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2

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

张倩

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咸宁4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对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78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急诊护理,对比效果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心率、动脉压、Pa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呼吸机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用于心肺复苏患者中,有效改善生理指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预后

心脏骤停会造成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使得重要器官严重的缺血、缺氧,之后患者会丧失意识、停止呼吸,若是不能给予及时的治疗,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在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心肺复苏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心肺复苏后护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1]。本次研究重点探讨急诊护理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和预后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78例进行研究,分组运用双盲法,各39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1、18例,年龄最大的是71岁,最小的是26岁,均龄(51.24±5.03)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2、17例,年龄最大的是70岁,最小的是25岁,均龄(50.51±5.27)岁。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给予氧气护理,保障呼吸的通畅,按照医嘱调整用药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急诊护理。(1)心肺复苏后,患者还是存在着心脏骤停的风险,也可能会发生心律失常情况,这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测,对于心率失常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胸外心脏按压,必要的时候运用除颤仪,且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尽早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将胶体液、脱水剂、血管活性药物置入三腔中,并确保中心静脉导管的畅通。(2)对呼吸系统进行护理,对于插管患者,需要对其插管固定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对于切开气管的患者,不但需要做好呼吸道基础护理, 还需要对敷料进行定时的更换,对于烦躁患者,需要预防插管被拔出。(3)强化脑部复苏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使用毛巾对患者的颈部与头部进行湿敷,减少脑氧的代谢,还要防止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损伤,加快脑部的复苏。护理人员需要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对患者颅内压升高的情况进行预防,垫高患者的头部,对角度进行控制。冰敷患者头部的时候,需要对冰敷之处皮肤进行观察,减少患者发生冷损伤。(4)心肺复苏后,患者由于担心疾病,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做好沟通,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对治疗有更大的信心,有效排解不良心理,增加治疗的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要多给予患者正能量、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心率、动脉压、PaO2水平、呼吸机维持时间,评估护理效果。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胸部不适、心房颤动、抽搐。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8.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对比两组,观察组心率、动脉压、PaO2水平均更高,而呼吸机维持时间更少(P<0.05),见表1:

表 1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s)

组别

例数

心率

(次/min)

动脉压

(KPa)

PaO2水平

(mmHg)

呼吸机维持时

(d)

对照组

39

86.52±7.66

7.23±1.57

88.24±3.97

14.89±1.31 

观察组

39

103.06±6.57

9.59±1.01

96.59±3.15

10.36±1.20

t

10.235

7.895

10.289

15.9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

对比两组,观察组有着更少的并发症情况(P<0.05),见表2:

表 2对比两组并发症[n(%)]

组别

例数

胸部不适

心房颤动

抽搐

并发症率

对照组

39

2

2

2

6(15.38)

观察组

39

1

0

0

1(2.56)

x2

3.924

P

0.048

3 讨论

心脏骤停有着快速的病情发展,比较的危重,有着比较高的病死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最常用的紧急救治措施就是心肺复苏,能够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改善,还能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为抢救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2]。近年来心肺复苏越来越规范化和程序化,明显提高了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但是,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局部组织会有一定的损伤,再加上治疗后患者会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急救护理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能够为患者提供周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这一护理方式能够凸显个性化护理原则,方便抢救措施的及时开展,有助于对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准确掌握,便于对患者异常情况的及时辨别,能够避免插管被意外拔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对呼吸道异物的及时清除,有助于患者更顺畅的呼吸,避免发生窒息情况[3]。通过对中枢神经的护理,能够减少脑氧代谢,降低对脑的损伤,还能防止脑疝的发生。患者恢复神志后,护理人员对其及时的心理疏导,能够排解其负面情绪,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有助于预后的改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动脉压、PaO2水平比对照组优,而呼吸机维持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对照组为15.38%,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可见,在救治心肺复苏患者的过程中,急诊护理的运用,能够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姜旭.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对其康复作用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248-249.

[2]郭颖娜.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v.35;No.230(12):175-176.

[3]黄春玲,罗秀金,叶雄伟,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15):109-113.