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

李如玉李红

贵定县洛北河卫生院,贵州 黔南 551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在本卫生院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74例,将其按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接受护理指导的为研究组,接受基础护理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及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过程中,实施护理指导可有效降低儿童接种不良反应,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指导;计划免疫接种;儿童;接种不良反应

儿童是接种疫苗的主要群体,实施儿童计划免疫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1]。由于儿童正处于特殊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均处于不完善状态,还有一些父母未掌握计划免疫接种的知识,这对于疫苗接种工作会有一定的影响[2]。临床观察表明,接种时,护理人员对接种孩子及家长行相关护理引导后,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从而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此,本文以对比研究的方法为基础,对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在本卫生院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年龄2个月—5岁,平均(2.27±0.51)岁。研究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94±0.87)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儿童家长同意且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儿童;(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接受基础护理,包括:实施免疫接种前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严格消毒等。

研究组儿童接受护理指导,包括:(1)在疫苗接种前,护理人员向家长讲授疫苗品种和功效,讲述禁忌、预防等,从而使家长更清楚疫苗的适用范围。要叮嘱家长在接种疫苗前给予孩子清淡的饮食,避免由于过度刺激食物所产生的副作用。(2)对年龄较大的幼儿,应给予鼓励、慰问,用对症心理治疗来消除其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从而提高其配合度。(3)护理人员要对孩子的身体和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其中包括儿童是否已达到受试条件以及药物有效期及产品名称等。(4)接种过程需引导家长协助儿童保持正确体位,保证接种部位充分暴露,拔针后告知父母切勿反复按压接种位置。(5)接种后,请家长带孩子一起在医院逗留观察30分钟,如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对症治疗,未出现副作用再离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比较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发热、淋巴结肿大、眩晕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如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x±s)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评分

研究组

37

91.32±3.01

对照组

37

77.24±4.16

t

-

7.941

P

-

<0.05

2.2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皮肤瘙痒

发热

淋巴结肿大

眩晕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

37

1(2.70)

1(2.70)

0(0.00)

0(0.00)

2(5.40)

对照组

37

1(2.70)

3(8.11)

1(2.70)

1(2.70)

6(16.21)

x2

-

-

-

-

-

11.894

P

-

-

-

-

-

<0.05

3讨论

疫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疾病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目前实施儿童免疫计划疫苗接种工作时由于家长缺乏计划免疫的认识,导致免疫接种率出现降低。所谓的计划免疫能够有效地预防重大疾病发生的概率,主要是采用相关防疫药品对于相关的人群进行接种疾病的免疫抗体,从而使得人群具有某种特性的抗免疫能力,这样有效地防止了疾病的发生以及传播。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家长对于儿童免疫接种不够了解,所以在儿童免疫接种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恐慌。其次,由于儿童年龄比较小,所以在接种过程中,易于产生突发事件[3]。有研究指出,护理指导的应用可提高家长对接种疫苗的了解,缓解儿童消极情绪,从而加强家长护理儿童能力,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护理指导能有效地防止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改善孩子父母的满意程度

[4]。在接种过程中利用护理指导的办法,护理人员可以在接种前、中、后都给予全面的照料,从而促进了疫苗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预防接种前,护理人员应给儿童家长提供保健知识,即疫苗种类、不同的免疫用途以及接种后有关注意事项等,以使家长更清楚地认识疫苗相关知识,加深对接种知识的认识[5]。同时,由于儿童年纪较小,其语言表达能力及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接种过程中易发生哭闹,因此应积极与家属沟通,安抚儿童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接种成功率。另外,开展保健教育,能够使家长提高接种疫苗的自觉性,能够积极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接种期间,护理人员会给家长讲解,孩子接种时应该保持正确的姿势,并告诫家长拔针后不应压迫接种区域,以防造成感染性炎症。并且在接种过程中,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小孩由于操作不当出现不良反应。由于各个个体差异,预防疫苗接种后有些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因此家长需要在接种后在接种室留观15-30分钟观察未出现异常后再离开[6]。要对饮食采取干预措施,在接种后,儿童家长应避免儿童活动过度,多饮水,适当休息。此外,对小儿发热情况进行观察,进行物理降温以及饮食改善,如两天内仍持续高烧则立即送医院接受治疗。通过护理指导,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疫苗的适用范围、疫苗的相关知识和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减轻接种后幼儿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童免疫接种过程予以护理指导可有效减轻儿童接种不良反应,提高家长知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薇薇.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88-289.

[2]张吉萍.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6):248-249.

[3]冉烨.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1,21(14):17-19.

[4]马敏.护理指导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J].家有孕宝,2021,3(2):24-26.

[5]宋广宇.护理指导干预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3):2022-2024.

[6]王静,张晓.全程护理指导应用于计划免疫接种中对儿童家长接种认知水平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5):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