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及CT对肝硬化合并肝癌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MRI及CT对肝硬化合并肝癌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的探究

李东海

河北省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邮编:056001

摘要:目的:探究MRI和CT在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的诊断中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价值。探讨了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中,两种检测技术对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病变情况的判断作用。为了评估MRI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本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3例患者,对其进行MRI和常规CT检查,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法对两种方式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对比发现,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3.15%,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为83.56%,MRI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检测方式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由于采用的技术不同,其具体的诊断结果存在一定差异。MRI诊断措施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精度,为患者的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MRI;肝硬化;小肝癌;早期诊断

引言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该疾病的诊断通常采用CT和MRI检查方法,然而,由于检查过程中微小的变化,其诊断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因此,在肝硬化并发小肝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采用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本文旨在探讨MRI技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这一期间诊断的73例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0∶33,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7岁和76岁,平均年龄为(58.66±3.25)岁。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且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后明确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检查前三个月无急慢性感染的情况。研究内不包含合并循环障碍的患者以及并发急慢性感染的患者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进行。

1.2方法

在进行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了多普勒超声仪这一仪器,并在检查时使用适量的Sono VueMRI剂,随后将冻干粉混合溶解摇匀于5ml的生理盐水中,并注射于患者肘部浅静脉部位,最终进行超声检查。

在进行常规CT检查时,需对患者的肝内占位性病灶位置、数量、超声波回声影像、大小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随后通过不同的切面对患者的肝内占位肿瘤进行观察,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诊断。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式下的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 22.0是本次进行数据处理的软件,在进行分析处理后,分别采取±标准差和n(%)来表达计量和计数,并采用t和X2进行数据的检验。经过对比后,如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则通过(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MRI的诊断准确率为93.15%,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为83.56%,MRI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CT(P<0.05)。

3讨论

3.1肝硬化CT表现与诊断

3.1.1肝硬化CT表现

大多数CT平扫结果呈现出低密度病变的特征,而极少数则呈现出等密度、高密度的病变形态。当出现肝实质内出血时可表现出明显强化。CT扫描可为了解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以及腹部其他区域的情况提供有力支持。肝实质内病灶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阴影,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有不连续结构。肝脏的整体密度呈现下降趋势,CT扫描结果与脾脏的CT值相近或略有差异。肝实质内无明显钙化灶。肝脏在初期呈现增大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容积逐渐缩小。门静脉周围及肝门附近组织硬化明显。肝脏的形态呈现出不规则的外观,并且存在着一些结节。门静脉系统未显影,脾血管周围无明显结构改变。肝脏的大小比例存在差异,其中最普遍的是尾叶和左叶肝脏,而有些则呈现出相对较小的尺寸。门静脉系统正常或扩张。肝实质内的密度呈现出不均匀的趋势,同时出现了瘀滞现象,再发性结节的密度略高于正常水平,导致肝门和肝裂的大小出现了变化。门脉高压时脾也增大,但并不是完全代偿性增生。肝硬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脾脏的扩张,其外缘直径超过五个肋单位。脾功能亢进时出现脾肿大。

3.1.2肝硬化CT诊断

RN和DN的非铁沉淀罕见,少量DN脂肪含量较高,即使在平扫情况下也能观察到低密度结节的存在。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发现一些非铁蛋白沉积于肝内并形成了新类型的肿瘤。当肝脏内的铁元素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CT扫描结果表明肝脏出现了轻微的高密度结节,这种现象与RN和DN中的铁元素含量有关。由于这种异常结构可能有血栓形成及肿瘤细胞浸润,因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进行平扫时,少数RN患者可能会出现低密度结节,这是由于血压下降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梗死所致。这些改变可能提示有潜在血栓形成倾向,因此对其诊断意义应慎重判断。由于大RN和DN的血供与正常肝脏或邻近肝实质相似,因此它们在动态增强的各个阶段都表现出等密度,无法呈现大RN和DN的特征,但在小门静脉或平衡期则呈现较小的趋势。

3.2肝硬化MRI表现与诊断

3.2.1肝硬化MRI表现

通过MRI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肝硬化结节,同时还能够区分肝硬化结节和肝细胞癌,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对其认识仍不够充分,在临床上容易误诊。该病症呈现为大小不一的结节,且在肝脏表面有局部凸起。单纯肝硬化的信号强度存在异常,然而,同时发生的脂肪变性和肝炎可能导致信号传递的不一致性。肝脏结构正常,无明显变化,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有不同程度水肿或出血。腹水和肝外门静脉呈现扩张增粗状态,同时脾脏呈现增大趋势,且门静脉与体循环之间存在着侧支循环。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注射造影剂能使病灶明显缩小,且有较好的重复性。经过增强扫描,未发现任何强化结节,而肝实质在增强后呈现出低信号结节的特征。

3.2.2肝硬化MRI诊断

尽管非铁沉着大、DNT1WI、T2WI均呈现等信号,但T1WI和T2WI则表现出低、高信号的特征;在不同直径范围内,随颗粒尺寸增大,各参数变化幅度减小。当周围的纤维间距较大时,T1WI和T2WI所呈现的信号呈现出明显的高强度和低强度;微量的非铁元素沉积在DNT1WI上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而在T2WI上则呈现出升高或降低的状态。尽管DN与RN在尺寸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尺寸大于1.5cm或大于2.0cm的DN中,DN占据了主导地位。

结论

在肝硬化的诊断中,CT和MRI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其中一些微小的肝癌和癌前疾病可以被有效地治愈,而误诊、漏诊或治疗不当则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对于肝硬化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导致了临床上出现许多错误的判断,因此需要提高对其正确认知。在临床实践中,尽管CT和MRI对肝硬化的诊断结果相差不大,但两者均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实现了对肝硬化的精准诊断,从而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璐,张曼,朱军.肝硬化诊断中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的应用价值[J].世界复合医学,2022,8(10):20-23.

[2]唐燕,魏国李.超声造影辅助下穿刺联合常规系统穿刺诊断可疑肝硬化的临床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21):3951-3954.

[3]叶智川,肖培菱.能谱CT与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09):1715-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