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构建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冯  澜

湖南汨罗市第一中学,414400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要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不仅能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能提升阅读的水平,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文明成果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三观。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梳理问题,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认知架构,提高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应用微探

一、思维导图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弥补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忽视了学生、教师与语文文本之间的交流。在中学阶段,孩子需要在课堂内外的时间里用心读书,以养成阅读的兴趣爱好与习惯。如何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壁垒?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发掘学生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并适时组织交流和共享,还应善于发掘、保护和支持学生在读书中的独到见解。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缺少认知,难以成为整体体系,学生也不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特别是对于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著类的文章,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地梳理问题,并建立出属于自己的认知架构,提高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因而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读书质量,还在于激活读书潜能、推动思维发展、提升学习能力。

(二)适应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017年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方案》以及各个专业的课程标准,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明确了课程标准的目标。新课程的修订,促使“整本书阅读”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教学方法的变化则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标志。新课程还提出:应当重视每一名学生个人发展的主体性的特点。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教材,而不传授学习方法,势必会“以教师为中心”,就违背了新课改的理念。而思维导图的运用促使了学生回到真实世界,并学会了和别人共享思维的成果,进一步确定了本专业课程的功能定位,即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掌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建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同样也与高考综合改革衔接——按照学校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升学考试的要求加以设定、选修或选考。

(三)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的主体性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就提出了新三中心理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我国盛行的素质教育也主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当前的课堂教学虽已改变了原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但仍然摆脱不了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模式。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们滔滔不绝的高频次问题占用着课堂的多数时段,学生很难有机会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教育任务,但同时也背离了核心素养的基本导向,从而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师问师评”的模式使语文教学极易步入压制学生独立探索、自主思考的环境之中,长此以往,不仅磨灭了他们主动提问的愿望,还限制了他们思维发展的自由,其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思维导图在不同类型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策略

(一)在学术著作类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要阅读某一学术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成果。学术著作类作品对于中国学术发展具有重大贡献和推进意义,并获得了国内外认可,由于学术著作类作品往往晦涩难懂,因此运用思维导图去认识文本内涵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需要去掌握的学习方法。

导读预设,思维导图激发阅读兴趣:读书也有其内省性质,即着重在感知,当学习者面对教材文章,就会联系到作者、主题、体裁等,同时对文章所表达的教学内容、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甚至情节场景、人物形象和命运关系等,产生了急切求知的心情,这便是阅读期待。所以,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环节是否能够调动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是否有学习文本的动力。 

以《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为例,阐述思维导图在学术著作类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策略。教学分析: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把整本书梳理成体系有一定难度。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一:从“春节回家潮”“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自己种菜”“北漂”等话题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师生互问互答。活动创设思路:以谈话的形式引入,内容生动有趣,切中于同学们的生活感受,并引起学生热烈讨论,可以激发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通过同学们发言,体现浅层教学中“体验与感受”的着力点。   

活动二:1.导入《乡土中国》的第一章“乡土本色”,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出答案,分小组,画思维导图。引出阅读学术著作类方法的导图:活动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模式,并理性思考;同时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考社会问题。并且这类内容更接近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同学们运用导图解析社会问题的方法,能使结论更加理性和全面,从而引出了下面量化社会研习的方法。经过讨论后明确:土地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讲至关重要。

(二)在文言文类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策略

阅读文言文停留于浅层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鸿门宴》的导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解题,品析重点段落,揣摩人物个性特征,培养了学生读史的兴趣,并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提示,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引,引导学生对词性灵活运用,形成了良好的理解,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思维导图的价值。

(三)在小说类文本阅读中的教学策略

基础阅读,思维导图绘制人物事迹:基础阅读又被称为初级阅读,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当中,通常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描绘作者的生平,而学习者则在绘制过程当中,逐渐了解了作者与文章思想内容,并以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一个新的概念,即“核心素养”也被提出,它是指学生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符合个人终身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品质和基础技能。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就是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读完一本书的目的,而是要借助整本书阅读教学来落实核心素养,牢牢抓住核心素养的方向,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掌握阅读方法,又能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奋嘉.同形同质”——论《红楼梦》环境与人物统一的审美心理功能[J].红楼梦学刊,1991,(07).

[2]高青芝.《红楼梦 》”“环境与人物形象塑造[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

[3]张康夫.《红楼梦大观园》主题绘画审美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