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

高丹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呼伦贝尔学院    021008

摘要: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教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的关键,亟需创新策略来适应时代需求。基于此,本文将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从转变观念,重塑田径形象;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田径融入校本文化,拓展田径课堂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通过这些创新策略的应用,相关教师能在实现田径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体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校;田径教学;创新策略

引言

在当前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校需要采用创新的策略来推动田径教学的发展[1]。此次引入体教融合的理念,旨在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特色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探索出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的全新路径。通过一些创新策略的应用,将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实现田径教学的目标,更充分发挥体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面对未来的发展,高校田径教学将积极适应时代需求,迎接挑战,努力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体育强国梦。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拓展田径竞技人才培养路径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之一是拓展田径竞技人才培养路径[2]。传统的田径教学往往侧重于技术训练和竞赛成绩的提升,而体教融合的理念提出了更为综合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高校田径教学可以注重发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技术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才能等方面的培养。这样的综合培养路径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全面、多样化的田径竞技人才,为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使学生满足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创新还具有使学生满足社会市场实际需求的意义[3]。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学生仅有的田径技术的熟练程度往往难以在职业发展中脱颖而出。因此,高校田径教学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等,使其具备更加广泛的职业技能。通过引入实践教学和跨学科的培养模式,高校田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多个领域拥有综合素养,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需求,为他们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创新还可以从思想上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传统上,学生容易将田径教学仅仅视为一门功课,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然而,体教融合的理念强调全面发展和育人功能,要求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田径教学对于他们的价值和影响。通过开展富有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活动,高校田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转变他们对学习和成长的认知,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由此可知,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以及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将能够培养出更全面、多样化的田径竞技人才,并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也将促进我国田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校田径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田径课程存在认知偏差

在一些高校决策者中,存在着“田径运动不重要”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田径课程的功能可以被其他体育课程所取代。这种观点源于对田径运动本质和田径课程独特作用的认知不足。他们认为其他球类、体操类等体育课程更具有趣味性,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尽管这种观念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价值[4]。事实上,田径运动包含了走、跑、跨、跳、投、全能、接力等多种运动形式,每个小项都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和广博的知识。田径运动对体能、智能的提升具有全面的效果,并且在培养体育竞技精神和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然而,由于田径项目训练周期较长、训练枯燥艰苦,并且短期内运动成绩难以有较大提高,一些教师认为田径课程对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因此重视程度较低。这导致田径课程常常停留在形式主义,无法发挥其教学和训练的真正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过时,创新、趣味性不够

高校田径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及方法过时,创新及趣味性不够的问题。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常常出现重复繁琐的基本功训练,缺乏新颖刺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使得学生对田径课程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首先,教学内容的陈旧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高校田径课程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技术训练层面,缺乏对田径项目更广泛知识体系的探索和引导

[5]。比如,跑步技巧的训练可能仅限于简单的跑道跑步,而忽视了多样性跑法、场地的跑步等其他方面的训练。这种内容上的限制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全面的田径知识,也无法体验到田径运动的多样化魅力。其次,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趣味性,是造成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调的指导和演示,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他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田径运动的乐趣,也不容易坚持下去。总之,高校田径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存在着陈旧和缺乏创新趣味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颖多样的田径项目和技巧,同时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指导和实践交流,以提高田径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三)缺少对田径课程的有力支撑

高校田径课程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课外相关活动少,缺少对课程的有力支撑。除了正式的课堂教学外,丰富的课外活动对于田径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田径课程在课外活动方面存在不足。学校对田径运动的组织和参与较为薄弱,缺乏有针对性、丰富多样的与田径相关的活动。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田径运动方面的接触和体验机会相对有限,无法全面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技能与能力。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塑田径形象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确立高校田径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观念,重塑田径的形象。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

第一,教师应该转变认知观念,对田径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要认识到田径运动不仅仅是竞赛项目,更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教师应该摒弃过度强调竞技性的观念,将田径课程定位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意识和塑造良好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体现田径运动的人文属性,引导学生通过运动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并与他人分享乐趣。第二,需要明确田径课程的重要价值。田径课程作为培养体育意识、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竞技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自律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田径运动的规则和纪律让学生建立起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价值观念,并将这种价值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三,了解课程改革趋势也是田径课程创新的重要方面。随着体教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课程将体育元素融入其中,形成综合性的课程模式。教师应该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和教学导向,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将田径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科之间的协同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跑步与数学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几何测量和速度计算等活动;通过田径与艺术的结合,组织田径舞台表演活动等。只有在这样的创新改革下,高校田径课程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

造成高校体育田径课程具有枯燥性特点的原因之一即田径运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对此,教师在优化田径教学内容时,应注重田径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举例而言,教师应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挖掘和寻找教学素材,将田径运动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连接。如将300米短跑与紧急逃生联系起来,跳远与跨越障碍物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和应用田径运动的技能和原理。教师还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户外活动内容,如田径迷宫、定向越野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户外活动,不仅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田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和巩固。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学习能力,能有效实现体教融合,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创新课程体系方面,教师应注重构建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丰富田径选修课的种类,增加障碍跑、跨栏跑、越野跑等课程,以此扩大学生选择的范围。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爱。除了技术讲授课之外,教师还可增加理论课、实践课、体能课、比赛课、辩论课等形式的课程。通过不同形式的课程设置,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当然,为创新课程体系,教师还可以引入实践教学。即通过组织田径比赛、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田径运动的规则、策略和技巧,并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课程体系是体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教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寻找教学素材,注重探究和互动式教学,丰富选修课程和课程形式,引入实践教学,使田径课程更加有趣、实用和具有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三)将田径融入校本文化,拓展田径课堂

将田径融入校本文化,拓展田径课堂是体教融合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身心健康的有效策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本文化资源,将田径与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学校举办体育节、校庆或其他重大活动时,引入田径运动项目,如校园长跑比赛等,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田径的乐趣和体育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建议学校定期组织田径主题活动,如田径比赛、田径俱乐部、田径展览等。当然,教师还可以为田径课堂创设一个积极向上且富有田径文化氛围的环境。如装饰课堂墙壁、展示学生的田径作品、竞赛奖状等,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激励和动力的环境中学习田径,增强学习的愉快感和归属感。因此,将田径融入校本文化是扩展田径课堂的重要策略。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田径课程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育人效果。

结束语

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施创新策略之前,教师必须认识到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田径课程的认知偏差、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过时以及缺乏有力的课程支撑是这些问题的主要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应该转变观念,重塑田径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结合当下的教育趋势和学生的兴趣,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将田径融入校本文化,通过举办特色赛事、田径展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和热爱,拓展田径课堂。相信高校田径教学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策略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田方豪.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J]. 体育视野,2022,(21):52-54.

[2]孙高生,谢慧松.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过程的创新[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0:107-108.

[3]牛振军,吕红丽,吕青. 体教融合促进高校田径教学创新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0:108-109.

[4]李花湘. 体教融合背景下南京地区普通高中田径运动的创新发展策略[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20:52-53.

[5]周勇,孙晨晨,王文慧.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A].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第三十一届中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202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