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3

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的作用

王燕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400000

【摘要】目的探究于新生儿中应用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进入我院接选取96例新生儿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为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基础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侧重对比2组新生儿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情况、神经功能发育情况、新生儿哭闹情况以及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一天哭闹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新生儿哭闹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4.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中应用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的临床效果突出,可延长新生儿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利于神经功能发育,降低新生儿哭闹情况,获得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认可。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婴儿抚触;新生儿;睡眠质量;神经功能;满意度

人生整个过程中,新生儿时期属于最为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各个器官初次与外界接触的阶段,由于该时期人体免疫力较差,所以极易并发产生多种并发症,往往较为轻微的并发症则可能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与此同时,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对新生儿的睡眠质量、肠道功能以及体温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预防并发症发生,确保新生儿稳定发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新生儿时期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鉴于此,本研究于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对新生儿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9年1月份至2021年11月份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共计选取9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有25例、23例,日龄介于1天~15天,平均日龄为(6.34±0.19)天,体重介于2.53kg~4.33kg,体重均值为(3.45±0.67)kg;观察组患儿男性、女性分别有26例、22例,日龄介于2天~15天,平均日龄为(6.87±0.24)天,体重介于2.43kg~4.51kg,体重均值为(3.46±0.62)kg。对比两组资料(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新生儿均为单胎妊娠;Apgar评分(10 min)为8~10分[7];(2)所有新生儿为无先天性疾病;(3)所有新生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字确认;(4)所有新生儿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重症脏器功能不全者;(2)临床资料不全;(3)并发艾滋病和梅毒新生儿;(4)存在家族精神遗传史。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如对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在各项指标不稳定时将新生儿放入保温箱中,按时喂养,鼓励产妇让新生儿吮吸乳房,预防感染并对新生儿的各项身体指标予以密切监测和记录。

以常规护理干预为基础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具体方法如下:(1)婴儿抚触。①头部。将左手放置在后脑勺位置,保护新生儿安全,辅助新生儿选择仰卧位,张开右手,抚触新生儿前额发际部位,缓慢移动手指并不断向颅骨部位进行抚触,并对百会穴予以按摩。②面部。用双手四肢将新生儿脸颊扶住,并用双手拇指从眉心不断向上进行按揉,从颞部不断向耳后、耳前交替进行按揉。在枕后方扶住新生儿头部,左手从面颊不断向枕后交替按揉。③胸部。充分暴露胸部,从胸部下方从上到下交错方式进行抚触。④腹部。对腹部予以抚触时,应对脐部做好保护工作,采用中指和食指从左到右抚触腹部。⑤肢体。用左手轻轻握住新生儿手腕,从腋下不断向手指方向移动,左右手腕交替展开,对肘关节予以多次抚触。在对下肢予以抚触的过程中一手将新生儿脚步握住,一手从脚腕不断向上轻推,对膝关节进行多次抚触。⑥臀部和背部。从肩部开始,从脊椎部位不断移向臀部。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期间,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好力度,从而避免损害新生儿健康,并通过播放轻音乐和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安抚新生儿情绪,积极配合。(2)袋鼠式护理。于产妇头部放下垫两个软枕,指导产妇将上衣脱去,同时让新生儿穿衣服,让新生儿倾斜趴在产妇胸前,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背部受凉则将薄被盖在婴儿背部并提升婴儿安全性,避免新生儿滑脱,要求目前双手分别置于婴儿背部和臀部。1天1次,1次1小时,均在下午展开。

1.3判定标准

   护理3天后对比2组新生儿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情况、神经功能发育情况、新生儿哭闹情况以及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睡眠质量可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其中优主要指睡眠持续时间超3小时,且能够快速睡眠,睡眠过程中没有惊醒情况,同时睡醒后没有明显哭闹。良:睡眠持续时间在2到3小时之间,睡眠过程中偶尔出现惊醒与哭闹情况;差:睡眠时间只能维持1小时,入睡困难,的同时睡眠期间频繁存在惊醒或哭闹情况。优良率=优百分比+良百分比。

神经功能发育情况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1]对新生儿神经功能予以测评,测评指标包括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

分别统计比较两组新生儿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以及第四天哭闹率。

以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总分100,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100%=护理满意度[2]

1.4统计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所有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符合正态分布,以“[例(%)]”表示计数数据,以“χ2”检验差异;以“()”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差异,P<0.05,代表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睡眠时间为(16.01±2.01)小时,观察组睡眠时间为(19.51±1.52)小时,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t=39.864,P=0.00<0.05)。

2.2两组新生儿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新生儿睡眠质量两组比较[n(%)]

组别

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48

12(25.00)

23(47.92)

13(27.08)

35(72.92)

观察组

48

30(62.50)

15(31.25)

3(6.25)

45(93.75)

x2

7.500

P

0.006

2.3两组新生儿神经功能比较

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新生儿神经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被动肌张力

主动肌张力

原始反射

一般反应

对照组

48

6.13±1.11

5.53±1.24

3.15±1.02

3.25±2.11

观察组

48

7.90±0.26

6.90±1.05

5.65±1.14

5.55±1.16

t

/

10.757

5.842

11.323

6.618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4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统计数据显示,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9.17%与观察组95.83%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n(%)]

组别

例数

不满意

满意

非常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48

10(20.83)

16(33.33)

22(45.83)

38(79.17)

观察组

48

2(4.17)

16(33.33)

30(62.50)

46(95.83)

x2

9.560

P

0.002

2.5两组新生儿哭闹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第一天哭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新生儿哭闹率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详细数据见表4所示。

表4:两组新生儿哭闹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新生儿哭闹率

对照组

48

47(97.92)

35(72.92)

4(8.33)

1(2.08)

40(83.33)

观察组

48

32(66.67)

30(62.50)

8(16.67)

4(8.33)

47(97.92)

x2

/

16.083

1.191

1.524

1.899

6.008

P

/

0.000

0.275

0.217

0.168

0.014

3.讨论

临床中将日龄没有超过28天的婴儿称之为新生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以及病菌的影响而出现睡眠质量差、感染以及哭闹等多种问题。就新生儿而言,因为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器官发育不完整,极易导致各种新生儿疾病,不仅对新生儿成长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3-4]。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的,不仅增加了新生儿护理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理期间不仅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生长状态和生命体征,还需积极结合新生儿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规避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最终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5]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新生儿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反应等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9.17%与观察组95.83%相比差异明显,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第一天哭闹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袋鼠式护理是一种皮肤接触式护理,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利用刺激新生儿皮肤刺激机体外周感受器,在神经元受到信号后对机体予以调节,继而处于最佳地接受刺激状态,可有效缓解或消除疼痛。与此同时,让新生儿和母亲乳房接触过程中能够促进相互感情交流,利于新生儿放松身体,维持呼吸稳定,增强抵触力

[6]。此外,通过袋鼠式护理可强化综述神经兴奋性,刺激新生儿产生神经兴奋性,对触觉反应的成熟具有促进作用,可维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和进食状态,可缓解因为疼痛而导致的损害。婴儿抚触通过触摸新生儿皮肤和机体,可刺激心理和生理,利于消化系统、肌肉以及骨骼系统的成长,并加速神经系统发育,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7]。与此同时,触觉属于人类感觉器官内十分重要的一种,通过有技巧且有次序地抚摸,可通过良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上传至综述神经系统,可产生积极生理效应[8]。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时,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新生儿中应用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的临床效果突出,可延长新生儿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利于神经功能发育,降低新生儿哭闹情况,获得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认可,适用于临床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明英,张楚卿.袋鼠式护理联合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康复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40-42.

[2]陈明杰.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行为发育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21,42(10):937.

[3]林春.袋鼠式护理配合婴儿抚触对新生儿睡眠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8,16(05):531-532.

[4]何雪萍,石榴,夏佳.家庭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肠造口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06):904-906.

[5]方源,李江,郭晓征.袋鼠式护理配合常规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神经行为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05):942-944.

[6]魏瑞红,高峰,兖锐.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39(01):43-45.

[7]陆玉婷,沈豆豆.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肺炎患儿睡眠时间、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4):133-134.

[8]王莉.袋鼠式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0):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