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一劳模,一文一精神----中职语文课堂思政教学模式案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一文一劳模,一文一精神----中职语文课堂思政教学模式案例探究

齐春霞

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    邮编:255400

要: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语文课堂积极探索的教学模式。中职语文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之人更需要积极融入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语文教学课堂思政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无形中实施思政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中职;思政教育

0前言

培养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中职生,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过硬,更需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中职语文,虽然属于文化基础性学科,但它是非常适合进行思政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日常的教学中,该学科的思政教育往往侧重情感浸润缺乏系统性与持久性,更缺乏学生情感体验本案例侧重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学生劳模精神的培养,借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参与课堂、体验活动等,实现知识提升和情感培养的双目标。

1整体教学设计

1.1教学内容分析

立德树人的主线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本案例选取弘扬劳模精神的典型作品进行案例探究。授课中注重课前知识储备、课中师生互动、课后拓展延伸,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知识学习为主线,辅以潜移默化思政教育学生阅读学习有关劳模精神的作品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综合素养,同时领悟劳动模范的精神特质和人格魅力,引发他们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践行,努力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拼搏进取精神的时代劳模

1.2学情分析

根据课前测试结果和问卷调查数据,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和本模块教学内容及日常教学了解,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筛选、概括总结能力;云班课、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手段运用熟练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对新闻通讯这一文体有所接触,但全面把握长篇新闻、写作新闻通讯的能力欠缺;学习主动性一般,需要老师及时检查、督促。

1.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制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在深入剖析教材、学生学情和行业人才需求现状的前提下,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提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育人目标,确定本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

1.4教学策略

为提升教学实效性,将每节课情境教学、体验教学、任务驱动、问题引导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夯基础——抓重点——剖难点——传精神”课堂主线,信息化手段贯穿每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探究、课后拓展实践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以及文化传承与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更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教师教学中适当的点拨,渗透德育教育,便于德育之花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2课堂思政实施过程

2.1组织过程

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发布预习任务)、创设情境(颁奖礼)、兴趣激励(课前活动、视频/图片+语言导入、小组互动)等形式,迅速吸引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关注,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2.2实施过程

课文学习通过“粗读、速读初感知——选读、精读突破重难点——联系自我反思迁移升华”三大环节,通过听、说、读、写、品、悟等形式灵活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实现德育目标浸润。以寻找时传祥为例教学过程中可设置:知人论事---品劳模;深挖品质---颂劳模;重访高原---学劳模;以身践行---做劳模等四个重点环节

2.2.1知人论事---品劳模

在“知人论事---品劳模”这一课堂环节中,教师可通过微课自学、思维导图梳理、趣味活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旨在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人物事迹,并掌握正侧面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实现本节课语言理解与能力目标,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2.2深挖品质---颂劳模

在“深挖品质---颂劳模”课堂环节中,可通过设置问题及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劳模精神的薪火相传,弥足珍贵。本环节结束设置主题活动:让学生为时传祥写一段颁奖词,赞颂其劳模精神的崇高与可贵,感悟时传祥精神的经久不衰。

2.2.3重访高原---学劳模

在“重访高原---学劳模”课堂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文章片段赏析(《时纯庭:如果我不是时传祥的儿子》)进一步感受时传祥子女对其精神的传承,播放新时代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劳模视频,让学生感受劳模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2.2.4以身践行---做劳模

在“以身践行---做劳模”课堂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成就自己出彩人生,续写时代劳模新篇章。借此环节引导学生迁移升华,由小及大,激发榜样对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2.3评价方式

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教师

可采用“四结合”评价方式。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现场观察与纸笔测试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3课堂思政实施成效

通过实施,语文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总结反思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通讯稿、人物传记的能力增强,劳模精神得以培植。

4课堂思政实施意义

语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文本,本案例注重立足课文文本,通过一文认识一位劳模;深挖文本,通过一文学会一种文体;拓展文本,通过一文探究一种精神。借助寻找时传祥一课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与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环节,在知识学习中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在激励互动中根植精神、以身践行。

5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师,我们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思政元素和育人价值,引领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升个人核心素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锡华.润德育于无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素养探索[J].中国培训,2019(12):7-8.

[2]吴小丰.语文教学中滲透思政教育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4).

[3]李祝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9(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