疾病产生的疾病负担总和的70%左右。

心脑血管疾病仍居我国慢性病致死率之首,我国脑卒中患者已达1300万,冠心病患者超过1100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不健康饮食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可变因素,由于未能得到良好控制,慢性病患病率持续增长,以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脑卒中等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居首位,从1998年的3.88%增长至2018年的25.10%,平均每年增长1.06%。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疾病的患病率跃居第二位,从1998年的0.47%增长至2018年的6.25%,平均每年增长0.29%。慢性病的治疗以及慢性病引发的疾病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长期、巨大的消耗。普遍存在的慢性病共患现象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负担,确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以此展开日常科普。

“很多人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有轻度或中度脂肪肝,认为不过是工作节奏快,平时应酬太多造成的,是小事,既不重视也不治疗。”这是越发常见的现象。随着脂肪肝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经使许多人的健康深受其害,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明显缩短。

脂肪肝是指肝脏的脂肪异常存积,相对于正常肝脏而言,脂肪性肝脏会变大变油。得了脂肪肝以后,肝脏从原来的红润,变成了浅黄,面积体积都是增大的。脂肪肝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病的过渡阶段。通常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营养过剩、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

肝脏是脂类合成、运转和利用的场所,并不大量贮存脂肪。当肝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运出发生障碍时,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而形成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肥胖性脂肪肝:体重超标者,30%~50% 的人有不同程度脂肪肝,重度肥胖者比例更高。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肝脏不仅负责合成脂肪、分解脂肪,还负责储存脂肪。负责把脂肪从肝内向肝外转运的“运输车队”是载脂蛋白。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多是瘦人)由于体内缺乏蛋白质,难以合成足够的“运输车队”,脂肪就无法向肝外转移,只能堆积在肝内形成脂肪肝。

糖尿病脂肪肝:胰岛素不仅“指挥”血糖代谢,还与脂肪的储存密切相关。糖尿病与脂肪肝常相伴随,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成年患者比例超过50%。

快速减肥性脂肪肝: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重的行为可引起脂肪在短时间内大量分解,从而导致大量过氧化物(属于一类自由基)产生,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其他类型:药物性脂肪肝、妊娠脂肪肝、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脂肪肝危害的不只是肝,检查出脂肪肝,很多人都会开玩笑似的归结为吃的太好了,赶快减肥,全然没有真正意识到脂肪肝的危害。事实上脂肪肝的危害是非常不容忽视的,它同样可以导致肝硬化或者肝癌;另一方面由肥胖引起的脂肪肝,还容易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负责任的说脂肪肝的危害并不仅仅局限在肝脏。

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脂肪肝呈现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就是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早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这些疾病相关的脂肪肝在儿童时期就已有发生。对孩子来说,因为未来很长,所以病程比成人也长。另外孩子患脂肪肝以后,整个的病程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脂肪肝对孩子的身体危害更大,儿童脂肪肝比成人脂肪肝要顽固,需要更加重视。

脂肪肝发病率逐年提高,以营养过剩型脂肪肝的发病人群最多,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尽管如此,很多年轻人往往不重视脂肪肝。绝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当感觉到乏力时,也可能已经是中度或重度脂肪肝。部分患者有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或胀痛等非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略掉。中、重度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如果脂肪肝恶化成肝硬化,那就会出现腹水、出血等并发症。

如体检报告显示已经有轻度脂肪肝,不能以为自己没有症状,就完全忽略。如肝细胞只是“长胖”了,还可以“减肥”,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导致肝细胞纤维化,那可就无法逆转!临床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

临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一半的人合并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因此有人直接将糖尿病改为“糖脂病”。“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正成为一种临床新理念。临床病例显示,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表现为餐后血脂水平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减慢,对大血管病变的危害性最大。很多2型糖尿病人症状不典型,并无“三多一少”现象,只是人很肥胖,多因出现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时才去医院就诊。

如果把糖尿病比作“狼”,那么血脂异常就是“狈”,通常“狼狈为奸”互为帮凶。如能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调整血糖也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目前脂代谢的治疗状况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优劣的标准。请记住,简单的口号就是打“狼”务必除“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使脂肪代谢步入到正常轨道,是防止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关键。临床研究证实,当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促使肝脏内脂肪浸润的消退;而血糖控制不佳时,尤其是酮症酸中毒时,肝脏往往迅速增大,呈高度的脂肪浸润。

如何控制血脂血糖呢?理想的血糖控制指标是,空腹血糖小于6.0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少于7%,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低于8.0毫摩尔/升。

首先应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热量摄入,鼓励多食低糖的蔬菜、水果,每日摄取热量以每公斤体重35~40千卡(147~168千焦耳)为宜。饮食中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占总热量的10%以下,减少胆固醇摄入。

对于饮食控制不奏效者应适当服药。如轻度的2型糖尿病可加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及其缓释片等。1型糖尿病人或药物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人可应用胰岛素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脂肪肝者,可加用烟酸的衍生物利平脂或苯氧乙酰类的吉非贝齐等,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或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胆固醇。此外,补充胆碱、卵磷脂、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也可改善脂肪肝或减轻肝纤维化。

总之,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共同点是两者都是代谢性疾病,且相互影响。本文简单科普旨在提高大家对疾病的认识,恐惧源于未知,有意识了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有利于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