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00后”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6
/ 2

新时代“00后”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陈晓艳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50

摘要: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避免“慢就业”变成“懒就业”,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就业观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握“时”与“进”“势”与“新”“事”与“化”的辩证关系。围绕“大学生就业观”核心问题,对学生就业观、就业质量进行理论剖析,分析“00 后”大学生就业观现状,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

第一批“00后”大学生已走向就业市场,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特点,需要更深层次地剖析隐藏在其背后的就业形势的“新”与“旧”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就业促进政策,以稳就业、保平安为第一原则,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尽早就业”,真正实现“稳就业”。

一、“0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现状及特点

(一) “00后”大学生形势政策把握表面化。调查显示,“00后”大学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68.5%的学生有焦虑的心理,仅有9%的学生能自信、乐观准备就业,这说明大学生政治意识淡薄,对就业形势、外部变化情况、发展态势缺乏思考分析。

(二) “00后”大学生目的意义认识片面化。数据显示,他们对“就业是谋生手段”“就业是为了奠定家庭经济基础”“就业是为了更好服务社会”“就业是出于兴趣爱好”观点的认同度分别为 50.3%、48.2%、53.9%、37.2%,表明他们的认识偏重于经济、短期价值。

(三)“0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关注因素前五分别是工资福利、个人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机会。

(四)“00后”大学生就业道德规范主观化。研究显示,23.53%的人赞同简历“掺水”;24.93%的人赞同找关系;为降低就业风险、获得个人效益最大化,大学生不断“优中择优”,18.35%的人认为违反就业协议无所谓。

二、“00后”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对策措施

(一)运用“三因”理念树立科学理性就业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深刻总结,更是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就业观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定海神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与就业观教育指向的高度契合、精准匹配,为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价值偏差问题开出“对症药方”。

(三)齐心协力构造“四位一体”的育人场域。研究发现,国家就业政策形势(23.9%)、高校内的实践活动(22.5%)和专业教育(21.91%)、家庭里长辈的言传身教(20.11%)以及社会风气(19.24%)对大学生就业观形成的影响大。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大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教育实践的现实问题。

三、“00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与“旧”

(一) “00后”大学生就业的三个“旧”问题

“00后”大学生就业有人才过剩与就业岗位短缺并存、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的问题。一方面“00后”毕业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适龄人才涌入就业市场;另一方面“一岗难求”现象数不胜数。

“00后”大学生就业有不同城市、产业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广州、深圳就业机会多、待遇有保障、做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吸引大多数毕业生;粤西地区的城市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差一些,缺乏就业吸引力。

“00后”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始终存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呈现出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求职能力和技巧的现象。

(二) “00后”大学生就业的四个“新”趋势

就业方式灵活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短视频“直播带货”、微店电商等应运而生,灵活化的就业方式得到众多大学生的认可,是未来就业的趋势。

自主创业多元化。当下创业人群、平台、模式、项目日趋多元化,如“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特长,将客户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痛点”转化为创业的契机。

就业形态个性化。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不仅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多的兴趣爱好、精神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新职业的认可和向往。

就业关系平台化。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00后”大学生逐步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取代。共享用工模式在信息整合、筛选数据、精准查找方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四、“00后”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措施

(一)多方联动,拓宽社会化、市场化就业渠道

第一,多方联动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整合资源和完善“分行业就指委+分行业协会”促就业机制。第二,落实“企业进校园计划”。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第三,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学校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第四,强化主体责任,以增量岗位、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确保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定期研判,通报机制稳就业

一方面,学校定期开展就业工作研判会,研判学生的就业情况并动态调整就业措施。另一方面,学校实行就业情况及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周报制,通报就业情况及专项行动情况。

(三)精准摸排,分类指导强就业

第一,开展精准摸排,建立台账、分类指导,实施好“一生一策一导师”的精准帮扶制度。第二,关注困难毕业生的求职情况,做好服务工作并予以就业政策指导与帮扶。

(四)加大宣传,抓住契机助就业

第一,就业中心要落实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创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报效祖国。第二,做好征兵工作。各学院宣传征兵工作力度,畅通入伍绿色通道,落实基层项目和参军入伍的指标任务。

(五)精准统计,责任兜底保就业

第一,辅导员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实现“就业去向落实一人,数据信息上报一人”。第二,针对就业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建立“兜底机制”,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完善就业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同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不仅要把脉时代问题,而且要引导树立科学理性就业观,实现自我发展与服务社会相统一,担当时代使命、争做时代新人。高校在实施就业工作中,围绕就业形势的“新”与“旧”问题及成长成才需求,开拓优质渠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就业工作,力争新突破,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尽早就业”,引导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宇施,顾倩,宋晓丹.基于考研动机调查的大学生就业观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20):48-53.

[2]李颖.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D].河北大学,2021.DOI:10.27103/d.cnki.ghebu.2021.002064.

[3]黄翌皓.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影响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观的因素研究[J].教师,2021(20):60-61.

[4]徐先梅.“0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就业观问题研究——评《大学生就业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7(05):117-118.

[5]骆荣.浅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就业观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