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民俗风情,绘家乡画卷—以八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为依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赏民俗风情,绘家乡画卷—以八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为依托

陈靓慧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第四中学 321300

【摘要】

单元整体教学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单元教学目标始终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在本次教学设计中,通过真实的情境导入学习任务后,分别组织了第一单元四篇文章的选材、组织素材方式的梳理;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情感的赏析,并将赏析成果凝结成写作学习点;最后以写一篇散文或者诗歌的形式,完成对自己家乡独特风土人情的推荐。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实现语文要素目标及人文主题目标,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 选材 组材 语言形式 语言赏析 仿写

【教学目标】

1、语文要素目标:

学习四篇文章的选材、组材方法,赏析四篇文章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学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场景等描写来间接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掌握使用大量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作的方式;学习散文的自由笔法;能以散文或者诗歌的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等。

2、人文主题目标:

让学生见识多样的、多元的民俗文化,开阔眼界,增进对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理解;感受诗人饱满的情感,感知诗作的明亮、瑰丽而带乡土气息的意象;感悟中国多样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的悠远绵长。

【学习目标】

1、学生将知道(K):

如何选取家乡独特的民风民俗、风情文化,如何组织搜集到的素材

2、学生将理解(U):

创作时语言表述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学生将能做(D):

实践活动能够仿照心动点,写一篇散文或者诗歌

(明确:K-Know,U-Understand,D-Do)

【学习活动】

借鉴UBD理念设计学习任务:

1、梳理课文,学会选材与组材

2、赏析独特语言,学习艺术表现手法

3、运用所学策略,写出家乡的风味

(核心任务:运用本单元所学策略,写出家乡独特的风味)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习资源】

课文、作业本

资源支架:

课文

《社戏》

《回延安》

《安塞腰鼓》

《灯笼》

文本资源

《锦绣金华》

《魅力永康》

《金华县志》

《永康县志》

视频资源

《走遍中国》

《美丽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风味人间》

【学习思维路径】

借助SOLOS理论构建学习思维路径:

习得新的内容

习得新的内容

习得新的内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美丽中国”栏目组正在我们的家乡进行取景,为了更好地呈现节目效果,栏目组举办了一个活动——搜集家乡的风土人情,现在学校想推选一些优秀的作品给栏目组,为家乡的宣传尽一份力。请同学们发挥所长,尽力推荐家乡的风土人情给节目组。

推荐细则:

二、梳理课文,学会选材与组材

同学们细读揣摩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发现本单元的文章,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同学们能从文中看见一幅幅的民俗风情画卷,能够感受到各地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所以,同学们制作了一张表格,总结了四篇课文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时,是如何选材,如何组材的。

明确:《灯笼》中以家乡特有的灯笼为线索,串联各个与灯笼相关的人和事物,叙写了一些“灯笼文化”。在写民俗风情的同时,作者将情思寄寓其中,即结构图中提到的“灯笼情思”。

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画出另外三篇课文的选材及结构图,可以模仿《灯笼》的“家乡名片”和结构图,也可以独自设计。

三、赏析独特语言,学习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对课文选材及组材的梳理,同学们对于怎样选取家乡的人、物、文化等来写,已心中有数,那接下来,大家需要把想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让摄制组“眼前一亮”,把自己写的文章放入节目中。至于怎么来表达呢?第一单元的课文给了同学们许多的启示。

合作探究:请每组的同学派代表来说说心动点在哪里?心动的原因是什么?品析找到的心动点,在推荐自己的家乡的时候,可以模仿哪些心动点来写?

每个组填写完“赏析卡”之后,由各组代表发言,再让自己组的组员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由全班同学总结推选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为后面推荐家乡的风土人情积累资料。

点拨:《安塞腰鼓》中的“力量美”是打腰鼓这一习俗的重要特征,所以作者在写作时,使用了非常多的写作技巧来表现这个特征。因此,同学们在叙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时,要抓住自己要写的家乡风土人情的主要特点,借鉴模仿本文中场面描写的方式,运用了大量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家乡的风俗人情;在推荐家乡的风土人情时,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句式,来强调突出,自己对于家乡的风土人情的感情。

四、运用所学策略,写出家乡的风味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乡土人情、民风民俗,“美丽中国”栏目组来我们的家乡拍摄啦!为了更好地呈现节目效果,栏目组到各地采风,今天摄制组来到了我们学校,特别邀请同学们成为家乡的推荐员。

小结:这是一个迁移过程,即利用学到的学习点,将知识迁移到写作当中,真正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个体能力的提升。在写作的时候,将学到的素材选择方法、内容组织方式、写作手法等,运用到综合实践中,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聚合思维、概括能力,真正实现了语文要素目标和人文主题目标。

【教学反思过】

第一单元的单元是一个多文本的单元,主要包含一篇小说、一首诗歌、两篇散文。本设计的教学目标着重点,不在于作品是小说还是散文的文体认证,而在于领会文学形象、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上。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采用了语文要素目标和人文主题目标来设计。联系到本设计主要的学习任务是“绘家乡画卷”,家乡的话题必然会涉及比较多的风俗、人文、民风、生活习惯等,所以选取了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是考虑到它们具有“民俗文化”的元素,便于学生理解与吸收。

在梳理四篇课文牵涉的民风民俗时,已经归纳出了一个推荐家乡风土人情的选材方法,即从家乡特有的人、物、事、景上去寻找素材来写。在分析四篇课文的行文结构时,教授了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画出的思维导图,相当于梳理出来写家乡风土人情时,组织材料的结构图,也就是后面写作文的提纲已经出来了,这是本设计的一大妙处,值得肯定与学习。

在探究此单元课文语言表达效果的环节,本设计将品析课文语言与学习艺术表现手法融会贯通了。学生通过赏析、批注每篇文章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会了如何表述自己家乡的风俗人情等,能够语言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耳目一新,产生阅读兴趣。在赏析语言的同时,学生也能辨别出小说、诗歌、散文的不同写作手法,从而学会如何写出不同的文体。

新教材创新设计,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活动,能有效建构学生对每个单元的系统认知,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与策略自主探究,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探索中,教师通过对大概念、系统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将会逐渐明晰单元整理课的目标与方向,并开发出不同的学习方式。大单元教学,虽任重而道远,但在探寻与实践的过程中,终将不断挑战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语文八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2]中学语文教学.全国中文核心期刊[J].CN11-1277/H

[3]语文教学通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J].2022.01-02

[4]语文作业本.八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M].2021.11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